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应加强读后感写法的训练

2018-07-08 09:39田恒玉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感点摆事实南郭先生

田恒玉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第五次写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目的是倡导社会成员人人读书,推动更多的人阅读和写作,从而提升全体国民的文化素养。学校是阅读的主战场,学生是阅读的主力军,也是我们民族素质再提升的关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与思考密切关联,读,还要思,还要感。“读”只是“思”的前奏,写好读后感应该成为中学生基本的写作技能,中小学校应加强读后感写法的训练与指导。那么如何写好读后感呢?

一、要明确写好读后感的两个认知

1.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写出真情实感。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在“读”的基础上生发的,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但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可能会有许多感触,人物、主旨、情节、结构乃至一段描景文字,一句富有深意的哲理语言,都有可能让你感慨良多。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才实学迟早要被揭穿的道理;从齐宣王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作为领导要建立对职工绩效的考评机制,防止吃“大锅饭”不作为现象的发生。再从南郭先生混饭多日却没有被发现这一现象去思考,可以领悟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良风气给浑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的道理。一个成语故事就能从中生发出以上三个或更多的“感点”,但这些“感点”中,并不是每一个都让你“有话可说”,你要选取最能触发你内心情感的内容去写,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给予启迪。一篇读后感一般只能围绕一个感点进行论述,其他感点要舍得丢弃。

2.写读后感还要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有针对性。

我們所说的联系现实生活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生活,也可以联系社会实践,可以是空间上世界各地,也可以是时间上上下五千年,但最关键的是无论如何联系都要有针对性,突出时代精神。不联系现实生活,只是空喊口号式的感悟,这样的文章必将空洞无物,对读者也没有任何启发意义。

二、要掌握读后感写法的基本步骤

读后感写法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引、议、联、结。

1.引——围绕感点,引述原文,强调一个“简”字。

前文讲过,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认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值得发表,有新颖独到见解,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针对性地引述原文:文章短小的,可全文引述;文章较长的,可以概述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语句要点。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引”的文句都要简洁,有针对性。“引”的内容是产生感想的前提,是为后文的“议”“联”铺垫服务的。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绝不能大段大段地照抄原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联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因《滥竽充数》故事短小,可以用自己语言简练叙述故事内容。

2.议——分析所引材料,提炼感点,突出一个“议”字。

在引述“读”的内容后,要对所引材料进行一番评析,就事论“理”;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进行归纳,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并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如引述《滥竽充数》故事后,接着可以就事议论:为什么南郭先生以前能蒙混过关,后来却不得不溜走呢?根本原因是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一定要踏踏实实学习知识和本领,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这样通过“议”自然地引出自己的感点(即文章的论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突出一个“似”字。

围绕感点摆事实讲道理,这是读后感的重心所在。写读后感如果过于空泛,往往使读后感缺乏真情实感,没有针对性,不能给读者以启迪。所谓联,就是要联系现实生活,把自己的感点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进行比照,找出二者之间的相似点或对立面,以总结经验和教训。国内、国外,社会、家庭,历史、现在,都是“联”的范围。当然,在论证过程中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扣住感点,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所摆事实尽可能列举自己身边生活实例或者是名人事例,最好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对比,论证效果会更好。如《滥竽充数》读后感观点引出后,可以举“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曾投稿16家出版社,均因内容荒诞被退稿,直到投第17家出版社才被接受,一出版便引起轰动”作为正面例证,证明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一定会得到别人认可的道理。也可以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某个学科不懂装懂,应付检查,结果成绩退步”作为反面事例,论证没有真才实学的害处。当然,这些列举的事例,必须围绕“感点”进行有效叙述。无关痛痒的语言叙述多了,反而会冲淡主题。

4.结——总结全文,回应材料,突出一个“扣”字。

读后感结尾有其特殊性,“感”因“读”而起,所读材料应该贯穿文章始终,不能开头用过材料以后,就一脚把它踢开。到文章结尾,应该回应材料,强调、深化感点。也就是说,读后感始终要受所读材料的约束,开头要引述材料,中间要照应材料,结尾要回应材料。这样的读后感才能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具有说服力。《滥竽充数》读后感结尾可以这样安排:“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故事虽然惹人一笑,但给人许多启迪。做人做事不能华而不实,自欺欺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禁得起考验,造福社会。”回应材料,再次强调观点。

以上所述是读后感写法的基本思路,教学中只有不断研磨练习,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灵活运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来安县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感点摆事实南郭先生
唉,真是报应啊
紧扣“感点”,亮出“观点”
《城南旧事》深度阅读之引导学生找“感点”
滥竽充数
种田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