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应用型院校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诉求,指出了政府、企业、应用型院校、师生等核心利益相关者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政府要从法律法规入手,强化监管;企业要从思想意识入手,提高自身优势;应用型院校要从宣传引资入手,强化自身实力;教师要大力开发相应课程,学生则要积极强化自身专业技能,以期校企合作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成果,促进应用型院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应用型院校 校企合作 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陈伟(1972- ),男,河南光山人,广州工商学院,讲师、工程师,硕士。(广东 广州 51085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课题编号:201609Y16)的子课题“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意识与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探索研究”(课题编号:201609Y1613)、2016年度广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立项课题“基于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工商类应用型人才创新培养问题研究”(课题编号:GDGZ16Y151)和2017年广州工商学院校级课题“校企合作──蓝莓新品标准化种植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课题编号:广工商2017-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0-0064-04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应用型院校的校企合作已取得诸多丰硕成果,但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诉求却难以得到有效调和,这势必对校企合作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造成严重阻碍。因此,课题组基于政府、应用型院校、企业以及师生的不同层次诉求,深刻分析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这对于促进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深化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应用型院校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1.政府层面。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机关,其职责是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广泛群众,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协调发展。同时,各级政府也是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的主管单位、经费供给单位和服务购买者,其对于应用型院校的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利益诉求。第一,政府要提升劳动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要提升劳动生产力,就需要提高人们利用生产工具与技术的能力,而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对生产工具与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是加快社会发展速度的必要保证。第二,政府要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我国政府向来关注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强化社会文化底蘊,积极开展文化对外合作项目,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塑造优质的文化氛围。应用型院校自身积淀了深厚的专业文化,企业则塑造了属于自身的文化内涵,应用型院校的校企合作势必能够深化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碰撞与结合,进而迸发出更加优质的全新文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2.企业层面。第一,企业需要吸纳更多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来填补自身的用工缺口。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企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出现变化,这使得企业难以从人才市场寻找到充足的适宜人才补充岗位缺口。企业与应用型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第二,企业需要获得政府补贴,节约运营成本。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可以为参与企业带来实质的利益。
3.应用型院校层面。第一,应用型院校要节约教育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在竞争形势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唯有培养兼具高素质与高技能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才能适应社会需求,这往往需要依托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中,应用型院校希望共享企业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及时了解前沿科技信息;希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师傅”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希望自身与企业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促进自身科研成果的转化。第二,应用型院校要提高社会形象。优质的社会形象意味着源源不断的生源,应用型院校与大型知名企业进行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应用型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也能开拓生源渠道,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项目经费或为购买服务提供加分项。
4.师生层面。第一,应用型院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都期待自身的付出能得到合理的回报,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教师希望获得进修名额或关注度,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并在校企合作中体现自身价值,肩负为社会发展而育人的职业使命。第二,学生希望在校企合作中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顶岗实习阶段得到合理薪酬,为自身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也希望在就业过程中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更优质的工作岗位。
二、利益相关者视域下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政府层面。第一,尚未建立针对校企合作的完善法律体系。首先,近些年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但部分地方政府却迟迟不能深度落实,或落实步伐较为缓慢,以致激励政策的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政府出台的相关条例未能与区域特点实现有效结合,且校企合作缺乏立法保障。最后,校企合作办学协议缺乏规范性,对于校企二者的权责划分较为模糊,导致学生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第二,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推动力度较小。政府对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的税收减免上,但减免力度较小,以致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兴趣与热情;而应用型院校因财政资金有限,也难以在校企合作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第三,校企合作缺乏专业的监管组织,相关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出现纠纷时难以得到及时协调。
2.企业层面。第一,企业的逐利性较强,社会责任感较为薄弱。对于企业而言,参与校企合作是一项社会服务工作,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大部分应用型院校学历层次不高,在社会上缺乏广泛的认可度,这就使得许多企业轻视与应用型院校的合作。此外,应用型院校的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存在矛盾,以致企业的合作热情不高。第二,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投入不高。大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愿在校企合作中投入过多的经费,难以满足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需要。
