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韬
摘 要:传媒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出现了很多新兴媒体,但传媒企业资产管理上基本是参照普通行业执行,忽略了传媒行业资产的特点,本文从传媒行业资产特性找出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索传媒企业资产管理应加强的方面。
关键词:传媒企业 资产管理 问题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4(c)-139-02
媒体作为社会公众所需要的思想、舆论、娱乐以及其他各种信息交流和发布的载体,具有悠久的存在和发展历史,但由于传媒具有国家特许经营的行业特殊性,在二、三十年以前,从事媒体工作的企业较少,到了现在,随着资讯的发达、互联网提供的操作方面的便利、网络的广泛应用,传媒企业迅速增多,而传媒企业的管理并未同步跟上,特别是由于传媒行业大多是轻资产企业,在资产管理这一块未引起企业管理者们足够的重视,资产管理基本是放任自流。为促进传媒企业管理者加强资产管理,本文就传媒企业的资产管理进行一些探讨。
1 传媒企业资产管理概述
传媒企业的资产与其他行业资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独特之处。固定资产这一大块,不可移动的固定资产如办公楼、厂房、专业设备等与其他行业并没有区别,按会计准则管理即可;可移动的固定资产,企业大多也是按普通固定资产管理,但由于行业的特性,尤其是目前方兴未艾的网络媒体企业,可移动固定资产集中在电子设备上,更新换代速度快,所以传统管理办法有一定的缺憾。流动资产方面,单纯的传媒行业虽不从事商品购销,但存在广告、版面、节目等商品置换,事实上是有部分库存物资存在的,这部分资产大多用在了员工福利、单位礼品等方面,管理上基本没有严格的制度,使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还有一类类似于无形资产,既可看作资源又可看作资产,如传统纸媒的版面、电视广告、专题片的播放、网络媒体广告、专题推送的时长、频率等,虽然企业有或松或紧的使用制度,但仍有部分漏洞。
2 传媒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管理粗犷
传媒行业除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厂、带印刷厂的平面纸媒外,大多数是轻资产企业,特别是网络媒体,比如从事APP运营的企业,有些企业的办公楼都是租赁来的,不可移动的资产几乎没有,可移动的资产也主要是电脑等电子产品,该部分资产管理难度大,多数企业对这一块资产的管理比较粗犷。
2.2 管理缺失
随着金融的发展,以货易货的商品交换早已十分罕见,但部分生产企业或出于增加销售、或出于控制成本或者现金流趋紧的考虑,传媒行业以自有资源置换对方产品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以广告版面置换商品,对这部分资产,一种情形是本着没有直接花钱购进、最终也不会售出的心理疏于管理;另一种情形则以避税为借口,广告不确认收入,置换商品不入库作库存,账面上根本体现不出置换物资的存在,对于一批无金额无数量的物资,根本就谈不上管理了。
2.3 管理松弛
部分企业对资产内涵理解不充分,只注重有形资产,对广播电视的播放、刊物版面的刊登、网络媒体的推送等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的资产管理缺失,部分传媒企业可能制订有刊发的规章制度,现代传媒是日复一日不断地对外发散的,制度执行过程中,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懈怠,直接省略其中的某些环节,导致制度执行实际是在空转,造成企业自身资源的流失。
2.4 管理滞后
网络媒体作为轻资产企业的代表,电子产品是其主要固定资产,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脑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特别快,这部分固定资产报废不是因为没有使用价值,而是因为其使用功能满足不了员工正常工作的需要,但对于对电子产品性能要求不是特别高的企业或个人,还是有使用价值的,因此如何及时处理才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补偿。现在传媒企业基本是将替换下来的固定资产闲置一边,等一两年累积一批的时候才进行处理,这个时候已没有多少使用价值了,当然也不会为企业带来多少补偿。
3 加强传媒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
3.1 完善制度建设
近年来传媒企业呈现人员流动快的特点,员工入职、离职频繁,同时员工在同一企业不同部门间的交换也较多,这就造成了企业配备给员工使用的可移动固定资产经常处于交付、收回、调剂的状态中,有的企业入职手续完备,但离职手续没有,有时候员工离职只有所在部门和人力资源部知道,资产管理有关部门事后很久才知晓,有可能造成员工离职时未及时收回配备的资产;员工在本企业不同部门的流动是现代传媒企业的正常现象,一般而言,企业配备的可移动资产都是物随人走,资产实物已转到新的部门,而资产登记不一定变更了,形成有资产记录的部门没有资产实物,有资产实物的部门没有资产记录,账、实不符,很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虽然是传媒企业,理论上员工都是有文化有层次的人,但有个别员工个人素质并不高,离职时交回的资产以次充好,比如照相机镜头。针对这些情况,企业一定要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实际发生的问题,修改、补充制度。