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语用学理论下涵泳体味法的应用

2018-07-07 07:29段巧琴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用学案例

段巧琴

内容摘要:所谓语用,即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真语文要以语用为宗旨,将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把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技能和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语用学 涵泳体味法 案例

涵泳体味法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法的精华所在。应用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里去口诵心惟,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尝其味。

【案例】

《美丽的武夷山》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中的比喻句构成排比气势,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何让学生领会到课文语言的精妙呢?我是这样施教的——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武夷山山峰特点的两个词。

生:默读。勾画。

师:武夷山的山峰有什么特点?

生: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生: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

生:最险的是大王峰,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从下往上看好像直立的天梯。

师:(课件出示:三十六峰图片)请同学们一边看图片,一边感悟这四个比喻句。

生:看图片,吟读比喻句。

师:三十六峰各具情态,作者把它描写的惟妙惟肖。生活中也有一些事物奇形怪状的,如天上的云千姿百态。谁来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这样的句式描写一番呢?

生:天上的云,有的像骏马,有的像棉花,有的像山峰,有的像骆驼。

师:你的描写展现出了云的千姿百态。武夷山的山峰不仅造型奇特,而且山势险峻(课件出示:大王峰图片),当大王峰展现在你的面前时,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大王峰直冲云霄,很险峻。

生:劳动人民真勇敢,在这么陡峭的山峰上开出了石阶。

生:山峰好像直立的天梯,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大王峰的险峻与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师:武夷山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山美,而且表现在水美。请大家一般看屏幕,一般聆听配乐朗读(课件出示:动畫形式的山转水流,轻音乐)——武夷山的溪水绕着山峰转了九个弯,所以叫九曲溪。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

生:观看、聆听。

师:打开课本,默读课文,勾画出写水的特点的词语。

生:读文,勾画。

师:课文中的哪两个词语写出了武夷山溪水的特点?

生:清、静。

师:武夷山溪水清到什么程度?

生: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

师:武夷山溪水静到什么程度?

生:静得像一面镜子,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

师:我们作一个练习,(出示课件):

山很高,高得 。

很 , 得 。

生:山很高,高得钻进了云层。

生:楼房很高,高得看地面上的人就像小蚂蚁一样大。

生:云很厚,厚得神州飞船钻了一小时才穿过。

师:描写的时候,有的同学用了比喻句,有的同学用了夸张句,很准确,很生动。正因为武夷山有这么清这么静的水,所以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再读第3自然段,试背课文。

【点评】

语文的本体是语言文字,语文应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教师在语文课上要着眼于语用教语文,学生在语文课上要着眼于语用学语文,使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切实成为训练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引导学生和语言文字亲密接触,和语言文字构成的文本对话。需要指出的是,语用教育并非单纯强调语言使用的技术性,片面进行语言技巧训练,而是主张在语用教育中让学生品味、体悟汉语言的内蕴,吸取汉语言特有的文化营养,用汉语言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诗意性、审美性、象征性等丰厚内质,陶冶学生的情感与心灵,洗练学生的精神与人格。本案例把课文中生动精彩的比喻句与直观形象的图片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进而积累语言,并应用课文的句式进行描写训练,有效地实现了语言的迁移应用,恰如其分地表达特定的情境、心境、意境和神韵。学习语言的规律是从模仿到创造,教师只有用心研读文本的语言特色,慧眼识珠地发现文本的特色语言,选取典型的语言材料进行品析和有效的迁移训练,方可当好有效语言训练的导航人,实现语言学习由模仿到创造的质的飞跃。古人云:“涵泳工夫兴味长”,涵泳体味法是值得继承的高效的教学方法。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用学理论的阅读教学方法研究》(GS[2017]GHB017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北关小学)

猜你喜欢
语用学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让熟语教学插上“语用学”的翅膀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浅谈语用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跨文化交流中的商务英语语用学能力培养探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案例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