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彦桃
看过一个对乡村教师的调查报告,在问及“您喜欢教师职业吗”时,有60%的教师答“非常喜欢”或
“比较喜欢”,可见,大多数乡村教师是认同自己的职业的,这与目前国家对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视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我们明显地感到,党和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在职业认同上,乡村教师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教师在乡村获得的尊重要比城市更多些,同一个调查,“您能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尊重吗?”有97.3%的教师回答“完全能”或“基本能”。我也对此有同感,我想这在城市中可能是做不到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乡村教师在当地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但是,作为普通的乡村教师,我们心中总还会有一个横向对比的念头无法打消,从工作条件、收入到职业环境,我们都会不自觉地与更优越的城镇相比较,要让乡村教师都愿意扎根乡村,安心教学,认同自己的职业身份,现如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减少教育教学的干扰源,让教师真正做教师的工作
不管是城里的教师还是乡村的教师,对自己工作的认同,应该首先来自对自己日常行为价值的认同——因为每天做的事都很有价值而感到职业的意义,从而热爱这一行。比如,因为我的创造性工作,让班上的多数孩子都能更好、更牢固地掌握某个知识点,因而让我觉得教师有存在价值。这是教师职业认同的一个根本性来源,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比改善学校的资源配置,甚至比单纯提高待遇更重要。
但在很多农村一线教师那里,这个职业认同的来源并不很充分。很多时候教师们都会因为无“心”教学而面容憔悴,感觉不到自己的真实价值。这不是说教师不愿意把心思放在教学上,而是教师很多时候都没办法静下心来聚精会神搞教学。
乡村学校,尤其是一些小规模的乡村学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城里的大学校该开展的工作,村校一样也不能落下,而绝大部分的乡村学校在人员配备上都是不充分的。于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各级部门布置的五花八门、千头万绪的琐碎工作落到乡村学校之后,人员本就紧张的学校不得不加班加点去开展去落实,教师们也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压缩挤占教学、教研时间,去完成那些绵延不绝滚滚而下的各种临时性任务,即使这些工作未必与教育教学有多大关系,甚至有些工作本就不属于教师分内之事,不排除还有一些本质上就是形式主义的需要……而这些任务往往都会带着期限和要求,甚至有的还要求有书面报告,或配有检查标准,还有不少活动都是带有评比的性质,谁也不愿意做那个末游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非正业”比教学活动还要“硬”,教师们在抱怨之余,仍旧要去忙碌。
随着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很多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上已经达标,甚至“超标”了,但据我对周边学校的了解,与之不对称的是乡村学校普遍缺少相应的工勤维护人员。到目前为止,我所了解的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都还没有考虑过要为乡村学校配备专业对口的教学辅助人员,这就造成了在很多乡村学校各种教学辅助性工作都是由一线教师兼而管之的情况。于是,很多专业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各种各样的教学辅助性工作。
根据我个人的时间分配,每天大约有一半的时间都不是真正在从事教师工作。这样久了,教师们工作的专业性就不断减小,职业成就感也越来越看不见,慢慢地倦怠来,职业的归属感、荣誉感、认同感也就慢慢消失了。
所以,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首先应该让乡村学校少一些与教书育人毫不相干的负担和干扰,给一线教师多一些与日常教学息息相关的保障和支持,让教师们能够安安心心地上好课育好人。毕竟,人司其职,才能人尽其长;人尽其长,才能人爱其岗。
获得年轻教师认同的办法:完善激励机制,给予成长机会
今天的青年教师更会横向比较,比较现实的收人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记得两三年前曾看过一个报道,一位乡村教师给《人民日报》写信讲,他们那所只有30多名老師的乡村中学,开学时一次性走了9位年轻教师,学校一开学就陷入了瘫痪……9月开学季,有年轻教师不再回来,几乎是每位乡村校长的噩梦。
经常浏览各地的教育论坛还会发现,很多乡村学校新招聘的教师报到第一天就辞职了;很多乡村青年教师为了改写自己的人生,一边工作,一边悄悄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考选调活动,伺机转行跳槽;而有教师志向的青年教师,也会通过农村学校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时刻准备着奔赴薪酬待遇更好、发展机会更多的城镇学校。以上这些已然成了众多乡村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新常态。
目睹以上各种或者逃离教育、或者逃离农村的职业选择,也许有人要谴责当事人缺少最起码的职业认同,但是如果我们换个立场去思考——寻求更有物质保障的生活,追求付出与回报更相匹配、更能体现自己价值的职业,难道不是一个寻常人最合理的生活目标吗?再说,一个人的职业成长初期,也正是其一生中生活压力最大、亟须改善生活质量的时候,这种情况下选择离开也是情有可原的。
解决之道还是让乡村青年教师看到职业成长的希望。
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花大力气提升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我们期待这样的提升还应该持续下去,形成乡村教师待遇高于城镇教师的态势,直到能够完全自然地平衡乡村恶劣条件带来的不便。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的几轮待遇提升,对乡村青年教师相对来讲都不是赢家。
