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初中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2018-07-11 02:40李优治
教书育人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质量课程

李优治

提升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校的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着教学质量展开。然而,很多人容易将提高教学质量异化为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并在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的支配下,出现学校管理封闭、学习时间延长、课堂教学满堂灌、教辅资料泛滥等现象,使学生本应充满活力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使教育彻底沦为了学习技能的过程。这种不按照学生成长规律,甚至不惜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换来的“分数”,不仅使学生诚惶诚恐,而且也让教师的教育热情因为压力而湮灭,产生职业倦怠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本明确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制,其真正价值在于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这为我们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方向指引,初中教育应当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根本追求,突破传统教育分数至上的桎梏,“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的总目标引领下,科学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可能。这也是鄞州实验中学办学十年来一直在坚持探索的教学之路。

一、自主学习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源驱力

教学的根本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从“学会”转向“会学”。所以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和顾问。学习者个性素质差异较大,尤其是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差异使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存在较大差异。另外,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同一个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有不同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自主学习。“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做到因性育人,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发展后劲足的学生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自学能力强的学生。由此,我校自建校以来,推行自主学习制,近年来更是进行了“分层走班教学”“周作业检查制”和“小组合作学习制”的尝试等。

1.因材施教,分层达标——分层走班教学

在均衡编班的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令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是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分层走班教学是一个好的策略。本学期开始,我们在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和科学学科进行了分层走班教学。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2个层次,A是基础班,B是提高班,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按照学生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为了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力现状,进入不同层级的班级学习,学校根据学生自愿选择、考试成绩及每个班级的德育导师的评估实行动态跟踪制度,随时根据新情况做调整,真正做到“菜单式课程,个性化选择”。

我们进行“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同一个教师上课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消”,长此以往,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学生也没有发展的空间。因此,“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强调分层不分“心”,分层教学是为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同时,我们的分层教学是流动的,一个学期有大的调整,每个阶段也有小的调整。在教师的观念中,在学生的观念中,在A班还是在B班上课,代表的是一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有的学生尽管按照成绩能分到B班,但他们主动提出来自己更适合做基础题,愿意到A班。目前,我们已经着手进一步落实分层教学,按照“语文+英语”和“数学+科学”的类别将学生分成A、B、C即基础班、巩固班和提高班三个层次。

2.周周练,周周清——周作业整理检查制

学生学习过程需要监测,这不仅仅给学生提供经过努力后的经验总结,同时给教师的教也提供了研究数据,以便及时调整教的策略。学校一直坚持实施“周作业整理检查制”,即每周五放学前由导师帮助学生整理一周的作业本和练习纸,双休除了教师指定的作业以外,学生必须把上一周做过的作业重新理一遍,尤其是曾做错过且已订正过的题目。每周一中午是我们的周作业检查时间。一节课时间,一份检查卷,四门学科,每一门25分分值,每道题是上一周作业中的易错题。测试后,教师合作流水批阅,当天反馈。检测成绩只作为衡量上周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一些基础不佳但很努力的同学,通过双休日的作业过关,完全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从而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评估后,由年级段召开成绩分析会,从起点看变化,有横向和纵向比较,每位教师剖析原因,介绍经验,确定下次目标。同时制定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安排,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3.同伴互助,合作提升——建立学习共同体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建设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好方法。据心理学家分析,能把所学知识跟同伴说出来,并教会不懂的同伴,这种学习效果要远远高于听讲和练习。小组的成员主要依据学力水平组合,适当兼顾特长、性别、身高等因素。为避免小团体化,每学期大调整一次。运作时,一个小组就是互帮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任课老师通过考查整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定期做出评价;一个小组也是亲密友爱的情感共同体,班中经常组建以小组为单位的朗诵比赛、才艺比拼、知识竞答等活动,并评选优胜小组;小组也是团结协作的班级共同体,在校级活动中,各小组依据特长发挥作用。

