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影响因素分析①

2018-07-12 18:12沈亚男
中国商论 2018年12期
关键词:异质性人力资本聚类分析

沈亚男

摘 要:本文构建异质性人力资本影响因素,利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对全国31个省份的平均人力资本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人力资本影响因素及地区人均人力资本进行分类,最终得到影响异质性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并对31个省份的平均人力资本进行分析得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人力资本 异质性 影响因素 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4(c)-135-03

现阶段我们国家正处在调结构、去产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阶段,“人口红利”的阶段已经过去,面对新的经济、新挑战,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价值”,即人力资本。Stiglitz(2009)强调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他指出人力资本甚至会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用以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为此,对人力资本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資本理论的创始人是舒尔茨和贝克尔,他们分别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方面分别给出人力资本的内涵,本文认为人力资本是人通过教育、培训、健康、迁徙等因素的投入而获得的产出—— 即价值,人力资本的价值周期是人的生命年龄,价值周期包括出生到进入学习阶段,到进入工作阶段,到通过培训、“干中学”达到生命鼎盛阶段,到退出工作舞台,最后到生命的终结。对人力资本很多学者已经展开了诸多的研究,研究多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昌先宇(2012)、陆明涛(2017)等研究人力资本测算方法、结构,基于大量文献,人力资本测算方法有受教育年限法,收入法,投资法、成本法等;另一方面,杨志刚(2011)、孙淑军(2012)等研究人力资本的关系,主要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分配的关系上。然而,研究中很多学者都忽略了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各地区人力资本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考虑人力资本影响因素异质性分析尤为重要。

1 人力资本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基于王治宇(2007)构建人力资本影响因素,指标选取遵循科学性、可比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原则,综合考虑教育、培训、健康、迁移对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从投入产出的角度、从宏观和微观、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综合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如下人力资本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2 空间异质人力资本影响因素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本文运用Stata12对数据进行分析,先将变量进行相似性度量,得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从15个指标中选择了6个分析指标。第1类的有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第2类的有居民可支配收入(元)、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元),第3类的有人均GDP(元),第4类的有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元),第5类的有流动人口数(万人),第6类的有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亿元)、教育支出(亿元)、公共财政教育经费(万元)、就业培训机构数(个)、就业培训人数(人)、就业培训经费(亿元)、医疗卫生支出(亿元)、城镇医疗保险人数(万人)、常住人口数(万人),如图2所示。

根据选取的6个分析指标,对样本(地区)进行聚类分析,为了更好的分析,做了三次聚类分析。如果划分为3类,结果为:第1类的有西藏,第2类的有北京、天津、上海,第3类的有其他的省份;如果划分为4类,结果为:第1类的有西藏,第2类的有北京、天津、上海,第3类的有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第4类的有其他的省份;如果划分为5类,结果为:第1类的有西藏,第2类的有北京、上海,第3类的有天津,第4类的有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第5类的有其他的省份,如图3所示。

从15个指标中选择了6个分析指标,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元)、人均GDP(元)、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元)、流动人口数(万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亿元),用此6个指标分析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直接说明人力资本水平受教育因素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社会保障和就业支从国家和个人两个角度说明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们在培训中或“干中学”通过付出而获得的价值,从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指标可以看出人力资本受健康因素影响,通过流动人口数可以看到人力资本受人们迁移因素影响。通过对31个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划分为4类,结果为:第1类的有西藏,第2类的有北京、天津、上海,第3类的有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第4类的有其他的省份,划分为4类是符合现在经济发展现状。首先,西藏人力资本水平整体较低,存量较少,这也是制约西藏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其次,第2类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分析,通过他们经济发展水平对影响人力资本的因素进行分析,实施符合地区发展优势的人力资本政策;再次,第3类的有辽宁、江苏、浙江、广东这4个沿海地区也符合地区经济发展规律,人力资本具有一定的同质性;最后1类为其他23个地区,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它们的人力资本同样有其空间同质性。由此,也可以进一步验证,构建异质人力资本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同时也能看到,人力资本将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陆明涛,刘潋.人力资本测度与国际比较[J].中国人口科学, 2016(3).

[2] 周密,张广胜,杨肖丽,等.城市规模、人力资本积累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决定[J].农业技术经济,2015(1).

[3] 陈建军,杨飞.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基于前沿文献的讨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4(5).

[4] 杜伟,杨志江,夏国平.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8).

[5] 刘方龙,吴能全.“就业难”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本影响机制——基于人力资本红利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3(12).

[6] 逯进,周惠民.中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30(9).

[7] 昌先宇.人力资本测度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22).

[8] 孙淑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对产出水平及经济增长的影响[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2,32(1).

[9] 李海峥,梁赟玲,Barbara Fraumeni,等.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J].经济研究,2010,45(8).

①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科项目(16TJC01)。

猜你喜欢
异质性人力资本聚类分析
异质性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冲击分析
基于收入类型异质性视角的农户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研究
A Study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he Rockwater Case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