3.应用型院校层面。第一,应用型院校缺乏社会认可度。应用型院校办学层次主要为专科层次,难以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与综合型本科院校相比,在科研方面相对不具有优势,而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又弱于中职教育。由于应用型院校学生的研究与实践能力均不突出,以致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较少考虑应用型院校,难以调动企业的合作热情。第二,应用型院校存在认知误区,未能将校企合作视为实现自身办学目标的手段,以致合作始终无法深入。第三,应用型院校因缺乏足够的资金,难以为校企合作划拨专门经费,以致校企合作的规模有限。第四,应用型院校不能根据校企合作及时调整课程体系,难以适应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需求。第五,应用型院校战略思维短浅,没有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合作项目,导致校企互动存在障碍。第六,应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不足,难以有效开展校企合作教学项目。
4.师生层面。第一,教师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难以将理论知识导入实践教学,不能按照企業需求改进教学标准与目标,以致校企合作效能有限;另一方面,教师参与校企合作得不到合理回报,其参与动力严重不足。第二,学生方面的问题。应用型院校的学生高考成绩普遍不高,其基础较差且自主学习动力与能力不强,容易出现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利益相关者视域下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战略
1.政府层面。第一,完善法律法规。国家要出台与校企合作相关的指导性法律;各级政府要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规律与现状及地区特点,出台引导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律。相关法律法规要对校企双方的权责利进行划定,并对双方行为进行约束,以保证学生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第二,出台更加优惠的激励政策。各级政府应及时关注地区社会经济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联系程度,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应用型高等教育;政府还应加大应用型院校的财政补助,为其建立合作经费标准体系,使院校获得必要的资金保障。第三,制定合理的惩戒办法。政府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强化监管,针对敷衍了事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以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化合作;针对部分具备参与条件而不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政府可以考虑对其加强税收征缴力度。第四,成立专业的监督部门。监督部门要充分了解合作情况,严格遵循国家法律、协调各方资源、制定合作条例、规范合作内容和监督各方合作行为。
2.企业层面。第一,强化社会服务意义。企业是社会主体的关键一员,应找准自身定位,积极与应用型院校共同承担育人责任,将育人工作与创收业务相结合,力图在育人的同时为自身创造收益增长点。第二,要在校企合作的各个节点充分发挥企业价值。其一,企业应划拨专项培训资金,用于企业员工的在职培训,并鼓励员工进入应用型院校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其二,企业应选派骨干员工与应用型院校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工作,积极为应用型院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其三,企业与应用型院校共同开发课程、制订培养计划,并在课程与计划中融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第三,充分发挥企业的独特优势。其一,企业要及时观察市场的需求变化,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其二,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先进的软、硬件优势,安排学生的实践教学;其三,企业在创收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资金较为充裕,应积极创造优质的教学条件。
3.应用型院校层面。第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展示校企合作的卓越成效,使各级政府、大中企业以及广大群众能够充分了解校企合作的价值,关注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工作,从而吸引大量优质企业进入教育领域,提升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第二,努力拓宽资金渠道。目前,应用型院校的校企合作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专项资金、自身办学经费和企业合作投入,资金来源渠道过于狭窄。为此,应用型院校应从校企合作的各大利益相关者入手,如社会、行业、杰出校友等,积极构建多元化资金渠道。第三,积极打造自身优势。其一,应用型院校要打造核心专业,走精品路线,从而吸引优质企业与学校合作;其二,应用型院校要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开发特色课程;其三,应用型院校要加大科研投入,与企业共同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第四,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其一,应用型院校要结合区域经济形势与自身实力,制定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评定、评价以及培养机制,切实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其二,应用型院校要制定激励措施,合理改善“双师型”教师的薪资与各项待遇,如优先提供进修资格,在职称评定中给予加分优惠等。第五,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其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监察校企合作过程,制定利益协调机制,避免出现校企纠纷;其二,制定校企合作运作机制与标准,确保校企合作事务得到高效处理;其三,在相关法规指导下,基于校企各自特点,为校企生三方制定合作协议。第六,尝试借鉴德国“双元制”培养机制。应用型院校每半年对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理论教学,企业则每半年对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技能培训,在期末成绩考核时要综合考虑院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综合评价。
4.师生层面。第一,教师要强化自身专业能力与素养。“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基础,目前应用型院校的“双师型”师资数量极其有限,且部分教师仅通过“双师”认证来提高薪资待遇,并不具有“双师”素养。因此,应用型院校教师应持续强化自身专业能力,走进实践教学基地,参与实践活动,与企业“师傅”互相学习,从而真正具备“双师”素养。第二,教师要积极参与合作课程开发工作。其一,教师应时刻掌握社会需求和企业特点,并据此调整教学目标;其二,教师要对专业培养的价值形成明确认知,并根据企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其三,教师要有精品意识,着力建设学校的核心课程与核心专业,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学术水平。第三,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与素养。其一,学生要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持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储备;其二,学生不仅要形成专业的优势,还要关注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促使自身成长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其三,学生要主动适应校企合作的教学变化,严格履行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对于企业或应用型院校对自身权益造成侵害的行为,要坚决反对并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情况,以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参考文献]
[1]刘素贞,任逸懿,赵燕,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宠物类专业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2).
[2]朱俊,李亭.竞争性合作与保护性约束:一个动态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分析框架[J].教育与职业,2016(15).
[3]谢金楼.我国台湾地区应用型高校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的运行及启示——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7(10).
[4]孙杰,周桂瑾,徐安林,等.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
[5]王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校企合作 创新办学模式 培养高质量人才[J].教育与职业,2014(31).
[6]陈伟.构建多维度满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国际化育人模式探究——以广州工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