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水深知道多少

2018-07-11 07:01陶短房
世界博览 2018年13期
关键词:哥伦比亚省不列颠温哥华

陶短房

留学产业在加拿大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2013年时,时任联邦保守党政府曾在一份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国际留学生产业在学费、住宿和其他费用上,会为加拿大带来80亿加元/年甚至更多的收益,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正因如此,不论联邦政府或各省,对留学经济都高度重视,极力推广,甚至加拿大三级政府中最低、权利最小的市级政府,也对向国外生源开放、推广辖区内学校资源十分积极。

尽管如此,加拿大国内并没有中国人所习惯的那种专门招收海外学生的“国际学校”——加拿大有“国际学校”的概念,但概念定义和中国大相径庭。

以和中国地理距离最近、华人占人口比例最高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例,2014年时任该省省长简蕙芝(Christy Clark)曾给出首份、也是迄今唯一一份“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国际学校情况报告”,称该省批准的“国际学校”总数达43所,“分布在8个国家”,这8个国家是中国、埃及、泰国、卡塔尔、韩国、日本、印度、哥伦比亚,惟独没有加拿大自己,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加拿大乃至整个北美,所谓“国际学校”,是专指接受加(美)教育和考试规范,但在境外开设、招收境外生源和加拿大在当地侨民子弟,教育资源、日常管理、运行费用都由当地机构承担的学校,由于加拿大和美国教育管理和公校投入主要由省/州一级负责,因此“国际学校”的资质也由这一级政府的教育部门来审批。简单的说,在北美的概念里,“国际学校”就是海外开的、可以合法颁授北美正规教育文凭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当然在本土反倒一所都没有。

无“国际学校”有“海外班”和“国际生”

几周前笔者的大儿子(小学五年级)所在的学校组织四、五两个年级去海岛野营,因为学校规模小(10个年级总共仅有不到60名学生的特殊学校Choice School)、只有一辆校车,其它年级还要用,只好请求我们家长自己开车将孩子送到130多公里外的渡船出发地——北温哥华Horseshoe Bay小船码头。我们到得比较早,码头上早有另一批年龄相仿的孩子在等船,他们中至少九成是东亚面孔,许多孩子捧着大陆版的书籍或零食袋,对话也用普通话。因为误把我儿子当成同校同学,我们无意中攀谈起来,得知他们属于大温哥华地区一所小有名气私立学校的“海外班”,这个班有50名学生,全部是来自海外的小留学生(当地叫“国际生”),四、五、六、七年级都有,平时分到各班上课,但一些特别课程(如专门针对他们的英语课或情况介绍课)会一起上,许多课外活动也会集中在一起组织。

我问“你们海外班有多少中国孩子”,其中一個女生说“一大半都是”,这种情况在大温哥华和大多伦多地区的私校中相当普遍。笔者长子以前的声乐老师住在温哥华西区,附近有两所著名的私校——专收女生的York House和男女生都收的Little Flower,据该校学生及家长称“华人占一大半”(当然其中不仅有小留学生,也有本地华裔和小移民)。笔者的两个儿子进入Choice School前曾就读一所私立教会学校,该校中国“国际生”比例算较低的(因为有教会背景),几年前还是零,但如今9年级以下每个班都有来自中国大陆或港台的国际生,“大陆生源约占八成”。

私校与公校

私校是中国人最容易理解、也是最常联想到的北美“国际生”教学模式。

在加拿大,私校对国际生的管理方式各不相同。少数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会开设专门的“海外班”或“国际生部”,甚至制订专门的教学计划,和本地生源分开管理(但这种方式饱受争议,较少采用),绝大多数都和我两个儿子上过那所教会学校一样,将国际生打散分配到正常的年级和班,只为其中语言能力较差、听不懂教学内容的学生设立专门的语言课程,但在校本部设专人和专门机构,统一处理和国际生有关的问题。

教会学校的国际生入读申请需和其所在的教会教育局联系,私校则只需直接和学校联系(有的私校会把国际学生招生事务委托给专门机构),步骤要求则大同小异(许多教会学校要求提供学生本人或家庭属于该教派的凭证,但要求有宽有严)。

