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给地理教学带来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2018-07-08 09:39刘付生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导向教学活动学科

刘付生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7年度立项课题(编号:JCJYC17120766)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以地理学科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将会对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课堂教学和教学测评两方面,为了适应以地理学科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中学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开展问题式教学和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为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做好准备。

关键词: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教学测评;三维目标

教育部自2015年初开始,在借鉴国际课程改革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直面我国基础教育的紧迫问题,确立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方向。2017年在教育部新修订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并且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编制出了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学业质量标准和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及具体表现特征,是高中地理教学、考试与评价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这将会对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以地理学科素养导向的地理教学将会使课堂教学和教学测评所产生的变化以及面对新课改地理教师应采取的对策。

一、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挑战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课堂上,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上给定的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其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在以地理学科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对复杂情景所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本节课学业质量标准所处的水平)和考查的核心素养(本节课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及对应的水平),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内隐性,只有学生在应对各种情景时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教学活动要在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开展,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复杂、开放的情景为载体,以自然地理环境系统及其要素发展、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通过“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与各要素的特征、演变过程[1]。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以任务为驱动,在接近实际的生活情境材料中,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达到地理提升能力和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的。

二、对考试测评的挑战

在以往“三维目标”为导向的地理测评中,测评的重点是学生对具体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教师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来进行地理测评的:首先,教师根据考试性质(周练、月考、期中及期末等各种类型的考试)明确测评的范围和具体考查内容。然后,教师根据测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试题命制并对学生进行测试。最后,教师根据测评结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强化和讲解。总之,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地理测评过多的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则缺乏测评。

在地理学科素养导向的地理教学测评中,因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难以直接观测。因此为了科学测评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高度重视复杂、开放性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是以融合学生地理学科知识的真实问题情景为载体,教师在明确学生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的前提下,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所处水平的测评。

其具体测评思路是这样的:明确测评内容(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创设复杂、开放性真实问题情景→确定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对具体任务的完成水平进行描述,完成试卷的命制。测评结果出来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特征,来确定学生所处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进而为下一步的教学指明方向。由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复杂现实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其测评还需要通过其他测评方式(对日常谈话和观察开展的评价、对成果的实际操作过程及展示的评价等[1])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地测评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應对措施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以地理学科素养导向的地理教学在课堂教学和教学测评方面将会给地理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传统地理教学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积极去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

1.不断学习,提高素养

加强对地理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发掘其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例如: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及土壤等)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应对给定的复杂地理情景时能够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及地方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除了要加强地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地理教师还要学习现代测量理论和信息技术为地理课堂教学和教学测评提供技术支撑[2]。总之,以地理学科素养导向的地理教学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技术,为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做好充分的准备。

2.开展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1]。问题式教学的关键就是问题情景的创设,具有开放性问题情景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测评。问题情景的选择和创设要结合具体学科内容和核心素养水平,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体现出其综合素质。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面对复杂现实情景时所表现出来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内隐性。其培养和测评必须以开放、复杂的现实情景作为载体。教师通过问题式教学不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观察记录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组织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实践能力是中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实践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必须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

地理实践活动主要指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三个方面,目标是拓展地理学习途径,增强地理学习的现实感、立体感和主体感[1]。

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与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相结合,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从地理的视野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加深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并逐步建立起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国家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全国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并在各个省建立多个研学旅行实验区,这都为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当然,以地理学科素养导向的地理教学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的影响还有很多,还需要我们继续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中学地理教师是新课程教学的践行者,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学习新课标,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段玉山,姚泽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基于现代测量理论的视角[J]中国考试2018(2):24-29.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河南师大附中)

猜你喜欢
导向教学活动学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偏向”不是好导向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超学科”来啦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