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英 王洋
“马协”之所以是曹杨二中社团成员最多、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社团,就在于其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凸显了体验性、服务性、探索性三大特点,在体验中求特色,在服务中注重实效,在探索中强化责任。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曹杨二中”)1954年诞生在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朴——曹杨新村“自建校起就以德育立校,历任领导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上海乃至全国产生了持续的社会影响。
德育要入心,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托学习型组织建立德育长效机制。曹杨二中青少年学习马列主义协会(简称“马协”)是一个在学校党总支领导下的以优秀青年学子为主体,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学习型自治组织,“马协”成员是每个班级内部思想政治理論学习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马协”创建于一个特殊的日子——1984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日)。创办之时,学校设有初中和高中。“马协”包括初预、初一、初二的“少先队队长学校”、初二年级的“少年团校”、高一年级的“哲学小组”、高二和高三年级的“党章学习小组”。
1997年根据国家教委要求,学校初、高中分离。“马协”随之发展为独立的高中社团,逐步完善成高中三级组织网络:即校级“马协”理事会、年级“党章学习小组”、班级“团支部理论学习小组”。“马协”组织青年学子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想政治理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成长——成人——成才”的人生体验。
30多年来,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马协”主动发展形成了高中学生“匕线三化”理想信念建设的新机制。
打通成员生长机制的五个关键环节
“一线”成员生长机制中,分为“播种——选苗——实践——成长——贯通”五个关键环节。
广播种。曹杨二中现有学生1408,k,学生团员人数108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6%。学生自主向“马协”提出加人申请,“马协”对其进行考察、跟踪、考评、审批成为正式“马协”成员。“马协”群体占全校班级人数的1/3左右。“马协”通常依托每个班级团支部活动、班级活动,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全体学生强化理想信念。
精选苗。确立选苗标准,并在实践中吸收有理想、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加入年级党章学习小组和学校“马协”,有针对性地参与 “马协”的各种活动。因此,学生“马协”骨干活跃在学校各项活动中。高一结束时,学校党总支组织“马协”优秀成员参加“高中生进党校”活动。
真实践。“马协”设置了序列实践活动课程:高一侧重国情考察,高二侧重党史探究,高三侧重成人成才。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对“马协”序列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给予技术支持,围绕“现代公民、博雅君子”的培养目标,精心选择、创制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进行系统课程建构,绘制出促进每个年级每个学生德性成长的“层级有序”的社会实践课程图谱,并有机地嵌入学校课程总图谱,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这个社会实践课程图谱包括“入学教育——社区服务——生涯体验——走进人大(政协)——绍兴立志——南湖成人仪式”的“公民序列”、“军政训练——南京生存训练——重走红色路”的“红色序列”、“江村社会调查——甘肃学农——格莱珉银行精准扶贫——同济现代农业创新实践”的“三农序列”和“文化苦旅——走读江山——美的创造”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序列”等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社会实践序列课程,教育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强化理想信念。
促成长。新高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为“马协”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制度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是学生三年成长的综合体现,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书本与社会相结合,把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志愿服务、下社区、职业体验、学校社团活动等计人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有力推动了“马协”在今天的发展。
求贯通。“马协”成员的成长是贯通连续的。我们主动把高中阶段“马协”成员的学习成长档案向上与大学对接,向下与集团内的学校对接,形成初中、高中、大学连续培养的机制。
保障组织培养机制规范化运行
多年实践下来,我们形成了以“三化”为主要内容的完备而有效的组织培养机制,有整套合理的制度保障,经过高效实施,最终形成规范化运行方式。
“三化”组织培养机制主要外显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马协”教育课程化、管理制度化、活动系列化。
“党建带团建、团建促马协”教育课程化。学校对高中学生进行了分层目标培养:高一年级的阶段目标是“向往(夯实基础)”,工作重点是“广泛播种,精选苗”;高二年级的阶段目标是“追求(培养提高)”,工作重点是“重视教育,促提高”;高三年级的阶段目标是“责任(立志成才)”,工作重点是“连续培养,求发展”。
“党建带团建、团建促马协”管理制度化。三级网络制度、学习辅导制度、评价激励制度、衔接培养制度是学校“党建带团建、团建促马协”的主要制度支撑。
三级网络制度,即校级“马协”理事会、年级党章学习小组、班级团支部理论学习小组。由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长担任“马协”顾问,政教主任、校团委书记、年级部党支部书记具体领导,党员教师和政治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做到“三个落实”,即组织管理落实到各年级党支部,学习内容落实到专题,带教指导落实到党员教师。