但加拿大招收中小学国际生的主力并非私校,而是最常见、最普通的公校。

如前所述,加拿大留学生、包括小留学生(当地称作“国际学生”)的学费收入,是省级财政的重要来源(全国10省、3地区中仅魁北克省规定,国际学生学费收入由省府和接待留学生的学校按大约5:2的比例分成,其余各省区都归省库所有,也就是说,留学经济对联邦政府而言,主要是间接利益,而对各省而言却是真金白银的收入),在一些省份、如温哥华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传统上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均不发达,资源业也无优势,发展国际学生经济就成为迫切需要(2013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宣布,计划计划未来4年增收5成国际留学生50%,2015年又公开表示“各类国际生总数不应低于2500”),此外,由于加拿大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该国公立中小学系校区制、就近入读,许多学校日益面临生源不足问题,生源不足导致财政拮据的省府减少拨款,甚至关闭学校以降低消耗,而省府的措施又会导致一系列社区矛盾和社会问题,形成恶性循环。省府和省议会、教育厅曾多次表示,增收国际小留学生,可以填补许多公立中小学生源的空白,缓解省厅教育资金困乏的窘境。

正因如此,加拿大各省区都鼓励国际学生就读加拿大中小学、尤其公立中小学。公开场合加拿大官方人士所提“鼓励国际生来加拿大就读中小学”,指的其实都是公校——因为私校或教会学校不归官方的教育局管。

申请公立中小学,需首先选择想去的城市,在那座城市选择一所愿意接收小留学生的教育局(每个学区一个),向该教育局提交入读申请。申请需提交学生个人自然信息,监护人声明(12岁以下需特别声明“除在校外全程监护”,监护人必须居住在学区范围内),缴纳报名费(一般为200加元左右)。如果对方认可,会发出“预录取通知”,收到“预录取通知”后缴纳1年学费,便能得到正式录取通知书。

10-12年级国际生申请入读,需提交足以一定数额经济担保(一般为10-15万加元,只需一张银行存款证明即可),过去3年成绩单翻译公证件,10年级以下则要求降低,许多省无需提供低年级国际生的以往成绩单。一般而言,允许国际学生在语言能力不足情况下入读,但需在入读后上专门的语言课(如英语的ESL,法语的COFI,许多国际学生众多的公立中小学开设了专门的ESL班)。

和私校、教会学校不同,申请读公校是不能直接选学校的,只能“选学区”。加拿大每个城市都有若干学部委员,组成市级政府教育管理机构,下设若干个教育局,每个教育局对应一个学区。因为公校体系中学校是没有国际生直接录取权的,学区教育局有权根据各校情况统筹安排,一般而言,许多学区只有一所中学,“选学区”和“选中学”差别不大,但小学则一个学区往往有几所甚至十几所,国际生分到哪里就不好说了。教会学校、私校是可以直接选校的。

获得录取通知后,学生家长需去使领馆所办签证中心递交留学签证申请,填表时要用黑色钢笔,填满所有表格,主要附件包括录取通知书、担保金(一般会要求办理两个可被冻结的账号,一个为学费,另一个为生活费,金额未明确规定,一般每个有3万加元左右最好,太多太少都不合适),学习计划等。如果申请被基本接受,会发放体检通知,到指定体检点体检后,如没有健康问题(关键是没有传染病)则可获得留学生签证。

国际生父母可同时申请俗称“陪读签证”的访问签证,该签证为多次往返签证,每次可停留6个月,期满或申请延长(每次3个月),或出境后再次入境(许多家长同时办理了美国签证,温哥华、多伦多等许多小留学生集聚的加拿大城市,离美国都很近,可以当天“出境再入境),便自动获得下一个6个月停留资格。

费用方面,以温哥华为例,其所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规定,省内公校国际生学费每年1为小学1.2万加元,中学1.5万加元,教会学校、私校則自订标准(一般更贵)。学生如果入住寄宿家庭,每月需花费1000加元左右,如果家长陪读,则需支付一定的租房费(最差的独立屋半地下室一般也需800加元/月以上,不同学区差异很大),此外还需准备书本费、夏令营费、课后班费(这些都不算贵且大多可以不选),学生个人生活费(丰俭由人),一般而言,在大温哥华、大多伦多地区,小留学生一年需要3-4万加元的总费用,其它地区则要低得多。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许多加拿大省、市政治家和不少留学中介机构都会特别强调“加拿大公校是福利教育入读比较经济”,但这个概念对国际学生而言是错误的:福利教育仅适用于加拿大公民或持有枫叶卡的永久居民,这部分人中的适龄者可以免费入读公立中小学,而国际学生并不在福利受益范围内,因此他们丝毫享受不到所谓“比较经济”的入读带鱼——事实上因为私校对任何生源都一视同仁收费,单论国际生,读私校和读公校间的价差,反倒远小于当地学生。省市方面之所以热衷推介公校,是因为前面提到的“收入归省库”和“填补生源、避免关校”等现实利益考量。

不论选择公校、私校,申请去加拿大当国际学生原则上都并非一定要找中介代理,如今越来越多家庭是直接通过教育局或私校递交入读申请获得录取证明,自行去签证中心申请留学签证的。

