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性

2018-07-10 22:26林丽航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立意创新语言

林丽航

【摘 要】作文是记录生活的点滴,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最好阵地不同学生均有不同的生活空间。作文为不同的生命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作文内包含着他们不一样的生命感受。所以,作文可以传递个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个人的内心想法,是个性化的。同时,写作也是一个创新与发展的过程,所以必须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起创作潜能,提高其创作兴趣,让他们在平时能够更多地观察事物、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灵性的语言需要像泉水一样不断涌出,作文教学才能水到渠成,收效明显。

【关键词】立意 思维 语言 创新

作文为不同的生命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因为每个生命是与众不同的,无法复制的个体,因而在不同个体的作文内包含着他们不一样的生命感受。所以,作文传递着不同的感情,表达着不同的想法,应当具有个性。

一、关注作文立意的个性化

作文是记录生活的点滴,抒发情感与表达思想的最好阵地。不同学生均有不同的生活空间,并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经历与生活体验。可是在写作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声音:为什么总想不出事情?写不出来?这是写作常见的现象。难道他们真的就无事可写吗?论究竟他们是缺乏了大人们所谓的“有意义的事”。同样的一件事,比如“七年级刚开始过寄宿生生活,一开始会很想家,于是就会打电话回家,告诉爸妈自己的想念。”这种思念的情感在一些同学的笔下只有简简单单几句话的概括,终篇不见描写,更没有细节描写,语言枯燥无味,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平淡淡。

再如修改后的作文:七年级刚开始住校,我就特别想家,一到想家的时候我就打电话回家,“叮铃铃、叮铃铃……”电话接通了,我脑中似乎浮现一幅画面:妈妈在厨房听到电话响起后,马上放下了手中的锅铲,接起电话叫了声:“宝贝!”,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两篇作文放在一起相比较,后者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因为多了描写方法,所以情感更真实饱满。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细致刻画。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所以应该鼓励学生从各方面立意,在创造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关注作文思维的个性化

写作是一个创新与发展的过程,所以学生必须具备自己的创作思维。比如《我的一次疏忽》,叙述“我”长大了,嫌弃父母使用旧毛巾,不停地抱怨父母小气,不舍得添置新毛巾。到后来发现父母亲悄悄地添置新毛巾,私底下不舍得丢弃旧毛巾,背地里偷偷在用。作者看到这一幕,醒悟到:“鸟儿还未长满羽翼,就厌弃那温暖过童年的巢穴,那该多危险呀!”“捧读朝晖,独步心原,昔日的小草也长成大树,这一次的疏忽给我带来了太多,成长的玫瑰悄然绽放……”从一件普通的小事、细节上的描绘、和对父母形象的刻画感受到作者的蜕变和成长的气息。

三、关注作文语言的个性化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的作文主要以记叙性内容为主,要求叙述的事件完整、详细,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使文章的内容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或阐述的道理必须明确,使作文对读者有一定的吸引和感染力。如《等待》这一作文题,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假想,谁在等待?这就决定主人公不仅仅是自己。等待什么?因为我们有了希望,也就有了等待,等待花开花谢,等待雨后的彩虹,等待同学那句迟到的对不起……等待的结果是什么?不管结果怎样,等待还会在继续。

围绕学生的学习、家庭或社会生活,抓住他们熟悉的事情,如《我的初中生活》,初中三年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来写,突出个中滋味。如初一时的茫然和熟悉,初二时的适应和转折,初三时的清醒和冲刺,抓住其中的一个触动点来表达,着力刻画内心感受。

四、关注课文创新作文

课文基本上都出于名家之手,所以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在创作方面的经验,假设我们可以基于名家经验之上和自己的创作相结合起来,那么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从这几处入手:首先是改写,发挥想象力把课文情节改动,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和丰富,像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内,菲利普一家人在船上遇到于勒时,于勒已变成一个富人,那么他们应该会如何表现?其次是续写,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增加文章后续的情节,如《心声》中公开课后,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续写情节,让结局充满多种可能性。再有就是深化课文中仅用词句一笔带过的地方,“一次月考的试卷发下来了,看着这陌生而又熟悉的字迹,心里有说不出的痛。母亲看到试卷的分数,抓起一根棍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抓住妈妈举起又放下的细微动作来深入刻画。这样的做法使文章的内容丰满起来,从而激起学生创作的灵性,凸显个性。

此外,细致的描写——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能以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加真实。

总之,作文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们的个性,把握好他们的写作基础,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写作爱好和习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灵性的语言需要像泉水一样不断涌出,作文教学才能水到渠成,收效明显。

参考文献

[1]汤宏群.作文个性弱化现象透视,2009.12(12)

[2]陈亚东.体悟文末细节描写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2012.6

[3]高红娇.中学作文教学中“新八股”现象浅析》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陳远强.最是细处能动情,2014(3)

[5]李志远.降低习作要求该如何入手,2012

[6]周建云.作文的积累,2007(12)

猜你喜欢
立意创新语言
说“立意”
把握题意 求深求新
论新材料作文讲评课的三个环节
把作文教学的根深扎进阅读教学的沃土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