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的现状及深化发展路径

2018-07-06 06:03范宪伟
中国国情国力 2018年7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康复医疗

◎范宪伟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们党努力满足人民健康新期盼的一项迫切任务,是深化医疗改革、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适应全球健康治理变革、更好履行国际责任的必然选择。

取得的成就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不懈奋斗,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居民健康水平逐渐提高,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健康素养持续增强,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1.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标志着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同年颁布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2.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得到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90年的88.9/10万下降到2017年的1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1981年的34.7‰下降到2017年的6.8‰(见表)。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极大地提升了我国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

3.健康中国建设五个重点任务全面推进

(1)健康生活普及面不断扩大。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推行,2016年,全国共有81.87%的县(区)开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民健身事业提升为国家战略。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持续上升,2009年起,我国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

表 主要年份主要健康指标

(2)健康环境持续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不断改善,2017年,全国365个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60%以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卫生监测乡镇覆盖率达85%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比例达82%;食品安全监管更加严格。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抽检了23.33万批次食品样品,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7.6%。

(3)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17年的50元,服务项目从9类41项扩大到12类47项。据估算,2009-2017年,中央财政拨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累计达3600多亿元。根据医改监测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6.9%,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分别达到9023万人和2781万人。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91.6%和91.1%,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达到100%。

(4)健康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截至2017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参保覆盖率稳固在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全年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分别高于支出1987亿元和331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逐步提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80%和70%以上。医疗救助机制成效显著,2016年,国家共安排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55亿元,累计实施医疗救助8256.5万人次,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560.4万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销售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

(5)健康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健康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大健康产业产值达6万亿元左右。

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1.健康预防和康复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尽管随着大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国民观念已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仍将治病为中心的医疗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重疾病救治,轻预防和康复”的现象仍较普遍。人们对预防和康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事预防和康复的工作人员社会地位不够高,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有待进一步落实,“治未病”未纳入医疗卫生重点工作,健康康复设施较缺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我国健康预防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服务项目流于形式。

2.供需矛盾突出,结构布局不合理凸显

2005-2017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次由0.72亿人增长到2.44亿人,增长了3.39倍,年均增速10.71%;年诊疗人次由40.97亿人次增长到81.8亿人次,增长了2倍,年均增速5.93%。而同期卫生技术人员仅增长了1.97倍,年均增速仅为5.81%,职业(助理)医师增长了1.66倍,年均增速4.31%。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增速远低于入院人数和诊疗人次,表明医疗卫生供需矛盾仍较为严峻。同时,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向大医院集中,基层能力有待提升,医疗服务供给体系较为单一。2006-2016年,800张床位以上医院个数平均增速(17.03%)显著高于一级、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增速(分别为5.28%、1.88%和0.79%)。

3.复杂健康危险因素亟待控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仍存在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诸多因素,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尚未建立,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职业病伤害、自然灾害及事故灾害等影响人民健康的危险因素时有发生。重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来看,2017年,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5亿人,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5%左右,成为危及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从传染性疾病来看,2017年,全国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306.4万例,死亡1.96万人,报告发病率为222.1/10万,报告死亡率为1.4/10万。

■ 曝日冬烘 陈宝林/摄

4.高效统一的实施机制尚未建立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一些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过度治疗(包括过度诊断、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现象仍然存在;高效统一的健康中国推进机制尚未建立,维护和增进健康相关的行政管理体制呈现高度分散化的状态,多头管理、责权不清、统筹协调不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健康投入在公共财政中的优先地位仍难以得到制度保障,财政健康投入政策的约束力较弱;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形成无缝衔接,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药价虚高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综合施策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机制尚待建立。

推进思路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大任务,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大健康”理念和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

坚持政府主导,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把健康优先体现在社会生活全过程,增强全民健康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2.坚持“大健康”理念

当前,健康的内涵已从原来的身体健康向身体、心理、精神、社会四维度的“大健康”扩展。健康中国建设涉及医药卫生、社会服务、环境建设及食药安全等各个领域,大大超越了传统的疾病防治范畴,应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加快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促进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3.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推进健康管理关口前移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生、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疾病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作用。强调以基层为重点,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要下沉到农村和城市社区。

4.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为全民提供“从胎儿到生命终结”的全过程健康保障,形成覆盖全体人口、全生命周期及全健康服务链条的健康中国建设新格局,打造“知(健康知识普及)、防(预防为主)、医(医疗服务)、护(养护康复)、养(健身养生)”的全方位健康服务网络和平台。

深化发展路径

1.为群众提供全链条健康服务

广泛开展“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行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为。坚持防治结合,因病施策,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有效防控各类重大疾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卫生,推进健康城市、村镇、社区、学校和家庭等建设。顺应信息和自媒体时代新要求,创新健康教育方式和手段,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方便易懂的健康知识。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创新基本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探索医卫结合、签约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加强老年人、妇幼、残疾人及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健康工作。把康复医疗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鼓励综合医院和社会资本采用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建设康复医院,实现专家、信息、医保和临床路径互联互通。建立健全康复医疗体系和诊疗体系双向转诊机制,通过早期康复介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建立临床和康复一体化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建立从急性期、入院期到维持期的健康康复体制。建立健全“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服务,为居民提供更优越的全链条健康服务。

2.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重点抓好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基本医保、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监管五项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把“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和五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医改全程。深化医疗资源供给侧改革,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疗服务机构均衡发展。切实改变制约医务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制机制,合理确定医院薪酬结构,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水平,建立医务人员自由流动机制。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血液净化和安宁疗护等专业机构,推动医疗供给主体多元化,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加大医疗卫生人员培养力度,借鉴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模式,培养一批扎根中西部和基层的免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

3.创新健康中国推进体制机制

健康中国建设是系统工程,涉及医疗卫生、全民健身、国民教育、医疗保障、生态环境和食药品安全等多个领域、部门和行业,需要从宏观层面把握和统筹,做到多部门协同、综合治理。建议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为核心,统筹协调健康中国建设。把“健康城市、健康乡镇”建设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推动健康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出发,转变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加快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立法进程,将维护人民健康的范畴从传统的疾病防治拓展到体育健身、职业安全、意外伤害及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实施医药卫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及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理,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实现对生命全程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康复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某综合医疗卫生中心暖通空调设计分析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