更高一级的“国际学校”

北美在中学和大学之间有较为独特的“专上学院”(College),提供2-3年专业课程,毕业后可以得到自己认证的大专文凭,有些还能获得教育部门承认的本科、研究生课程学分,但无权颁授任何学位。这些学校大多数是民间商业投资开办,也有和社区、企业合办的,性质类似中国大专、中专,但覆盖面更广,几乎专门为“国际生”服务的语言学校都属于“专上学院”范畴。

由于“专上学院”办学形式灵活,覆盖面广,在一些国际化程度高、移民侨民比重大的城市,如温哥华、多伦多等地,就有不少公开或不公开的“国际学校”跻身“专上学院”行列,名义上叫“中学”、“大学”、“国际学校”、“学院”甚至“大学”,其实就是专为外国生源开的。

合法的专上学院是当地允许、由当地教育部门监督的,是正规教育体系的补充,为当地社会提供继续教育、老年教育、专科基础人才培养资源,由于“船小好调头”,对职场的适应力甚至比正规教育要强一些。对许多国际生而言,专上学院中的语言学校可以提供留学生涯之初必要的过渡、熟悉环境过程,且专上学院学生同样享受包括学生月票等在内的国际生优惠,一些经批准的“接轨”课程(主要是公共课),学分在转入正规大学后仍然可被承认,对于语言能力弱、海外生活能力差一些的国际生,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但“专上学院”中的“国际学校”存在很多系统性风险。

和在澳大利亚、法国等国情况相似,加拿大部分“国际学校”管理混乱,手续不齐备,造成就读学生无法享受本应享受的优惠待遇。如在加拿大温哥华地区,一些打着“北美名校分校”的私立院校,其学生无法被纳入当地学生福利体系,连优惠价的学生公交月票都办不起。一些“国际学校”仓促上马、打着堂皇旗号,把留学单纯当作产业经营,教学硬件参差不齐,教师东拼西凑,有些资质、手续且不齐备,一旦出问题,危机很容易转嫁到学生身上。这种功利性、目的性过于明显、单纯的院校,一旦出现经营性问题,或市场前景不明朗,缺乏长期教育产业资历的投资者很容易“解套”走人,把危机甩给留学生们。

在大温哥华地区,2005-2007年爆出的“英皇教育集团”丑闻,导致其旗下英皇学院(Kingston College)及英桥大学(Lansbridge University)两所“专上学院”倒闭,使数以百计中国留学生利益受损,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2006年一度有多达16.2%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专上学院”被政府关闭。

提到这个“英皇”,其实是由华裔商人劳伟堂申请开办、专门针对大陆学生的“专上学院”,他们在短短几年间一度赚得盆满钵满,一度在当地及中国大陆大作广告,声称要开设新校园,在列治文建立大规模的“国际教育村”,结果却因向学生许诺颁发其无权颁发的文凭、证书被省教育厅查封。值得警惕的是,这个劳伟堂蛰伏数年后,2011年又出现在中国大陆,先后在上海虹口区和浙江省嘉兴市开设“上海加拿大学院”(GCA)(前面提到的“加拿大式国际学校”),但仅过了两年不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厅就吊销了GCA的“省授权国际学校”资质,因为该校“管理不佳、毕业生英文水平不达标”。仅此一例,足见这类“国际学校”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近年来还出现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学校”:出租校园。

2017年加拿大《国家邮报》报道称,为增加收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部分正规大学

已同意出租部分校园给中国公司,这些公司将利用这些大学部分校舍开设私立高中。目前已有汤普森河流大学(Thompson Rivers University,位于菲沙河谷郡的甘露市,离大温哥华不太远)和昆特兰大学(Kwantle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前几年由专上学院升格,总部位于大温哥华都会局所属的素里市,部分校舍在亚洲以外华裔比例最高的列治文市),第三所大学——位于西北部城市乔治王子城的北卑诗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British Columbia,UNBC也正谈判此事。

此事引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部分师生的疑虑,他们称上诉大学都领有政府补贴,如今将校园出租给商业企业“未必合适”,且中国公司将在大学校园里开设私立高中,这些学生大多未成年,和成年的大学生、研究生混在一起“未必合适”,质疑大学管理者“不够深思熟虑”。

北卑诗大学教职员协会主席雷德Stephen Rader表示,此时在该校师生中“引发许多关注”。

但UNBC教务长瑞恩Dan Ryan表示,这一计划是合法的,目前该校国际生(International students,加拿大对留学生的称呼)比例为10%,该校希望翻番以增加收入,“出租校舍开办高中是最迅捷的办法”。

