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高校教师秉持“工匠精神”教书育人

2018-07-09 07:37张舒涵
大学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校教育

张舒涵

[摘 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理念,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并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人们追求的工作精神。当前,影响高校教师任教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厚积薄发;受功利主义诱惑,教师的教学精力发散;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停滞,能力提升遭遇“高原期”;教育改革变迁,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大。可以通过组织行之有效的任教能力培训;建立严格正规的考评任用机制;完善高校教师薪资制度结构的方式来培育高校教师秉持“工匠精神”教书育人。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校;教師工匠;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190-03

一、何为教师的“工匠精神”

教师的“工匠精神”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是教师勤恳、专注、敬业的体现,教师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并在教学平台上赢得自己的幸福感。回顾历史,“工匠精神”早已体现在教育领域。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的一位历史老师“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对照“工匠精神”的内涵,这就是教育领域的教师工匠。教师“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有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把献身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看成是自己的使命、责任和义务;敬重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务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勇于担当,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二是具有高超精湛的专业技艺。一方面精通专业知识,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钻研自己的理论知识,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理论涵养;同时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能从容应对本专业学科内的复杂问题,具备参与重大课题研讨的能力。另一方面,精通教学技能,能依据教学内容,根据学校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施教学,通过人才交流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并将充满活力的教学艺术和特立独行的教学风格引进课堂,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复杂问题变得易学易懂,同时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是具有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注重每个教学过程的细节,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追求极致完美;采取严格的律己标准,确保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达到预定要求;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不停追求,以培育本学科专业高素质人才为本真目标。

二、培育高校教师秉持“工匠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对于“工匠精神”,社会在期盼,时代在召唤,“工匠精神”让我们所处的社会真正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在教育领域,我们期盼“工匠精神”的荣耀回归,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奋力前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做敬业专业、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型教师。

(一)秉持“工匠精神”教书育人,是弘扬我国时代精神的现实需要

《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教师工匠是祖国辛勤的园丁,为社会发展培育栋梁之材。教师工匠执着于“传道、受业、解惑”,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钻研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学生成长成才与择业就业的关系。这看似平凡的教书育人工作却练就出教师工匠自身的不平凡。教师工匠回归于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发展而刻苦钻研、执着、辛劳,使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有着落、有回音。这种执教精神的回归正是当下学校教学的需求,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秉持“工匠精神”教书育人,是培育“工匠人”的必由之路

如果高校教师自身都不具备“工匠精神”,又何谈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到整个知识技能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去?身教胜于言教,“行为师、学为范”。教师工匠要把“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在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中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之中,以此激励自己和感染别人,教师要将“工匠精神”视作人生价值精雕细琢,而不是把教书当作谋生升迁的手段。教师要在学生内心深处播下“工匠精神”的种子,将“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对传统技艺、现代技术的热爱,使学生愿意学习技艺并且具有创新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达成培育“工匠人”的最终目标。

(三)秉持“工匠精神”教书育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抓手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专业性、严谨性决定了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有严明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态度,才有谈“工匠精神”的基础。同时,高等教育各学科课程多以研究型、应用型和技术型为主体,这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该领域、该专业较为娴熟、较为深厚的专业技能和理论功底,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时刻站在时代前沿,更新理论知识储备。此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如不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多提炼、归纳、创新工作方法,多接触、涉猎、深造必要的前沿性知识技术,那么教学内容、形式势必会故步自封、裹足不前,这会导致教学质量逐步滑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这桶水”还要常换常新,最好是“长流水”,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到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工匠精神”,立足本职岗位。

三、教师“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

(一)敬业专业的教育精神

首先,教师工匠是敬业的,具体表现在爱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工匠要有一颗匠心,将自己的工作视为一件艺术品,只有敬业专业才能出高品质的成果。教师工作是平凡琐碎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放平心态,拥有耐心、恒心和信心,拒绝浮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信仰。其次,教师工匠是专业的。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跟上时代要求,调整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精益求精的教育态度

行动是心灵的应召,出色的成绩源于内心的敬畏和热爱。教师工匠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不断追求知识上的更新、业务上的精进以及能力上的提升。但在实际过程中不少教师甘于平庸,在毫无压力的体制内,无论是复杂还是简单的事情都是简单重复地做,毫无上进之力。我们常说: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复杂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这完美地阐释了作为教师工匠应具有的精益求精的教育态度。因此,真正的教师工匠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信念,努力做到一丝不苟,苦心孤诣,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创造无数个可能。

