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冬梅 李耀波 张 兆 粱慧明 杜 芳
(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 放射科,2 神经内科,南宁市 530021)
CT增强检查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是使用高压注射器在静脉内注射造影剂的同时进行CT扫描的一种诊断技术,可提高病变显示率,有效诊断疾病[1]。常见的造影剂有离子型及非离子型,如泛影葡胺、碘佛醇、碘帕醇、碘普罗胺等,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麻疹等,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休克、心搏骤停症状。现在大多数医院选择了较为安全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2]。且CT增强检查者如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可能会加重不良反应,因此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非常重要。我科以CT增强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程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放射科进行CT增强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来进行CT增强检查,对头颈、肺部、全腹部等病症部位进行诊断。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00例(对照组)和全程干预组100例(干预组)。纳入标准:①患者意识清醒、活动自如;②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不正常;②有甲亢及药物过敏史;③患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者。纳入的患者中,常规护理组女50例,男50例,年龄28~68(50.15±5.2)岁,全程护理干预组女52例,男48例,年龄21~69(51.03±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热情的接待患者,进行登记,询问过敏史,向患者讲明CT增强检查的注意事项,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生命体征。
1.2.2 干预组 全程护理干预组从患者入院预约到CT增强检查的各个环节全程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①制作CT增强检查图片宣传册,包括患者CT增强检查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为患者进行预约登记时发放,提前介入健康宣教。②提前了解患者过敏史和病史,评估患者,拟定护理方案。详细告知并与家属沟通,加强多方配合,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患者在检查之前都存在轻微的焦虑和紧张情绪,针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做好行为干预,指导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依据患者静脉条件评估的结果,选择粗而直的血管、适宜的针头,穿刺时尽量一针成功。④做好各项抢救药物与设备的准备工作,急救药物、各项检查仪器准备齐全、连接良好,处于备用状态。⑤检查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根据患者的检查部位,协助摆好体位,指导深呼吸放松。注射造影剂前先使用20 mL生理盐水注射,确保穿刺无误后再行造影注射。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血管等情况适当调整注射速率,注意观察患者注射期间的反应,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及时处理。⑥检查结束后,观察患者半个小时,了解患者身体有无不适,观察生命体征、告知患者造影剂在检查后能排出体外,叮嘱患者多饮水,24 h总饮水量不少于2 000 mL,加速造影剂的排出。⑦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渗血以及迟发型过敏等并发症,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开,若患者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师给予相应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造影检查期间心率、血压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的满意度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不良反应分级方法,轻度反应:咳嗽、喷嚏、一过性胸闷、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全身发热、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中度反应:包括严重反复呕吐、明显的荨麻疹、面部水肿、呼吸困难、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等;重度反应:喉头水肿、震颤、抽搐、意识丧失、休克等。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率和血压比较 干预组患者检查期间平均心率、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患者更为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率和血压比较 (x±s)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轻度反应 、中度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度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发生。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全程护理干预组满意度达97%(97/100),常规护理组满意度达89%(89/100),干预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9,P=0.011)。
近年来, CT检查技术发展迅速,其检查优势已经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和肯定。临床工作中发现,CT增强检查患者因为不了解这种检查方式,对X射线、碘对比剂是否会危害身体等情况,常常会产生焦虑、紧张、惊慌等不良情绪,特别是急诊CT增强检查患者,如怀疑主动脉夹层动脉破裂、颅脑动脉瘤破裂、急性肺栓塞及外伤后持续低血压怀疑隐匿出血等,由于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常有焦虑和恐惧心理,情绪不稳定,配合度差。而且在CT检查过程中常有病情突然变化,故要严谨对待。护理工作中,使用造影剂前详细询问病史,对碘过敏者禁用。识别高危人群如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哮喘、过敏体质、肝肾功能不全等,若上述人群使用造影剂可能会诱发不良反应的发生,故使用前应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做好抢救准备。研究表明,94%~100%的严重、致命的急性对比剂不良反应多见于注射碘对比剂后30 min内,这要求医护人员能够快速鉴别、评估急性反应的发生及分型[9]。对于碘对比剂不良反应,轻度反应者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具有自限性,一般不需特别处理,给予温开水口服(用来稀释体内药液),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可以自行缓解;对中度反应者应积极治疗,且对于需要使用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应及时请临床医师参与处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度不良反应必须紧急抢救,进行心、肺、脑复苏,予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并通知急诊科及相关临床科室共同参与抢救;另外,CT增强检查者如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可能加重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3-5]。因此,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于如何改善护理工作,可以用临床护理路径(CNP)等进行了干预[6-8],能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效果和质量。我科在前期总结、文献检索的循证基础上,制订了全程护理干预方案,并认真落实。结果显示CT增强检查中全程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了CT增强扫描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结果的准确率,值得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刘 慕.对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配合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121-122.
[2] 汪令生,张海波,陈海波,等.舒适护理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华西医学,2014,29(12):2326-2328.
[3] 丁晓莉.护理干预应用于CT增强扫描的价值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3):182-183.
[4] 梁俊丽.品管圈持续改进CT增强检查护理质量的研究[J].微创医学,2016,11(3):471-473.
[5] 周伟清.双源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J].微创医学,2009,4(6):706-707.
[6] 申晓春.临床护理路径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5):622-624.
[7] 时艳荣.CT增强检查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7,7(8):299-300.
[8] 刘 芳.脑梗死患者实施品管圈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6):199-201.
[9] 王彤春,杜文民,王宏敏.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不良反应Logistic 回归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17(3):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