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性别偏见的悲剧重演

2018-07-11 02:41浙派教师
新校长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学生

文/浙派教师

8月17日,广东省妇儿工委、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福利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我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通知》(下称通知),将于2018年9月开始在全省中小学、中职学校全面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性别平等教育,指以教育方式,教导尊重多元性别差异,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地位之实质平等。

2000年4月20日,台湾高树高中三年级二班的一名男生,在下课前五分钟举手提出要去卫生间。等同学们下课再见到他时,他已倒在卫生间的血泊中。他的意外过世至今没有找到具体的原因,但经过多方调查,被公认为与他的性别气质有关。

这个有些阴柔的男孩子,在多年的校园生活中,被同学嘲笑是“娘娘腔”,有的时候甚至被要求脱掉裤子以“验明正身”,导致他不敢在卫生间有人的时候去,有的时候会被迫去女卫生间。男孩的母亲曾经向学校反映过,却没有得到校方的重视。

同年,台湾“两性平等教育委员会”的几位委员组成了调查小组,对此次案件展开了全面的调查,之后制作成报告,呼吁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校园性别问题。2000年10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发起“新校园运动,反性别暴力”。男孩离世后的第六年,其生前所在高中的校长、总务主任、庶务组长最终以“业务过失致死罪”被各判数月的有期徒刑。

这个气质阴柔的男孩,后来被性别平等推动者爱怜地称为“玫瑰少年”。

理所当然地认为男孩不能阴柔,女孩不能阳刚,这种对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质和行为方式的刻板印象,就是性别平等意识的缺乏。

“定型观念太自然了,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莉从事性别平等研究多年,在她看来,性别观念是最难撼动的观念之一,而教师是推进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工作的关键一环,必须首先从教师这一关键抓起,在源头上保证教学工作的正确导向。

性别平等,从教师做起

前不久,腾讯发布了《00后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平等”“包容”“懂即自我”已经成为“00后”价值观的代表词。

一位高三女生在报告中提到:“之前看到一个短篇:一个孩子,他可以做任何事情。他可以到外面去跑去跳、去玩泥巴、去和别人打架。但是他也做女生的事情,完全不受性别控制,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我想这样是很有乐趣的。但是现在的大人,就好像我们班主任成天讲,我们班的女生应该安静,他作为教育工作者,竟然给学生输入这样严重错误的观点,肯定会影响到学生的。”

“男孩子受伤了也不准哭!”

“女生上到初中,数理化就比不过男生了。”

“男的怎么可以做护士!男的上大学就应该学理工科!”

……

这些话在校园里并不陌生。

据《中国时报》报道,在2015和2016学年,台湾的53所师资培育大学的师资培育中心,共开设29门性别平等教育专业课程,修课人数779人,当时师资生共41731人,修过性别平等课程师资生比例仅1.86%。

这些未来进入中小学当老师的师资生,普遍没能力教导学生面对感情世界,有时还是性别偏见、性别歧视的推手。

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教授郭丽安说:“大学师资生应该百分之百都要上过性平课程,但实际上却仅有1.86%修过,非常荒谬。”

当老师都不知道性别平等是怎么一回事时,他们如何教导学生?

在《通知》印发之前,自2012年开始,广东省已经选取了珠三角地区的中山市和粤东西北地区的茂名市为试点,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这其中首要的探索就包括开展“教育工作者社会性别意识培训班”。

截至今年6月,中山全市累计培育试点学校42所,开展专题培训班和观摩交流活动40场次,培训德育骨干、班主任和科任教师5000人次,骨干讲师100人,征集优秀教学案例300多个,类似的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已覆盖了中山全市24个镇区的各类学校。

只有将性别平等理念内化为教师的价值观,外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性别平等教育才能看到未来。

“吃螃蟹”的教学大纲

“大家才想和Ta说话,Ta就哭了,Ta在很多人面前哭了。Ta是男生还是女生?”

“女生!”

“Ta,1.77米,作为一名搜救机长,10年内救过188人。Ta是男生还是女生?”

“男生!”

