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式教学在旅客运输组织课程中的探究与实践

2018-07-09 07:37陈钉均倪少权周霞陈韬
大学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程模式课程实践

陈钉均 倪少权 周霞 陈韬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项领域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增加,传统的理论性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响应党的全面深化改革,高校如何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调整与创新,实现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是近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旅客运输组织课程教学存在着一定问题,对该课程进行研究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课程模式;研究式教学;旅客运输组织;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5-0086-03

一、旅客运输组织研究式教学的提出

旅客运输组织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相关高校一直都有开设。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下,其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铁路人。但该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诸多的新任务与挑战。根据调研显示,高校对旅客运输组织这门课程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居多。该模式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传统的ppt课件和重复使用的课程设计题目使得教学資源比较单一,学生很难了解铁路旅客运输的最新科技发展状态和相关信息系统的实现机理与运用;唯教师、唯教材的课堂形式下教师讲、教师解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占据很大比重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考核使得教师和学生过多地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抄笔记、记笔记,死记硬背,很难实现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从铁路、地铁等相关岗位反馈来看,高校毕业去铁路、地铁部门上班的学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的问题。而继续深造的研究生也存在参与科研项目研究较困难等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替周期大为缩短。因此,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市场的需求。而高铁作为我国领跑世界的技术,更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基于调研中发现的旅客运输组织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旅客运输组织教学的新目标,因此提出了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理论教学到研究教学的转变。

二、旅客运输组织研究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研究”就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式教学就是把研究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教学当中,形成以研究思想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流程。研究式教学同样需要理论教学作为支撑。理论是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展开深层次的探索,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当然这两者不具备先后关系,不是要先深入学习理论再进行实践探索,而是两者可同时进行。理论有助于展开实践研究,实践研究又促进理论学习,二者共同促进,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研究式教学强调“研究”二字。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引导研究是教学的关键。这里将从旅客运输组织课堂实施的角度出发,构造研究式教学的课堂流程。首先理论教学是基础,学生先进行方法论知识和相关设计原理知识的学习,然后再进行研究探索。研究是一项复杂的探索,选择怎样的问题研究才能难度适中,以让学生比较容易上手,又达到教学目的,这是关键。教师可以联系地域经济环境、教学配套设施等因素,从身边大家熟悉的案例或者比较热门的事件(比如京沪高铁的提速、成绵乐的开通运营等)来进行引导,还原教学理论,进而布置教学任务。对于这些熟悉或者热门的案例事件,学生的关注度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更善于发现源于实际高于教材的问题,这就向研究迈出了第一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平板电脑、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他们可以通过上网查阅文献、实验探究、实地调研、仿真模拟等方式研究问题。这一过程是实践探索的关键过程,全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理论、原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参与实践探究使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对于教材的理解也会更加正确与深刻。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对看到的和听到的信息能记住的比例分别是10%和20%,而通过亲身体验实践获得的信息被记住的比例高达80%,因此,可通过实践探究、分析问题来促进理论学习。需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一种探索型思维,以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

三、旅客运输组织研究式教学的课程实践

我们以旅客运输组织课程中“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教学为例,开展研究式教学。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我们设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开行方案,理解开行方案的影响因素,掌握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步骤与方法,最终实现对既有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来解决当前我国既有铁路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围绕此教学目标,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考虑到学校所处的地理优势,我们把成绵乐城际列车开行的案例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收集资料、组织调研、数据分析、协作讨论,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对成绵乐开行方案进行分析,并且对其运营问题提出改进方向。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发现问题

在进行实践探究之前,教师要进行理论教学,包括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含义及分类、列车开行方案的影响因素、编制开行方案的方法与步骤等。

在整体把握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基础上,教师布置教学任务,由学生分组完成成绵乐城际铁路的运营状况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教学任务与分组如表1所示:

分小组完成专题报告,让学生对成绵乐运营状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基于线路的基本情况,沿线客流的类型,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乘车感受,学生在专题报告中提出目前成绵乐城际铁路运营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发车时间间隔较大。利用所学知识理论,有学生提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大旅客列车的开行对数,减少发车间隔。但是基于成绵乐城际铁路运营初期客流量较小的特点,增加旅客列车的开行对数来减少旅客的候车时间,虽缓解了旅客的需求,但对于铁路部门来说,列车满载率低,运能使用不充分,就增加了运营成本,不利于铁路总公司的经济效益。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来权衡两者之间的利益呢?这个问题就引起了学生继续深究的兴趣。

(二)分析问题

成绵乐城际铁路处于运营发展的初级阶段,运输需求与运能不匹配属于正常现象。但是考虑到未来发展,在现有线路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先考虑提高客运量的问题。在提高旅客服务水平与增加旅客运输需求之间达到平衡,解决旅客与铁路部门的矛盾。

为此,在学校支持和教师的指导下,我们组织学生对成绵乐沿线的客流运输需求进行调研。调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成绵乐城际铁路客流特点进行调研,向铁路车站及随车乘客发放问卷,走访车站工作人员。教师指导并设计调研内容,包括出行者的特性(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情况等)、出行行为特性(如出发点、目的点、换乘的方式等)以及车站的客流吸引范围,从旅客的主观上收集旅客的出行规律信息。同时,教师带队走访成都东站站长等工作人员,并成功获取了成绵乐自开通运营以来的客运量详细数据。另一部分是对沿线出行的旅客进行交通方式选择意愿调研,调查沿线客流出行选择的各种交通方式的分布情况。

