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婷婷
【摘要】愉快的心情、积极自信的态度,能够促进人的认知活动;反之,烦躁的心情、消极颓废的情绪,则会抑制人的认知活动。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必须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实现。文章就数学课的开篇、讲授、结课的教学各环节如何讲究教学艺术,营造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课;愉快教学艺术;导入艺术;教法艺术;结束艺术
《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面对数学这样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极强的学科,只有“好之”“乐之”才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欲望和热情。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做到“好之”“乐之”呢?兴趣是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动力,是产生强烈求知欲进而积极学习的基础。一旦学生对自身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刺激认知活动,就会想方设法地去追求知识,探索奥秘,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最终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就感。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亦是如此,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学课教与学的成功与否。那么究竟如何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好数学课的开篇、讲授、结课的教学各环节的教学艺术,在每个环节中利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营造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让数学课堂始終充满欢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接受知识,享受学习过程。
一提到数学,绝大多数人的脑袋里就会蹦出黑白图片,好像数学就是刻板木讷、毫无色彩的。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在小学、初中学习过程中不用功,因而大多数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严重缺乏兴趣,更谈不上热爱数学,钻研数学了。他们很多人没有感受过数学的趣味,更不会在数学学习中发现快乐。其实数学和艺术、语言学一样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其借助方法、内容、结构等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美,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又可获取快乐。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数的教学开篇都是以知识回顾,教师说教开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毫无趣味可言。要打破这一现状,就需要在导入过程中讲究艺术,融入趣味,尽力做到开篇有趣,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紧跟教师的思路走(抓住学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那么怎样做到开篇有趣呢?本人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动画导入
在电脑及网络技术大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脑技术及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相关视频、短片,或者利用优芽、万彩等软件自己设计动画,引入新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变换多种形式,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渲染,这样学生便会兴趣盎然,充分调动学习热情和激情。教师从开始就营造好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理想的课堂氛围将会把数学教学带入更高的境界,将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宽松、融洽、和谐。例如在“排列组合·两个基本原理”教学中,以动画片《蜡笔小新·全家去旅行》作为开篇,并用优芽设计动画提出问题。
(二)实验导入
我们面对的是中职学生,很多学生数学功底普遍较差,但是他们大多喜欢动手,思维比较活跃。针对这一特点,可以设置一些实验来导入新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他们探知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椭圆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通知学生准备图钉、细绳、铅笔等,课堂上指导学生尝试绘出椭圆;在讲体积计算中,要求学生课前用纸板制作好长方体、圆柱体等。另外,也可以把数学教学生活化,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来导入。所谓生活化,即从数学教学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借用其他知识导入
最难的教学就是帮助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数学课所教的不仅仅局限于数学知识,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内容。例如在“等比数列”教学时,可用古文“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引入,让学生查阅书籍翻译,最终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新课导入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打破传统导入方式,可以设置一个问题,设计一个场景,可以播放一段影片,讲一个故事,也可以做一个实验,进行一场演示。只要将学生从旁观者转换到参与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眼球,就必然使得课程情趣大增,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课程引入固然重要,但是一堂课中的重头戏还是在于讲授过程。在讲课过程中,时刻不忘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深挖知识的内在魅力,维持和发展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讲解有趣呢?本人认为不仅要做到教态大方,语言生动,还要根据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法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是由英国运用语言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发展形成的一种教育流派。英国语言学家帕尔和霍恩比对情境教学法的产生、发展及推广起到了很大作用。“情境”与“情景”同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从概念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景象还是境地,都必须是具体的,具体可感性是情境的特点。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的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情境教学法是让学生置身于某个生活场景中,面对实际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易于学生理解题意,明确目标,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记忆、运用、掌握,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总结能力。例如在“函数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购物场景,让扮演消费者的学生发现并总结开销与物品个数间的关系,让扮演营业员的学生绘制销售额和购物人数之间的变化图。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而准确地接受新的语文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操作法的运用
操作法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参与知识的总结概括。例如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巩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同底等高的几对圆锥和圆柱、量筒和沙子,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这些物品来验证圆锥体积的运算公式。
(三)类比法的运用
数学知识中有部分内容很重要,但是不好理解,或者容易混淆,这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来辅助理解,降低学习难度,加深印象。例如在“排列组合·两个基本原理”教学过程中,在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中会多次运用到两个原理,此时如果对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抓住两个原理的根本区别,就很容易出错。教師可将何时运用两个基本原理概括成口诀:“分类计数能力强,独立能把任务扛。分步计数联系紧,每步完成才算赢。”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四)演示法的运用
演示法是指借助各种模型、图画、实物或利用多媒体等进行演示,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或者验证某些知识。借助演示法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有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例如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及时将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演示出来,从而直观验证解答结果是否正确。
(五)提问法的运用
一堂课40(或45)分钟,大多数学生到中后期都会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教师此时适时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来提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身心,再次激发学生思维的亢奋感,还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记忆。
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力,就能时刻保持课堂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做好一堂课的收尾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精彩的收尾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下一堂课充满期待,而且能将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例如: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归纳所学的知识;设计开放性问题(扣子),如“我学会了……”“我发现了……”“我感到疑惑的是……”“我认识到……”;提供一个数学小故事,让学生找一找出处,以及与哪些数学知识相关。留下这些有趣的小问题(扣子),要求学生课后思考,下节课提问回答,并许诺奖励(口头表扬或计入平时成绩等)。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打破传统的作业考核方式,利用手机APP建立教学班级授课群,将课堂授课过程录像及作业上传至网络,为学生提供反复听课的机会,减轻作业负担,同时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在线答疑解惑。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善于引导启发,着眼愉快教学氛围的营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1] 易好宏.采用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5).
[2] 何新军.对数学趣味教学之浅尝与浅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05):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