员工离职时,用人部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资产管理部门均应履行相关的核查手续,签字为证;员工在部门间流动,应通知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办理资产调动手续,更新资产卡片,保证账实相符;对于单价高的资产,技术部门应定时检查资产性能,及时掌握资产的状态并载明于资产卡片中,作为资产报废的依据之一,也作为员工离职时收回资产的对照。传媒企业可移动固定资产复杂多样,企业制订资产管理办法和制度时,要从各种资产流失的可能途径着手,要力求细致,从制度上杜绝资产损失,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
3.2 实行全面管理
传媒企业对以任何形势获得的资产要一视同仁进行管理,所有的资产都要有完整的数量、金额记录,不存在法外资产。对广告置换、栏目获赠的实物和使用权之类的资产,不能以避税为借口不入账,何况这种所谓避税手段还明显不符合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对于实物资产,存在对外销售可能的,要积极联系有关销售单位,建立合适的销售渠道,消化置换回来的资产,形成现金流;置换资产不便于销售的,应当以其他形势消化,比如在企业内部积极协调,用作平时业务招待的礼品或作为员工节日福利发放给员工,节约企业在该方面的现金流。对于置換的使用权等无形资产,企业应当登记在册,分门别类进行管理,比如置换的车辆使用权,应当比照企业自有的其他车辆一起进行管理,对置换的场地使用权则应当作为全体员工的活动场所使用或将使用权租赁给其他企业使用等。企业应该建立全面的资产管理制度,企业所有的资产都纳入管理范围,不得有遗漏,使企业所有的资产均能发挥其效能。
3.3 严格制度管理
无形资产一般表现为专利技术、著作版权、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但传媒企业还应该包括媒体版面、电视节目、广告时段、网络推送等特有的资产,这类资产能为传媒企业的未来带来经济利益,同时该经济利益的具體数额又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企业管理者对该部分收益的预期也只是一个大概数,往往在实际收益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时候对资源的管理会有所松懈。以网络媒体为例,与客户签订为某一个活动进行新闻信息推送合同,约定了推送次数、时长、时点等,如果都按合同执行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合同之外牵扯到有个人利益,而使用这些无形的资产用多用少难以及时发觉,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多加推送次数、时长,换取个人利益。因此对于非正常刊物出版、网络媒体推送、广告版面的赠送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企业除了制订完善细致的制度,形成申请人、部门、编(社)委会三级审批制度外,更重要的是加大执行力度,尤其是容易出现漏洞的环节,应该有类似产品质检部门的机构或人员把关,力求控制制度执行到位,杜绝管理上的漏洞,帮助企业减少有形资本的投入,在较少投入的前提下,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内拓展企业的产业链,使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迅速扩张。
3.4 加强管理时效
固定资产使用到一定程度,都会因使用时间长丧失使用功能而报废,或者因技术进步被更新换代产品淘汰而报废。作为轻资产的传媒企业,因被更新换代产品淘汰而报废的情形相对较多。比如电脑,按2016年版的《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家具配置标准表》的规定,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台式或手提电脑的使用年限为6年,但在传媒企业电脑大约两年就得更换,才能满足员工工作的需要。可以看出这些被替换下来的电子产品并不是没有了使用价值,换到对性能要求不那么高、不那么专业的地方(如学校、网吧、家庭等)照样能满足需要。传媒企业现在对替换资产品的管理大多是放置一边,而且经常是一放几年,再集中处理,让本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资产就成了没有价值或价值大幅降低,最终只能当废品处理,因此传媒企业要加强资产管理的时效性,按照行业的特性,及时处置仍旧性能良好的替换资产,减少因更新换代而提前报废的损失。
4 结语
企业的资产是企业创造利润的基础,如何管理好企业资产是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传媒行业虽是典型的轻资产行业,绝不能因资产比重小而忽视资产管理,相反更应因资产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而加强资产管理,根据行业特点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还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办法,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群.传媒集团的无形资产运营[J].当代传播,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