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孵化器建设打造“双创”示范基地

2018-07-07 09:25黄河
唯实 2018年6期
关键词:孵化器双创建设

黄河

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主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是区域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南京市雨花台区孵化器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孵化器建设的先进做法,推动全区孵化器持续健康发展,为雨花台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設提供新动力。

一、孵化器平台已成为创新发源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创新创业的门槛不断降低,孵化器平台作为创新创业的摇篮,已成为新兴企业、技术、产业、商业模式和创新文化的发源地。

建设高质量的孵化器有利于高效配置资源,彰显区域特色,加快转型升级。孵化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它以区域资源为依托,通过创建局部创新环境,集聚和整合区域创新要素,可以极大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作为我国孵化器建设的引领城市,上海市多年前便提出“一区一业”、“一业特强”、“市区联动”的指导思想,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专业孵化定位、专业技术平台、专业孵化服务队伍”的特色孵化群体。“一区一定位、一区一格局”在孵化器的催化下,正不断凸显规模效应,加速“海派之城”向“科创之城”的转身。广州市天河区通过改造集体厂房和老旧工业园进行“二次创业”,打造别具一格的城中村孵化器,使租金低于珠江新城写字楼的一半,大幅降低了创新要素匹配和交易的成本,曾经的城市“痛点”已成为新三板上市企业的“摇篮”。和南京市历史文化底蕴类似的“十朝古都”西安市,近年来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国际化提升、产城融合”战略,依托AR/VR产业的集聚优势,在产业配套、空间承载、环境建设等方面做好承接和布局,通过引进硅谷知名孵化器Plug and Play、全国知名Yaehmobi光照孵化器,自建以产业优势为依托的孵化器集群,推动了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建设高质量的孵化器有利于完善创新体系,撬动多方力量,提高创新活力。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热潮,兴起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发展模式,受到了政府和市场的青睐和追捧。其中,孵化器在整个创新链条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建设高质量的孵化器有利于更好地撬动市场资源和社会力量,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有“创业的国度”之称的以色列,在创新方面有独特的秘诀,政府在企业创业早期就坚定扶持,承担最大的风险却不共享收益,使得高科技孵化器和风险投资成为以色列两大支柱性产业,这个仅有850万人口的中东小国在纳斯达克的上市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本世纪初,日本通过对国有孵化器进行私有制改革,逐步增加私人力量在初创企业前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对初创企业的投资热情,提高了孵化器运转的效率。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市,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科技孵化器协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市场研究、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及时了解科技发展成果和最新动向,并与北京、天津、上海、成都等市的孵化器协会共同组建了“中国城市孵化服务联盟”,在“异地孵化”“联盟孵化”“互动孵化”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创新。

建设高质量的孵化器有利于发挥智力优势,集聚创新人才,营造浓厚氛围。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高质量的孵化器不仅能助推发展一个产业,更能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大苹果城”纽约作为全美最大的教育之州,有着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每年在读学生120万左右。2014年,纽约市政府捐出土地,在罗斯福岛规划建设康奈尔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通过“硬植入”两所斯坦福式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大学城,使得纽约的教育优势、科技成果得到有效发挥和充分转化。俄罗斯大力实施“外向型”战略,莫斯科大学在国外建立八所分校,圣彼得堡大学在境外创建数十个科技孵化器,俄罗斯通过主权基金大规模收购欧美科技公司,吸引全球精英人才,建立起金砖国家中最大的海外科技孵化网络。北京市海淀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吸引和集聚了一批具有“塔尖效应”的顶尖人才,发展到现在已拥有中关村创业大厦、中关村发展大厦、创业园标准厂房三大孵化基地,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成就了创业创新的“北京高度”。原本创新孵化环境并不优越的珠海市,依托横琴自贸区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软件和硬件的革新,加上生态宜居的环境,参照美国硅谷的办公理念打造中国珠海留学生人员创业基地,吸引了一大批海外留学生落户发展,成就了青年人创新创业的“梦工厂”。

二、雨花台区孵化器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7年11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宁委发〔2017〕33号)。在《意见》的“区域产业定位”中,明确了雨花台区的产业定位在于重点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商务商贸业发展,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对照产业定位和发展需要,雨花台区孵化器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比较优势明显,但受制于道路交通等资源约束,孵化器发展冷热不均。雨花台区山水城林错落有致,产业集聚度高,区位优势明显,这些因素助推了孵化器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道路交通的历史欠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阻碍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自由流动的“痛点”,加剧了全区发展不充分、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造成了孵化器在区域分布上的冷热不均。而从孵化器所属的性质来看,雨花台区孵化器基本上以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为主体,而以高校院所为主体的孵化器只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园一家。雨花台区只有三江学院一所民办高校,很难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力。同时,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创业人才落户雨花台区的重要因素,进一步降低了雨花台区对高素质人才和优质企业的吸引力。

创业创新氛围较好,但受制于盈利模式的单一,孵化器整体实力不强。早在2013年,雨花台区就率先启动了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创建工程,首批引进了氪空间、黑马汇等知名创业服务平台,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落户雨花台区。截至目前,全区累计集聚众创空间25家,载体面积3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30家,孵化面积64.8万平方米;信息安全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基地等加速器、特色园区40个,建成了全国首个创业主题车站——地铁软件大道“创业车站”。但与此同时,部分孵化器的退出折射出一些深陷窘境的孵化器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盈利困难。有些孵化器由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或能力有限,靠着政府补贴和政策红利做着“二房东”和“物业公司”,难以获得高层次收益,随着租金抬高、竞争加剧、项目不足等弊端凸显,愈来愈捉襟见肘、寸步难行。还有些孵化器面对一哄而上形成的泡沫和投资失败率高、回报周期长等不可避免的行业问题,已经无法通过市场盈利,离孵化器本质也渐行渐远。

