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症状改善和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

2018-07-07 02:50:04
关键词:负性饮食冠心病

范 虹

(靖江市中医院,江苏 泰州 214500)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心血管疾病,疾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向心肌梗死进展,构成生命危险,因此需及时进行治疗,并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促进疗效提高。择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2月13日~2017年2月13日我院收治的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0例、20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42岁,上限值为76岁,年龄平均值(53.28±4.98)岁。对照组:男、女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8例、22例;年龄范围:下限值为43岁,上限值为77岁,年龄平均值(53.34±5.0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常规西医护理

本组实施的常规西医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加强护患沟通予以患者鼓励和关怀,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通过相关的干预方法消除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②饮食干预:指导冠心病患者饮食以富含植物蛋白、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清淡食物和新鲜蔬果为主。③运动护理:在急性期叮嘱患者多休息,在缓解期可进行适当有氧运动,控制好强度和运动量。④生活护理:对患者夜间的脉搏、呼吸以及血压等指标加强关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通知医师进行对症护理。

1.2.2 观察组方法--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在上述西医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情志护理:通过情志相胜法、移情法、解郁宣泄法、音乐疗法等方式促使患者正确合理的发泄负性情绪,保持正性情绪。(2)中医药膳辨证护理:做好保暖措施,饮食以温热为主,常用温水泡脚,形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另外心脉瘀阻型患者的饮食原则为活血通络、止痛化瘀,心脉寒滞型患者的饮食原则为通阳散寒,心肾阴虚型、心肾阳虚型患者则以滋肾养心、通络活血为主,心亏气虚型患者的饮食注意通络活血、益气补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运用科室自制的中医症状积分量表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包括面白、气短、冷汗、心烦、畏寒以及胸痛,总分为14分,症状越严重体现为分值越高。

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别应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50分及以上表现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且越来越严重,反之则不存在。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同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数据均较治疗前降低明显,且观察组的症状积分显著更低,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冠心病患者之间对比护理前的心理状态评分差别微小(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数据均明显下降,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对比中医症候积分(±s,分)

表1 对比中医症候积分(±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0 8.20±2.41 3.86±1.35观察组 60 8.14±2.28 2.37±1.00

表2 对比心理状态评分(±s,分)

表2 对比心理状态评分(±s,分)

组别 n 焦虑评分(分) 抑郁评分(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0 56.28±5.15 50.75±5.21 61.34±4.28 54.71±2.85观察组 60 56.31±5.02 43.56±3.16 61.48±4.32 40.68±3.76

3 讨 论

在常规西医护理中,通过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1],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饮食干预能够防止出现便秘,适当补充机体营养;运动护理能够促进冠心病患者体质和抵抗力的增强[2];生活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中医将冠心病归纳在“胸痹”范畴,认为其病机为气滞、血瘀、寒凝、痰浊等,在临床中一般根据中医辨证分析实施对整个治疗和辩证施护。辩证施护是中医特有的护理方法,能够根据病因、病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提供护理服务。中医重视情志护理,认为通过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能够调节脏腑功能[3],促进气血调和以及改善病情;另外实施中医药膳辨证护理,能够根据不同的疾病分型采取相应的饮食指导,将补气药、理气药、活血药、化湿药、滋阴药等进行配伍,能够起到活血化瘀、通络益气、滋阴补肾、通阳散寒、辛温开痹、补心止痛等多种功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冠心病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减少负性情绪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预后效果较好。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临床症状和负性情绪改善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临床推广价值高。

[1] 陈培琴,陈德监.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症状改善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5,1(4):6-8.

[2] 韩 杰.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冠心病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4):124-126.

[3] 江永琴.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干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0):170-170.

猜你喜欢
负性饮食冠心病
春节饮食有“三要”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0:48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警惕冠心病
智慧健康(2019年36期)2020-01-14 15:22:58
何为清淡饮食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14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健康饮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