(三)奉献创新的教育理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教师工匠要为教学奉献自己的匠心,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奉献自己的爱心。李克强总理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就是让大家为了自己的事业要具有勇于执着、奉献的精神,尤其是教师工匠更要具有奉献的教育精神,努力为自己的事业奋斗终生。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处,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发展是当今时代潮流,當“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的时候,作为教师工匠也应该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传道授业的方式方法,丰富自己教学方式,将互联网+教学引入教学中,与时俱进,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和理念。

四、如何培育高校教师秉持“工匠精神”教书育人

当前,影响高校教师任教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厚积薄发;受功利主义诱惑,教学精力分散;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停滞,能力提升遭遇“高原期”;教育改革变迁,教师的心理压力增大。此外,学校重视外部引用,轻视内部培养;考核制度欠合理,评价制度不完善;欠缺能力助长机制,能力提升没有保障;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保障没力度;师范教育薄弱,教学素养缺失;福利待遇低,职业声望不高等,这些都是影响高校教师以“工匠精神”态度投身教育教学事业的主要因素。如何破除这些羁绊,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组织行之有效的任教能力培训

相比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对教师的任教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培训。组织高校教师培训,重点应放在加快教师知识更新、提高教师任教水平和师德师风培育上,应采取“培训内容系统化、培训形式多元化、培训意愿主动化、培训时间全程化、培训手段现代化”的基本方法,以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能力水平。

(二)建立严格正规的考评任用机制

考核评价是高校教师选聘、任用、薪酬、奖惩等人事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也是督导高校教师钻研本职业务的有力抓手,更是培育高校教师“工匠精神”的制度保障。要建立以教学质量评价为核心的定期考评制度,多维度定期考评教学规范、教学运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获奖等教学工作实绩,从而引导高校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学纪律,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应提高高校教师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教学工作量不能达到学校规定要求或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不合格的教师,应给予必要的严肃处理。

(三)完善高校教师薪资制度结构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支撑,而奋战在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在高校中位于主体地位。适当提高高校教师的薪资待遇,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指挥棒”,对于新时期高校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坚持正确的科研导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影响。反观当前,根据中国英才网公布的相关薪酬数据表明:我国教师平均薪酬比较低下,在所调查的30余个行业中位列27位,平均薪酬只有26661元,仅占到同期电信行业平均工资的46%。相关的数据调查分析还显示:在我国,同期硕士平均年工资是66078元,远高于现在高校副教授收入的平均水平。这导致高校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更不利于教师队伍扎根教学一线,立足本职秉持“工匠精神”上好每一堂课,备好每一门课。要想让高校教师摒弃功利、深研教学,必须改善现有的高等学校教师薪资结构制度,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薪酬竞争力和吸引力。在适当提高高校教师薪酬待遇的基础上,还应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建立长期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高校薪酬制度应该围绕学术创新来设计,让醉心于高深知识的学术人员进入学术职业领域,强调学术自由。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使之处于社会的中上收入水平,实行权责分明的聘用合同薪酬制度,对特别优秀的教师实行终身教职制。为优秀的教师人才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独立的学术环境。另一方面,构建竞争性绩效薪酬制度。高校的绩效薪酬制度就是将其薪酬制度和教师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根据教师个人业绩高低和贡献大小的变化来确定其薪酬高低的制度。这里的关注的业绩主要是课时量、授课质量、科研能力、与同事的合作能力等。绩效考评的主体可以是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社会的评价、授课成效和科研成果的评价等。

总之,“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理念,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教师工匠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匠精神”,被人民寄予厚望。在我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祖国未来的发展也需要教师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教师要时刻秉承教书育人的理念,刻苦钻研教学理论,用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工匠精神”时刻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 参 考 文 献 ]

[1] 于生丹.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的对应与关联[J].当代教育科学,2016(22):20-33.

[2] 刘冬梅.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培训的经验及借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68-171.

[3] 李萍.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4] 郑义,朱其志,徐燕.“工匠精神”视野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新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53-54.

[5] 郝明磊.,张超群,张鑫强.大学教育不能脱离“工匠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23-24.

[6] 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职教论坛,2017(22):92-97.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