学习共同体中的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我们好好利用这种资源,把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好,教师的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弥补了学生的知识漏洞,提高了整体学习达成度,特别是一对多的辅导转变为三对一、二对一、一对一的辅导,提高了扶差效率。而教师由教学者转化为组织者,改善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二,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到优化,更能欣赏他人优点,学会适度忍耐,体验了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感;第三,学生认为如今的班级更加团结。从学校层面,我们每月都有优秀小组评选,统一进行表彰,每学期都有一次优秀小组建设经验介绍,小组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全面课程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创新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定阶段学校教育的总的基本目标,而实现这一基本目标要通过无数个具体的课程目标的实施来达到。在这样的考虑下,学校开设全面多元的课程,以丰富的课程育人,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终生难忘的校园生活经历。“全面发展的人”的追求,是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真正的个性发展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校在全面课程制方面的探索主要集中于深化课程改革,探索“一生一终端”的网络教学模式。

1.固本培元,丰富课程

建校以来,学校在“多元选择、因性育人”的课程开发理念下开设丰富的为学生成长提供“元气”的课程。除了基础性课程外还开设了围绕“培元”的拓展性课程,以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和满足个性发展需求、体现教师业务特长兴趣、形成学校品牌特色的课程,主要包括知识拓展课程(人文素养、数学思维、科学探索)、个性特长课程(艺术修身课程、体育健康课程、制作发明课程)、成长指导课程(生活指导课程、学法指导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目前,学校已有40多门有个性化的拓展性课程,其中有20门精品课程,有4门区级以上精品课程评比获奖。随着课改的开展,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体验的多了,独立思考与相互间的思维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就得到真正的提高。未来,我们将依据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建设更完善的课程体系,创设多元可选的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课程支持。

2.一生一终端,创设新课程

利用网络技术改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鄞州实验中学办学下一个十年的努力方向。在传统课堂中,从教师到学生的知识传输是单向的,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提问、讨论时间不够充分等问题,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很难得到保证。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传统课堂,我们称为“一师一终端”的模式。为了改变这种模式,克服弊端,我们尝试网络教学,因师生一人一台平板电脑,依托网络平台,进行交互式学习,从“一师一终端”转向“一生一终端”,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分层教育面前,“一生一终端”的教学模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大量的网络微课程、优课的源源不断提供,能引导教师和学生去改变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拓展学习空间,延长有效学习时间,拉近师生的距离。目前我们已在两个实验班级推行了一年,颇有成效,新学期我们将在增加一个实验班级和多个实验学科。我们坚信,网络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又一个重要创新点。

三、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支撑点

教师发展是伴随着学校发展而不断前进的永恒课题,教师是立校之本,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办学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就作为学校核心工作之一,目标是搭建多个教师发展平台,建立较完整完善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优化教师成员结构,打造一批有思想的教师,使其具有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1.变指为掌,团体作战——集体研讨制度

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都十分清楚,让同一备课组的教师统一进度,共同研讨,共商对策并付诸实践,产生的效果远远要大于教师的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因此建立同一个备课组的集体研讨机制,并使其常态化,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的方式。集体研讨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集众人智慧,解决教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编制统一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料,从而使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成为可能;(2)通过常态化的集体研讨,培养了年轻的教师,使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班级之间教学质量的较大差异,防止出现短板班级;(3)集体研讨的另一成果是精编作业,教师先自己做题,再选题,最后是备课组集体定题。精编作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事关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坚持集体研讨制度,我们坚信一定卓有成效。

2.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学与沟通并举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的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技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但我认为,教师的沟通能力同样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教学能力。不少教师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学习主动性越来越少,作业试题错了再错,订正了下次还是错等。学生的问题反映在学习成绩上,教师虽然紧紧盯着作业、试卷、分数、辅导过关,但往往效果很差。因为这是“头痛医头”的常规思维,他们忽略了学生的思想,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现象告诉我们,没有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基础上的教学工作基本上属于无效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换一种思路,头痛脚痛都要医,抓成绩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开始,思想工作考验的正是教师的沟通能力。教师如何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学科,进而喜欢学校,喜欢学习,这是对教师沟通能力的极大考验。我们突出师训,将学校办成一个学习的团体,借助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实验心语论坛、校长与青年教师面对面等措施,搭建平台,重点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沟通技能。

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升学为王”“唯分是图”的价值追求让许多学校偏离教育规律的正途,身陷应试教育的泥潭而难以自拔。科学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质量课程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有趣的分层现象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雨林的分层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