政府扶持力度较大,但受制于专业服务的缺失,孵化器的孵化成功率还不高。近年来,雨花台区陆续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科技创业企业融资贷款的实施意见》、《雨花台区知识产权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支持孵化器发展。引进的氪空间、黑马汇、阿里百川等载体,依托全国性的孵化网络和全链条的专业服务,使得项目排队入孵,逐渐在行业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这充分反映出专业服务对孵化器的重要性。与此相对照,一些孵化器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空间”“空间+服务”基本模式,只能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非核心点上帮助创业者解决问题,并不能满足初创企业的全链条服务需求;一些孵化器存在急功近利的短视情况,将目光投射到资金规模大、成果见效快的投融资服务上,却无法提供从创业企业产品设计开始的一整套生态链上的资源;一些孵化器甚至认为孵化就是帮助创业者解决杂务,核心问题应该留给创业者自己解决,致使发展理念和服务水平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而逐步被市场淘汰。

三、加快雨花台区孵化器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藍图令人鼓舞,目标催人奋进。雨花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创新发展的系列部署,以“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通过构建孵化器创新发展的“小环境”,加快形成全区创业创新的“大气候”,努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贡献力量。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功能品质,打通孵化器建设发展“痛点”。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扬子江城市群的意见》中,明确支持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确立了南京国际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雨花台区要主动对接南京市整体交通建设规划,加快融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按照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分“三步走”,为孵化器建设汇聚更多的资源和红利。近期聚焦补齐短板。针对规划不清、交通堵点、轨道交通缺失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抢抓“一张蓝图”“多规合一”试点机遇,大力推进一批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和建成通行,争取更多的地铁线路向雨花台区倾斜。中期突出拓展提升。按照“精致建设、精明增长、精细管理、精美品质”的要求和导向,紧盯“两桥”地区城市更新改造、宁芜铁路外绕搬迁、梅钢片区工业布局调整等重点任务,举全区之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态景观、丰富城市内涵、拓展城市空间,加快提升雨花台区的城市功能和品质。远期实现产城融合。发挥道路交通先导作用,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人员交流、商品交换和贸易发展,使得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有机融合,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完善、群众安居乐业的新雨花。

发挥比较优势,丰富孵化模式,实现孵化器建设因地制宜。随着产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创业人才和创新资源愈来愈成为其中的关键。随着全市“两落地、一融合”步伐的加快,高校智力优势和创业创新资源正不断溢出,南京大学提出建设“一体、两翼、多点”基地群,东南大学提出“落地融合、合作共赢”理念,南京工业大学提出打造“总部集聚优势”策略。雨花台区要突破地域局限和物理阻隔,积极借鉴深圳市“异地孵化”“孵化联盟”等方面的经验和俄罗斯“外向型”发展战略,抢抓南京高校资源布局调整机遇,有针对性地扶持一批本土孵化器走出雨花台区,将触角延伸至创新资源丰富的区域和城市,吸附当地高层次人才团队和高端项目,形成具有雨花基因的孵化网络,打造充满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链。同时,依托中兴、华为等企业的全球资源,引导孵化器吸收国际先进的创业孵化理念,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链接更多的技术、资本和市场资源,建立高端项目“引进来”、帮助雨花台区企业“走出去”的孵化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海外技术合作与并购,参与国际化竞争,逐渐构建起扎根本土、走出境外的孵化网络,增强雨花台区孵化器的品牌影响。

强化政府引导,浓厚双创氛围,提升孵化器建设管理水平。当前,全区孵化器呈现出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的趋势,并逐步进入深度整合期。在调整转变的关键阶段,要充分尊重事物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既有针对性地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示范效应大、带动作用强的孵化器,也着力在宏观层面上加强对孵化器的普惠性引导扶持,促进行业发展的规范化、标准化。要合理规划布局孵化器建设,既不盲目跟风,也不好高骛远,紧紧围绕自身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专业度高、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创新型孵化器。鼓励孵化器专注于细分领域,避免重复建设引起同质化竞争。整合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孵化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形成企业集群和梯队发展格局。要引导孵化器与资本市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搭建起交流协作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加快创新创业要素涌动,实现项目、资本、市场有效对接,降低企业和人才创业的边际成本。

延伸载体链条,拓展盈利模式,提高孵化器建设运营成效。实现科技企业孵化的整体发展,保证科技创新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必须沿着科技企业成长路径,既有分工也重合作,既有差异又重集成,构建过程完整、高效衔接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载体链条。众创空间以孵化团队和项目为目标,把具备孵化条件的团队和项目注入孵化器;孵化器以孵化初创企业为目标,从孵化器走出的高成长性企业进入加速器/产业园;加速器/产业园主要以培育孵化器走出的高成长性企业为目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有效地解决入孵项目筛选不严、出孵企业后续培育乏力等问题,进一步降低孵化成本,提高孵化效率。与此同时,要着重鼓励和引导孵化器通过自身资金积累、吸收风险投资以及民间资本等方式筹措资金,选择投资潜力大、收益前景好的初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把推动在孵企业上市作为资本退出的有效渠道,着力构建健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弱化孵化器对租金收益和政府补贴的依赖,实现自身运营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系南京市政协副主席、中共南京市雨花台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孵化器双创建设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寒露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湖南省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
孵化器清场
天蓝蓝,海蓝蓝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