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教师备课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2018-07-11 02:40陈国民
教书育人 2018年20期
关键词:精力教案检查

陈国民

一、备课检查以“量”为本,忽视备课内核

在我区某片一次期中教育教学常规检查中,当检查到一位有些教龄的老师的备课本时,只见他不紧不慢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崭新的备课本。在备课本上,这位教师用正楷醒目地写着“仅供检查”四个黑体大字,让检查者哭笑不得。这四个黑体大字,既暴露出了当前在备课及备课检查与评价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与问题,也显示出我们绝大部分教师对当前备课检查与评价的消极态度。

的确,由于学校领导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备课检查往往只是检查教案,在教学实践中,备课也往往被曲解成写教案,不少教师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认为写教案就是备课的全部。教案写得好,课才能上得好,教案写得详细,项目填得齐全,备课就充分,认真。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暂且不说教案是否可以全面体现备课过程、内容及思路)。这种以“量”为本,形式主义的备课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方法只是停留在“数教案”这一机械模式上,忽视备课的内质,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或抄教案,甚至补教案。这种无效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

二、备课方式“千篇一律”,教案缺乏个性

这里提到的“千篇一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备课内容“千篇一律”。以“本”为本,权力至上。以“教学大纲”为纲,以“课本、教参”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想,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视教科书、教参为权威,更有甚者,许多教师以各种名师的教学实录作为版本,一味地模仿与抄写,致使备课出现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师备课单纯依赖教参,备课缺乏创意,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

二是教师的备课要求“千篇一律”。上至即将退休的老年教师,下到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对备课的要求,总是同一条标准;与此同时,对不同层面的教师,备课上也没有丝毫的变化要求,以前,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校检查教案,在教案本侧边盖上公章,使每一页的页边上都沾上一点红色的印泥,以此杜绝重复使用旧的教案。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但教学管理上的观念却没有大的改观。代替盖章的措施是,发给教师统一的备课本,每学期一册。更有甚者,对教案的篇幅,提出平均每课时至少多少页的要求;对教案的格式,如同小学生作业的书写一样,做出统一规定,称之为“备课常规”。这样的备课常规,大大禁锢了每一位教师的备课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是教师的备课形式“千篇一律”。备课是否非得是一种形式?从执教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每一次教学设计,都得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备课,缺一不可。否则,便是备课不完整或不规范。试问:备课是否非得只能运用这样一种模式?对于不同的教师,资料式备课、批注式备课、主题式备课、细节型备课是否可行?

诸如此类的管理方式,司空见惯。教师的教案如此缺乏个性,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吗?人类已进入21世纪,各行各业都在使用计算机,难道我们教师的备课,就还有必要固守着“老宅子”,用笔、用人工继续抄下去吗?尤其是同一本教材教了多年的教师,年年重复写一本书的教案,难免因厌烦而敷衍。与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写、重抄教案,作无用功,不如让教师对原有的教案加以调整、补充或修改、完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备课的效率,而且有助于积累、丰富和充实教学经验。

三、备课评价主体单一,结果一查定音

教师备课质量的好坏,究竟由谁说了算?按照我们一般做法,评价一位教师备课质量的好坏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学校行政人员手里,尤其是分管教学常规的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长手中,通过期初、期中、期末等各个不同时段的检查,基本决定了一位教师备课质量的好坏。固然,评价一位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行政检查与抽查,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但问题是,这是不是唯一的手段?评价教师的备课,学生、家长可不可以参与?教师自己能不能参与?学期末的学业成绩,能不能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备课结束后,同行对其的关注程度,是不是也可以作为评价一位教师备课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备课结果“高耗低效”,教师“劳命伤财”

一方面,由于备课“仅供检查”之用心理的作祟,另一方面,也由于我们在备课管理中“一年一备”管理制度的存在,因此,许多教师的备课本,它的使用价值也就是一个学期。等到学期一结束,各备课资料的功能也就“寿终正寝”。因此,一些教师,教龄倒不长,可办公室里的备课本却是一大沓的,其中,许多备课本都已经被蒙上厚厚的灰尘。一个教师用一个学期时间,辛辛苦苦、创造性地备下来的课,积累下来的资料,难道它的寿命只是短短的一个学期?作为管理职能部门,能否延长其使用功能与使用期限?能否对自己或别人今后的教学或备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值得我们思考。

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然而,有关调查表明,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只有20%的精力,甚至于更少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而至少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在教师中调查,认为教学活动中最让人感到无效或负担的,正是这看似重要的备课。“抄教案”是现行教学常规“备课”的代名词,是上级或学校考核教师实绩的重要依据,有了这一规定,我们的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勤恳恳地抄写课时教案,使教师成了“抄写”的机器,并且出现检查之前“赶教案”的流行病。这一“抄”一“赶”都是对现行备课管理的“有效”否定,使备课成了教师“劳命伤财”的工作环节。这种本末倒置的精力分配不但预示了备课的低效,而且也告诉了备课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的“劳命伤财”和“高耗低效”。

以上现象的存在,使我们现行的备课管理、备课研究、备课方式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强化,如何与时俱进地改进备课评价方式,从扎实有效、讲究实用等教师能接受的方法,解决备课评价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何将基于课题研究的方法用于备课评价,既提升备课评价的效益,也让教师乐于备课,提高备课的质量,成了当前摆在我们全体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巨大课题。

猜你喜欢
精力教案检查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触摸春天》教案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立定跳远》教案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检查版
检查版三
Playjng with ch & 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