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景贤,王维峰,武继涛
(1.台前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 台前 457600; 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4;3.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介入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中风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缺血性或出血性脑部急性损伤疾病,起病急、发病快、病程长、预后差,常猝然昏倒,或伴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角歪斜、饮水呛咳[1]。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中风患者发病人数不断增多,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中风后遗症严重干扰我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目前,西药以增加脑供血、改善脑代谢、营养脑细胞为主要治疗原则,配合康复、物理疗法等措施具有一定疗效[2];但起效较慢,且治疗种类越多花费越大,老年患者越焦虑、烦躁,多数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中医药历史悠久,具有治病求本、调理阴阳、辨证治疗和整体调理的优势,能扶正祛邪、补虚泻实,从根本上治疗疾病。2017年1月—2018年3月,笔者采用益气补肾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中风后遗症35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台前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和门诊就诊的老年中风后患者70例,均为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遵照赫尔辛基宣言及“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3],方案获得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台前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2~72岁,平均(56.50±5.58)岁;病程1~3个月,平均(2.35~0.75)月;左侧瘫痪16例,右侧瘫痪19例;伴语言功能障碍者9例,口角歪斜者15例,吞咽不利者12例,偏身感觉障碍者6例。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50~71岁,平均(55.82±5.45)岁;病程1~4个月,平均(2.40~0.95)月;左侧瘫痪14例,右侧瘫痪21例;伴语言功能障碍者10例,口角歪斜者16例,吞咽不利者13例,偏身感觉障碍者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中医内科学》[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6]有关内容制订肾虚血瘀型中风诊断标准。症见:半身不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或伴语言不清、口角歪斜、吞咽不利,舌淡或暗,苔白或少苔,脉沉细。
按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7]中相关标准。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急性起病,静态发病,发病在2周后至半年内;头颅CT或MRI提示缺血性脑改变;一侧肢体无力;伴语言不利、口角歪斜、半身感觉异常、吞咽不利、饮水呛咳等症状。
①符合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诊断标准和脑梗死的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50~75岁;③发病0~6个月;④神志清楚,意识正常,生命体征平稳;⑤患侧肌力为Ⅰ~Ⅳ级;⑥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脑梗死外的其他脑部疾病,如头颅外伤、脑寄生虫、脑代谢疾病、脑肿瘤、继发性脑血管栓塞等疾病;②50以下或75岁以上患者;③对中药过敏者;④合并其他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者;⑤中风后抑郁焦虑,或不能配合治疗者。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J20171021,100 mg/片),100 mg/次,1次/d,口服;尼莫地平片(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03010,30 mg/片),30 mg/次,3次/d,口服;胞磷胆碱钠片(由四川梓橦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60389,200 mg/片),200 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通络汤,药物组成:黄芪30 g,当归20 g,何首乌20 g,黄精30 g,淫羊藿20 g,牛膝3 g,丹参15 g,地龙10 g,水蛭10 g,石菖蒲10 g,鸡血藤30 g,炙甘草10 g。1 d 1剂,水煎,取药汁200 mL,早、晚分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
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8]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量表分为意识水平、凝视、面瘫、语言、上肢运动、手肌力、下肢运动、步行力8个方面,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0~15分为轻,16~30分为中,31~45分为重。
按照参考文献[8]制订相关标准。基本治愈:显著好转,不适症状基本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显效:明显好转,不适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有效:不适症状有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9%~45%。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或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33,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对比
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见表3。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对比,##P<0.01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风的论述,称之为“偏枯”“薄厥”,《金匮要略》对其进行分型论述,指出劳倦内伤是其主要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情志不遂、忧思恼怒、饮食不节、肥甘厚味、房劳过度、久病体虚、年老体弱等皆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气血逆乱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机体免疫力越低,基础疾病患病越多,更易发生中风[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老年中风人数也将逐渐增多;而老年中风患者康复难度大,如何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如何治疗中风后遗症成为医疗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人体从生至死、从幼至老生长壮老已的过程,脏腑气血阴阳也经历着虚虚实实的变化。机体逐渐衰老,脏腑气血阴阳逐渐出现不足和亏虚。《素问·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瘖俳,此肾虚也。”提出肾虚是导致厥证病因之一。《诸病源候论》曰:“人体有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提出元气虚而风邪从外入侵人体。《医林改错》曰:“未得半身不遂以前……一阵头晕……一阵发沉……皆是元气渐亏。”强调元气虚可导致中风先兆的出现。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逸过度,或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或起居失调,或素体正气不足,人体逐渐出现气虚证候。“气为血之帅”,气虚日久,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流迟缓而涩滞生瘀;气虚也可引起血虚,血虚多滞而亦可生瘀。年老体弱,久病体虚,久病及肾,或先天不足,都可导致肾虚。肾阴亏虚,则阴血不足,脉道失于濡养,血行涩滞不畅;肾阳不足,则脉道失于温煦,体内易生虚寒,寒凝于脉,亦生瘀血。现代研究[10-11]证实:机体衰老的过程是一种退行性改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脂质过氧化反应加强,体内自由基因清除力减弱而增加,免疫、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细胞功能逐渐下降,身体调节适应力降低,为各种疾病的出现提供潜在的机会。肾虚气弱血瘀成为机体在这一衰老过程中始终出现的基础病因病机,因此也是老年中风后遗症的主要病理要素。
治病求本和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的根本思路,鉴于气虚、肾虚、血瘀在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拟定益气补肾通络大法,旨在通过调补正气肾精、祛除瘀滞、疏通经络来纠正偏颇,使其康复。益气补肾通络汤有益肾精之何首乌、黄精、淫羊藿、牛膝,以补肾益精;丹参、地龙、水蛭、石菖蒲、鸡血藤可活血化瘀,通络祛滞;黄芪、当归是补益气血的经典药对,既补血养血,又助元气;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填补肾元、益气活血、通络祛滞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何首乌具有提高免疫、抗衰老、降血脂、保护神经作用,尤其何首乌含有的卵磷脂、二苯乙烯苷等成分是保护神经组织、减少拮抗胆碱能神经元损伤的重要物质[12]。地龙、水蛭等虫类药具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能改善神经功能。鸡血藤等藤类药物含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不仅能够促进造血、降血脂,还具有抗血栓、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13-14]。黄芪、当归药对具有改善血流、增强免疫力、抗炎的作用,尤其适合气虚血瘀证[15]。
本研究显示:益气补肾通络汤在改善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症状方面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小。
[1]王佩,宋志超,王翠,等.益气活血通络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2):155-156.
[2]代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中风后遗症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2):1511-1513.
[3]王欣,冯宝华.浅谈学习《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的启示和思考[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25(2):122-123.
[4]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4-132.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92.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7]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3-4.
[8]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9]贺忠延.1529例中风患者病案资料中风发病特点的回顾性分析[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30-40.
[10]陈福军,杨泽.老年人身体功能退行性变的机理研究新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3(4):3-6.
[11]陈颂春,邹峻,顾芹.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23(6): 588-589.
[12]周晓春,王会玲,寇素茹.补肾中药何首乌饮对雄性衰老大鼠下丘脑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841-843.
[13]彭昱轩,陈卫银.虫类药物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41):333.
[14]余弯弯,双鹏程,张凌.鸡血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4):89-92.
[15]袁颖,郭忻,金素安,等.黄芪当归不同配伍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