其实,第一个故事里的“Ta”是游泳运动员孙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孙杨与金牌失之交臂,接受记者赛后采访时,这个25岁的大男孩不禁失声痛哭。而第二个“T a”则是东海救助局救助飞行队的搜救机长宋寅——一名85后的女生。

传统观点认为,男生行为阳刚,强壮、勇敢、独立、追求成就、富竞争性;女生行为阴柔,娇弱、顺从、依赖、温柔、整洁。

在性别平等教育中,会通过角色分析,消除学生对性别角色单一、固定、僵化的认定,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同时拥有阳刚和阴柔的特点,只是程度不同。同时,要让学生跳出“女生说话要轻声细语,男生说话要爽快果决”的框框,学习不带有性别偏见和歧视的方式相处。

这是《中山市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导大纲(初稿)》中的观点之一。

除此之外,还包括“和爸爸谈生活,和妈妈谈工作”。《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中唱道,“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和爸爸谈谈”,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分工方式。《大纲》提出,要打破这个传统的家庭和社会分工。

《大纲》还要求让学生观察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性别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认识到职业的选择和发展不应该受到性别因素的限制。喜欢孩子的男生可以选择当幼师,数学能力强的女生也可以选择当程序员,不论性别,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

这份被誉为“吃螃蟹”的教学大纲,内容丰富,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适用性强,对每个年龄段学生应该接受的性别平等教育也给出了指导意见。

“三课合一” 让性别平等教育落地

“建议学校设置一些女生优先使用的体育场地,鼓励女生多参加运动。”

“根据调查,女生使用厕所的时间是男生的1.5倍,建议学校增加女生厕位。”

……

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里,该校五年级5班的同学正在上一堂特殊的性别平等教育实践课“从性别视角看校园”。

该班级学生不久前启动一项调查,“运动设施”“功能场室”“公共厕所”“社团培训”“课题教学”“饭堂配餐”6个调查小组,分别从性别视角调查了校园资源运用中存在的性别差异。

当天,6个调查小组分别上台公布了调查结果并提出建议。校领导随后上台一一回应同学们的建议,当场承诺将设置一个女生优先使用的篮球场、将根据建议改进饭菜质量等,并接受学生们提交的调查报告。

这类实践课是中山市创造性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的三大有效途径之一,除此之外,还包括专题课和融合课,例如专题课“我的情绪我做主”“我们是多样的”、生物融合课“人的性别遗传”、美术融合课“爸妈的好帮手”。

在“爸妈的好帮手”公开课上,一名男生穿着围裙走上课堂,模拟做家务。

课后,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男生也是家庭的一分子,也可以穿围裙做家务。”

“女生也可以穿裤子,留短发,穿蓝衣服,我们不应该有性别刻板。”

将专题课、融合课、实践课“三课合一”,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各级各类学科课程,实现全覆盖,是中山市中小学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性别平等教育指导体系下,所尝试的探索路径。

整体上而言,实现全覆盖式的性别平等教育要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性别文化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坚持无差别对待,在教育内容上消除性别偏见。同时,要改变教师在评价方式、交流方式、教育期待、教育行为中的性别差异,注重发挥学生在实现无性别歧视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强调无性别偏见的教学气氛与过程。

但是,性别平等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演绎出“因地制宜”的课堂。

教育作为性别文化交锋的重要场域,教师作为性别文化交锋的引导者,如何巧妙有效地将性别平等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目前,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性别平等教育探索都在不断发生。“中山模式”只是全国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工作的一个缩影。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以“性别教育”课程推广为切入点,制定了《杨浦区〈性别教育〉课程区域推广实施方案》,推进男女平等教育进校园。该区有计划、分步骤将“男孩女孩”性别教育课程在全区44所小学全面推广。

◆江苏省就以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为周期,在南京市秦淮区钟英中学等6所获得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指导的学校开展试点工作,并鼓励各设区市选择1~2所中小学(幼儿园)实施“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

◆黑龙江把“男女平等宣传教育进中小学”作为重点目标,实行百分制目标考核,列入省人大执法检查。省教育厅要求各中小学校要在校本课程中加入男女平等相关内容。

性别平等教育的推行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改变正在发生,即使进程曲折且漫长,但都值得尝试和坚持。

猜你喜欢
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快把我哥带走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