和UNBC合作的中国公司名为“中加学校”CCSC,Concord College of Sino-Canada,这家公司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北京中加学校位于北京市通州区,1997年即成立,據称系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教育厅和加拿大加皇国际教育集团合办,和CCSC有关的、在中国所办国际学校有13所之多,UNBC校长威克斯Daniel Weeks曾在年初亲赴北京中加学校宣布该大学120万加元奖学金计划适用于该校,瑞恩称一旦谈判有结果,“中加学校”将于2018年9月开学,提供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国际(中国)高中文凭,会开设中英文课程,最初招生50-75名,可能增至200名。

昆特兰大学是2017年3月底批准出租校园计划的,合作对象为“枫叶教育系统”Maple Leaf Educational Systems,,这是中国最大的国际学校集团之一。该校管理方称,这一合作将提升该校在中国的“品牌和知名度”,并在3年内创收40万加元。

昆特兰大学教师协会写信给该校董事会,称交易“将对大学声誉构成潜在危害”,英语教师爱德华兹Paul Edwards称,该校校舍对社区而言十分迫切需要,这种情况下为了几十万几百万家园把校舍租给外国公司“不太合适”,而一位生物教师则认为,把大学校舍出租给高中“会跌份”。也有人担心,去年成为上市公司、盈利高达1.6亿美元,下学年学费达1.8万家园/人的合作对象“会借大学校舍牟利”。枫叶集团2012年曾被《温哥华太阳报》指控“水平不达标”,“毕业生无法进入所想进入的大学”,这一指控引发对该校和整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专上学院系统的大审查,但作为海外有资格颁发加拿大中学文凭的教育机构,枫叶集团和另外40多家机构都获得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厅的正式认证,是合法经营的,尽管2013年认证标准被大幅提高。

枫叶北美区总裁萨瑟兰Dawn Sutherland称批评者“言过其实”,他们投资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而非赚钱”,枫叶系在加拿大开办的私校将首先招募中国学生,今后“也会向加拿大和其它国家学生开放”。汤普森河流大学校舍里开办的国际高中为枫叶旗下,去年9月开学,目前有4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认证教师和60名10-12年级学生。该校教师协会主席弗里德曼Tom Friedman抱怨高中生可以使用学校许多公共资金资助建立的设施,且决策“未经过董事会投票表决”。

根据加拿大菲沙研究所的数据,仅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省,国际留学生每年带来约16亿元经济增长,创造2.1万个就业岗位,就读公立专上学院的学生达2.5万人,ESL国际生逾14万人,而由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面向太平洋,传统上和亚太地区联系密切,亚太学生占国际生比例高达70%。必须指出的是,这还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提出“留学生增收计划”前的数据,早自2012年11月起,该省省府和省长就一再表示,要成立专责委员会,计划在4年内增收5成国际留学生,扩大留学产业规模,并将留学产业当作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重点产业之一加以扶植。加拿大近年来经济转型,传统的制造业等就业机会萎缩,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东部安大略省、魁北克省等相比,在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方面原本并不发达,资源业相对于“草原三省”等几个资源大省也相形见绌,加上省内环保组织十分活跃,资源开发屡受掣肘,面向亚太的服务业素来是该省先天强项,留学生产业更是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提供的龙头之一。

但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一直有排斥外国学生的声音。2014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退休督学约翰逊(Geoff Johnson)就曾撰文质疑联邦和本省的国际留学生数量过多,门槛过低,“挤占了本地生源的教育资源”,要求两级政府“必须在多元化、财政收入和本地学生升学机会二者间取得平衡”。

然而这种声音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经费捉襟见肘、省府希望留学生经济提振省级财政的现实面前显得理不直气不壮。

不过一些业界人士也提醒,这种由中国公司在海外开办的所谓“本地学校”,素质参差不齐,且很多只招中国籍学生,不招本地生(甚至连本地土生华裔学生也不招),中国学生、家长需认真辨别,切勿让孩子花钱当了“洗澡留学生”(当地人士用“洗澡大闸蟹”作得比拟)。不仅如此,倘这类“本地学校”生源都是中国籍学生,就会在异国他乡形成所谓“中国小气候”,未必符合留学的初衷。

猜你喜欢
哥伦比亚省不列颠温哥华
不列颠空战中的英国皇家飞行员
不列颠空战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探析
下一站,温哥华!
温哥华 自然倾城
在温哥华坐“老年人专车”
“张譬”号开展首航第二航段前往南太平洋新不列颠海沟
回眸不列颠空战
温哥华承诺20年内成为100%可再生能源城市
An Istiodactylid Pterosaur from the Nanaimo Group,Vancouver Island,British Columbia,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