学习辅导制度,主要是以党员责任区活动为载体,每位党员教师与一个团支部理论学习小组结对,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党课辅导和活动指导。
评价激励制度,即把“马协”成员的综合表现写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校推选市(区)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的基础条件。学校每年在“马协”年会上对优秀学员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将“马协”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专门列为学校的特色指标,对“马协”成员起到了很好的评价激励作用。
衔接培养制度,即按照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实际,重新设计“马协”成员学习手册,记录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学校还为“马协”的每名学生建立培养档案,积累翔实资料,撰写推荐材料,做好与高校的衔接培养工作,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党建带团建、团建促马协”活动系列化。每年召开年会,每年都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永远跟党走——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等;每年开展“马协”骨干培创I}、中学生进党校活动;每年开展红色之旅、文化苦旅及各个年级的社会实践。
“马协”坚持贴近学生搞活动、贴近生活学理论、贴近社会树理想,引领校园的学习之风、正气之风。“马协”之所以是曹杨二中社团成员最多、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社团,就在于其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凸显了体验性、服务性、探索性三大特点,在体验中求特色,在服务中注重实效,在探索中强化责任。
一是体验性。“马协”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各班“马协”成员成立党章学习小组,进行《从上海的发展看综合国力的提高》《看中国的小康社会》等研究型课题的研究,走进社会大课堂,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每年暑期,学校都组织“马协”优秀学员、优秀学生干部开展红色夏令营,先后进行了“上井冈山寻找革命的根”、赴延安点燃理想之火——“抗战之路”、去云南采访同龄人——“希望之旅”、“三個代表”在农村、寻访伟人足迹——赴四川广安、赴辽宁红色之旅、悠悠湘水祭忠魂、秋收起义之路——红色之旅夏令营、“改革开放三十年,全面建设新农村”、“奔腾长江、美好世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长三角新城考察、党旗飘扬太行行、“触摸历史,相约沂蒙”、 “越雄关漫道、树华夏之魂”等多次红色之旅。
二是服务性。“马协”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向社会辐射。曾先后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普陀的亮点”活动和编写《新道德三字经》《诚信三字经》,组织广大成员学党史,学《总书记讲故事》,组成“党史巡讲团”“故事团”,深入师生、里弄开展宣讲。
三是探索性。“马协”学员曾两次走进上海市人大,进行了庄严而神圣的模拟常委会活动。此项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中学生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更直观、更正确、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学员们理解了人民代表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理解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理解了自己作为新一代中学生身上肩负的责任。近三年来,还开展了“模拟政协”活动,结合人民政协的知识,从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关注老龄化社会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培育社会责任,提升中学生政治参与的能力。
在高二年级的学农中,“马协”每次都承担了研究性课题的任务。例如,在“农村人口职业现状调查”中,了解当代农村人口工作的动向;利用学农的闲暇,下农地、上机关、访农民、问领导,接触“三农”,切身体会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开展“格莱珉精准扶贫模式”的社会实践,透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的价值。普陀区英模层出不穷,“马协”成员积极走访英模,从学生的视角感受英模的伟大与崇高。
从,个社团到一面旗帜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曹杨二中“马协”成员通过“听、学、访、讲、看、践、研、悟”学习十九大精神。他们观看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直播;党的十九大闭幕后,高二年级“马协”学习小组又上了.堂生动的学生党课,主讲人是学校党员教师;“马协”成员还组建了故事团,作为中国故事“生讲大”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故事宣讲团走入曹杨社区,给老百姓讲故事;“马协”成员采访党的十九大代表梁慧丽,并向全体同学及社区居民进行宣讲。
30多年来,在学校党总支的引领下,“马协”由一个社团,逐渐成长为曹杨二中学子心中的一面崇高旗帜。曾荣获上海市十佳明星社团、上海市优秀青年学习型组织等光荣称号。曹杨二中在成功创建两届全国文明单位和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的过程中,青少年“马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马协”成员也已当然成为学校生活中最为活跃的.支力量,成为思想进步、积极上进、品学兼优、文明表率的示范群体。“马协”不断指引着青少年学习前进的航向,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坚定信念和追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自组建以来,“马协”已培养发展学生预备党员近200名,不断为党组织注人新鲜血掖。这些学生分别考人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国内最优秀的大学并成为学生骨干,走上工作岗位后依然成为排头兵和先行者。在这些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马协”起到了奠基作用。自2005年上海市首评“特优生”以来,曹杨二中评上“特优生”的人数居上海市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