李 朝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进行了综合阐述,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医学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思想合格、专业过硬人才的重要任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医学高校体育工作中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结合,用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即高校每一位教职员工和管理人员都具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全过程育人,即对学生在校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实施育人计划;全方位育人,即高校要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协调,校园引导与社区管理相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全员参与是“三全育人”的前提。无论是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教辅人员、后勤职工都要树立育人思想、担负起育人职责。全过程设计是“三全育人”的保障。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校的培养目标进行全程设计和全面考量,结合学生的民族习惯、专业特点、个人思想等因素制订有针对性的育人方案;利用学生入校报到、专业学习、实习实践、毕业就业等时间段,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全方位实施是“三全育人”的重点。要坚持学校、社区、家庭相互配合,坚持校内校外共同关注,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共同发力,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整体推进,发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环节的育人功用,将育人工作落实到学校党政群团、后勤服务等各个部门,贯彻于学生学习实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各项活动过程中,使学生无时无刻都得到教育提升。
严把教师入口关,落实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选聘管理,规范选聘程序,对应聘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行双重考察,把政治合格作为首要指标。严格教师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职责发挥作为首要考察标准,引导广大教师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牢记使命、培养人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上来。要建立和完善体育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把德育绩效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将教师的道德素养,以及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成效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指标。
敦促体育教师在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道德品行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强化体育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体育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核心价值观的要义,争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体育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社会。体育教师还必须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从教育教学活动的点滴做起,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健全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形成师德培训长效机制,引导广大体育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塑造道德情操,丰富扎实学识,胸怀仁爱之心,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渊博知识浇灌学生,用自己的高尚品德感染学生,努力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的导航人。强化师德考评,把师德评价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首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完善体育教师师德档案,试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着力解决教师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等问题。
医学高校体育具有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功能。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愉悦身心;可以培养人公平正义思想,可以塑造健全人格,可以培养人的规则意识。当前,我国医学高校在体育教育与德育融合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发挥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体育教师普遍存在“重健体、轻德育”的现象,体育课德育效果难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鉴于此,广大体育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利用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写入教材;有针对性地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体育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通过严格的课堂规范,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促使学生形成遵规守纪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竞技性游戏、播放反映体育精神、体育知识的优秀视频资料,在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体育精神。在课堂教学实施阶段,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结合田径类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结合球类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结合太极拳、太极剑等武术类教学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在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教师除了对学生技能练习的表现进行总结,还要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讲评,促进学生体育技能和思想品德共同提升。
医学高校体育教育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将核心价值观列入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将体育技能成绩和学生德育成绩均列入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可以将学生的上课出勤、遵守纪律、文明礼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表现作为体育德育成绩评价内容,并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评价方式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按一定比例记入课程总评成绩。从而改变单一的体育技能成绩评价模式,将学生德育评价重视起来,从而激励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使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心灵,升华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医学与体育具有共同的强身健体特性。“医体结合”就是将医疗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用体育运动的方式促进疾病康复。医学高校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将传统的医疗保健体育融入课堂教学,如医疗体操、传统医疗体育(包括医疗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指导学生掌握至少2项医疗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增强终身体育技能。在向学生传授医疗体育技能的同时,讲授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使学生接受中华体育精神的熏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教师与本校针灸推拿专业教师合作,结合传统五禽戏和医疗气功的基本技法,编排整理出一套“推拿功法”,经过推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欢迎,达到了体育与医学共生共荣的目的,促进了学生体育与专业技能的共同提升。
加强医学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包括体育场馆、器材、雕塑、服饰等。认真落实教育部相关标准,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注重体育物质文化“量”的增加,满足师生员工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同时,要注重提高体育物质文化的“质”,在体育场馆设施和雕塑的设计建设过程中,注重其美学价值,使广大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美的洗礼。
加强医学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包括体育观念、道德、知识、风气等。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重视体育、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改革体育教学模式,贯彻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机结合,不仅注重学生体育专业技能的提升,还要建立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经常性组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课余体育竞赛和体育社团活动,使学生的亲身体验中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加强医学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强化对全校体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完善体育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学校统筹、部门指导、师生参与的校园体育文化良性运行机制,保障和促进校园体育活动健康开展。充分发挥工会、学生会、学生体育社团等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指导并支持他们自发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内容。
医学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强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为重点,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不断推进体育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促使全体师生对核心价值观情感上认同、行为上践行,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疗卫生人才,为实现全面小康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