调研完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分析。首先分析客运量数据,总结出旅客出行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分布规律;然后再结合问卷统计旅客出行、乘车时间段,旅客到达车站的交通方式及耗费时间,把各种交通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旅客出行意愿,总结成绵乐城际铁路在吸引沿线客流方面的提升空间和改进方向。

(三)解決问题

调研结果的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强大的依据。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问题:

在学生完成的调研报告中显示的客流在时间与空间的规律性,学生提出改进方案:针对周客流呈现的“M型”规律,可以灵活地制订周期性列车运行图开行方案,周一下午到周五上午制订适合低峰的客流的运行图,而周五下午到周一上午使用适合高峰的客流的运行图;一天内,以20:30为节点,适当缩小发车时间间隔,增加成都到绵阳、成都到德阳的短途列车,吸引更多的短途客流;而逢五一、国庆节假日,增开成都到峨眉山的直达列车,减少旅客的出行时间。对停站列车,可以增加双流机场站的停站次数,方便旅客到达机场,吸引更多的旅游客流。

而从对于旅客出行选择影响因素最大的时间因素角度出发,学生认为应该完善成绵乐沿线车站交通配套设施,减少换乘时间,提高便捷性,方面旅客的出行,尤其体现在新建车站乐山南、眉山东、彭山北和广汉北上。为了更好地吸引客流,还可以采用灵活的票价政策,客流低峰时引导提前购票,采用浮动票价。对于长期乘坐成绵乐或者团体旅客,可采用打折优惠的方式来吸引客流。

这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成绵乐进行研究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既完成了理论学习,又通过研究实践对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反过来还促进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

四、旅客运输组织研究式教学的效果分析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旅客运输组织的研究式教学过程,实现了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实战体验。大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接受前沿学科理念的能力,参与科研是具有独创性的新型劳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新事物,从课堂的理论学习到参与实践探索,接触到铁路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提高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不仅如此,学生在参与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灵感创作也弥足珍贵,可以反映到实际课题的研究成果中。比如,通过对于成绵乐客流需求特点的调研,最后就有学生将其科研理念和成果运用到毕业创作当中,完成了《成绵乐城际铁路运营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分析》的毕业论文。并且这一部分通过研究式教学的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基本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较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他们工作后也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表现得更为出色。而那些继续深造读研的学生通过研究式教学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方法,能较快适应研究生的学习要求,很快参与到导师课题组科研项目中。

由此可见,研究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他们之间的相互促进是建立在产学结合的基础上的,有利于二者的良性循环。以研究思想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旅客运输组织,而且适合所有高等教育教学,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五、旅客运输组织研究式教学过程的注意问题及解决方案

研究式教学新在研究,难也在研究。通过对旅客运输组织课程实行研究式教学的探索,我们总结出以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选研对象。教师对研究对象的把握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参研过程。研究对象太过简单会达不到研究的目的,太难学生则无从下手,难以把握,丧失自信心,无法实现研究式教学的意义。因此,选研对象一定要难度适中,可以是自己研究的项目,也可以是热门的技术、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完成实践探索就算成功。

2.教学支持。研究过程复杂烦琐,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教学实施提供帮助,丰富教学资源。可以购买更多的学术性数据库访问权以方便师生查阅文献资料;引入强大实用的计算机操作软件,如anylogic、matlab等,与专业相关的运行图编制系统、客运站技术作业系统等,定期组织培训,完善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同时,要完善学校管理组织制度,为学生提供外出调研安全保障、经济支持,创造更多的实地考察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研成果。对教研成果的合理利用,是对研究式教学的最好检验。教研成果不仅仅体现在最后的结果上,研究的过程中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改变课程评价方式,增加平时实践研究考评比例,提高教师、学生对于实践探究的过程的关注度,真正实现教学目的。当然,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好的灵感,教师可以将其写入教材,融入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中。同时,还可以将其科研理念与思想运用到毕业创作中,进一步指导其形成科研成品,让学生体会到科研的成就感。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芙蓉,倪少权,吴贞瑶,熊舒威.成绵乐城际铁路运营现状和改进策略分析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6(4):87-92.

[2] 杜文.旅客运输组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3] 张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科研促进教学途径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9):4-5.

[4] 张强锋.城际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5] 王文科.试论教学型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J].高校发展与评估,2003(1):29-32.

[6] 朱佳靓. 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项目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OL]. 艺术科技(2017-10-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3.1166.TN.20171026.1327.126.html.

[7] 李悦,李丽丽. 探索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引导的转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OL]. 设计(2017-08-22).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127.TB.20170822.1726.084.html.

[8] 陈世栋,刘伯荣. 案例研究教学方法及其在产品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析[J].大学教育,2015(12):30-32.

[8] 倪少权,赵春雷,庄河,吕红霞.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原理与方法[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9] 倪少权,吕红霞,陈钉均,吕苗苗. 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与运行图协同优化理论与方法[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课程模式课程实践
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软件学院编译原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Computational Thinking Cultivation Based on a Ladder Type System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