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承勉 徐 燕
教育质量是衡量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标准,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近几年来,我县农村学校优质师资、优质生源部分向城区学校流转,加之一些地域因素,农村教师的幸福指数较低,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教风、校风都不太理想,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缓慢。如何促进县域教育内涵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呢?
近几年,我县教育发展势头迅猛,成绩可圈可点,主要体现在办学条件的改善上,但是,学校内部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与教育现代化县还不相匹配,学校内部管理还普遍存在“三重三轻”(重项目、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重形象、轻效果)的现象,年度办学水平综合评价过分重视材料评价,促内涵提质量的教育发展导向亟待强化。应确立“以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抓中小学常规管理为基础,以抓师资培训校本研修为关键,以抓贯穿德育思想的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构建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质量链条保障体系”的“一个中心、三个抓手”教育发展思路,彻底将全县教育工作的重心从改善办学硬件条件转移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时刻高扬质量旗帜,全力实施质量工程,形成人人重视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舆论导向教学的氛围。
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常规管理涵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的基础。只有将《开化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20条》摆在首要位置,并常抓不懈,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1.强化常规管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现在的问题不是怎样去建立制度而应该是怎样去落实制度。我们尝试将小学常规管理制度提炼成若干管理子项,严格县级层面的教学常规管理评估考核及常规管理单项考核,并将其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进校检查和学校工作业绩评估认定的重要依据,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够持续推进。
2.全面构建学段质量链条。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绝对考核和相对考核相结合,更加关注过程,更加关注教学“增值”。抓好各学段的过程和终端质量考核,明确学段质量责任;抓好年度各学科的质量考核,明确教师的学科质量责任。推行“整体负责制”,形成年年清、段段清,纵横结合、相互包保的学科质量考核体系。
3.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完善《开化县教学质量考核奖励办法(暂行)》,切实将教学质量的优劣与校长的交流任免和教师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建立起各学段相互衔接的质量链条监管体系,为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是第一教育资源,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只有真正建立起有利于教育质量提升的教育人事管理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位教师的教育活力。
1.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岗位意识、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适度拉大教师间的收入差距,真正做到优师优酬,优绩优酬。分步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坚持刚性要求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积极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大力开展师能培训。强化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为重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开展青年教师达标考核、中年教师和老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以县研训中心和学校共同体为基地,办好各类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继续教育培训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创新教育人事管理机制。现阶段,乡村教师职业倦怠、教育动力源弱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建立适合教育实际,有利于激活教师教育教学活力的人事管理新机制迫在眉睫。各项人事管理制度都应与教师的工作业绩、切身利益挂钩,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危机感。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打破城乡分割和镇域界限,采取紧缺学科师资“城乡走教”或远程课堂共享等措施,缓解农村教师“超编缺员”和“老龄化”的矛盾。
1.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多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2.扶弱培优,实现联盟学校共建多赢。为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城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发展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可以组成教育发展联盟。实行联盟学校结队帮扶、挂钩考核制度(主联盟学校的教学考核中,本校的教学成绩占70%,联盟成员学校的教学成绩占30%),打破‘一校为本’‘单兵作战’的教学格局,加强校际的交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指导,在联盟学校之间开展校级领导互动互学、骨干教师互派互学、学科业务研训交流、安全管理体验交流、校园文化辐射交流等活动。初步构建了县域内、城乡间、校际管理互通、研训联动、项目合作、文化共建、质量同进的发展模式。
3.建立教育教学视导机制。将全县小学划分成若干个督导责任区,实行无缝隙覆盖。加强对基层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业务工作的指导,通过现场观察、分析评价、研究诊断等方式对学校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校本研训管理、课堂教学等进行诊断,并提出改进意见,达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真正发挥督学的作用。
4.进一步发挥县研训中心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优选县级兼职教研员,充实县教研力量,做到专、兼职协同,研训联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常规教研和赛课活动,不断提高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质量。
5.建立多元化的评教机制。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单向评价学校的管理模式,建立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内部评价和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教机制,充分体现教师、学生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贯通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实现学校和社区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只要我们始终把“以学生为本”作为学校工作推进的第一原则;始终把“让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第一尺度;始终把“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以改善基础设施,增强队伍素质,创新管理机制,转变工作作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质量效益为思路,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县为抓手,上下同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县域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