造成这个事实的原因,除了增资幅度还不具有吸引力之外,另一个更主要的因素是现行的乡村教师的收入分配制度。
现有的工资制度,决定一个教师收入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另一个是教师自身工作的年限——也许有人说“职称”的影响也很大,但不要忘了,教师职评最基本的前置条件仍然是工作年限。这样的分配制度,不论是横向与城镇教师比较,还是纵向与年长教师比较,绝大部分乡村中青年教师的工资收入都是同行中最低的。更可悲的是,这种收入状况根本就不是一个乡村青年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得到改善的——最乐观的估算,一个乡村教师,外部条件一切顺风顺水,自身又踏实肯干努力进取,至少工作十年以上收人才可能会有那么一点点质的变化。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了很多乡村学校根本就招不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即使招来了,也未必能留得住,即使留住了,也未必能扎下根,就算扎根了,却也很难再成长了……因为,在缺少激励机制的薪酬制度下,教师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收入与工作实绩关系并不大,与工作能力关系也不大,与工作态度关系似乎也不是很大……甚至,很多时候多揽一份事情就意味着多负一份责任,多一点付出反而要多承担一份风险,付出与回报不仅不成正比,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最后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吃力不讨好的下场。
于是三五年之后,刚执教鞭时的那份激情冷却了,有的人就此离开去了城镇学校,有的人转行,有的人慢慢学会了安于现状,心安理得地数着工龄混日子……所有这些行为都是年轻人在用脚、用身体、用思想来表达对教师职业的不认同。
让青年教师认同乡村教师这个职业,不只是给他们增加一点点工资那么简单,即使现实的工资不是很高,却能够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努力和尽责就能带来职业上的认可,从而让自己在而立之年事业、家庭都有了立锥之地,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进取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职业成长之路,这才是更重要的,也就是要给青年教师一个努力就可能有回报的信念和机制。
当然,教育工作的业绩不像一般企业那样,很容易就能区分出三六九等,教师的工作效果也不是短期内就能看出来的,教育工作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个良心活,很难量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就没有区分度。若果真如此,又何来“择校热”“择师热”,何来“学区房”?家長都能区分出好坏,我们专业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也应该可以,只是这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和毅力,需要不断的尝试。但这是值得的,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做乡村教育这件事,只有这样我们的农村教育才有未来。
更多的基层展示机会:身边的优秀职业人更易让人产生职业认同
长期以来,我们在宣传乡村教师的时候,总是倾向于从工作态度、奉献精神等角度挖掘各种道德典型。其实,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来看,我们在树立乡村教师典型的时候,需要赞美那些让人尊崇的道德榜样,更需要宣传那些扎根基层的业务骨干;从调动乡村教师工作热情的层面来看,给基层乡村教师提供广阔的业务展示平台似乎更重要;从增强乡村教师职业认同的角度来说,给乡村教师提供机会,让“底层精英”得以展示,其效果甚至比向乡村教师提供“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的政策性照顾更具优势。这些鲜活的身边典型,比普通人只高出一点点,我们可以见贤思齐,他们的存在意味着一条可行的人生之路,他们给周边的职业教师提供了“种人生参考:我们也可以这样活。
当然,教育领域内提供给广大教师展示自己业务能力的舞台不是没有,而且还有很多。但是,眼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开展面向教师的各种业务类展评活动时,基本上都是把所有的教师放到一个平台上去比拼,即不论是城里学校还是乡村学校,不论是“老牌重点名校”还是“相对薄弱学校”,大家都一视同仁,
“公平”竞争。其实,这样的比拼对于基层乡村学校的教师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长期以来,乡村学校信息闭塞,外出开拓眼界学习的机会相对稀缺,很多乡村教师都有一种跟在时代后面奔跑的感觉,在这种状况下,把乡村教师和那些见多识广甚至能引领教育风尚的同行放到同一个平台上去PK,无异于让刚入学的小学生与快成年的中学生掰手腕,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不妨把展示舞台做得更小些、更多些,更有针对性。如可以为几所相对较近的乡村学校做一个教师舞台,大家有共同的背景、共同的问题,某个典型的出现很可能就为一方教育带来切实的启示。一个县里可以为年轻乡村教师做一个舞台,可以为一门学科教师做一个舞台,而各项专业技能大赛也可以开设乡村教师“专场”,比如安徽省推出的“乡村教师信息化大赛”,笔者和学校的三四个同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了一把,结果就拿到了奖,那一刻我们的职业自豪感瞬间就爆棚了,小小的成功也影响了身边的很多教师。
多设一些相对具体的舞台,对管理者而言可能会费很多事儿,但这样会多涌现出一批像我一样拥有职业自豪感的教师。这么做的目的是让我们发现更多的身边典型,发现有共同点的典型,让更多的教师得到人生的参考。
多设一些基层教师的展示舞台,还可以不断提醒我们:周边还有很多同行者。很多时候,一个人坚守在一个岗位上的感觉是非常苍凉的,孤独感很可能会让一个人随时打退堂鼓;而当你看到很多同行者不时会在身边涌现,他们也在尽职尽责地工作,把专业做得精益求精,你也会增添很多力量,你会感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职业认同感也会增强不少。
大部分乡村教师不是圣人,但也绝不是安于一隅、不思进取的懒汉,我们只是一群愿意自我成长、渴望自我展示同时又有很多个人考虑的凡人,我们不是不愿意扎根乡村,只是不愿意我们的灵魂被困在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