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用型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既影响着应用型院校自身的转型发展,也影响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由于应用型院校的发展历史较短,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其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也未能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这使得应用型院校教师的队伍结构、管理机制及培养机制面临诸多困境。为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应用型院校需从系统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学习型组织理论等多理论视角出发,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教师管理机制及教师培养机制,从而保障应用型人才教育质量。
[关键词]系统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应用型院校 教师队伍
[作者简介]李吉(1983-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光华学院,讲师,硕士。(吉林 长春 130031)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1-0087-04
随着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工作获得了大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储备。与此同时,应用型院校发展规模的急剧扩张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由于应用型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步伐缓慢,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受到了严重制约,阻碍了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进一步转型。为加快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针对应用型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出路展开深入研究。
一、理论概述
(一)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比较侧重于对系统的一般运行规律及共同属性的研究,而对系统特殊属性研究较少涉及。该理论将事物和对象看作一个系统,从整体上研究其要素、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主要通过对系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过程进行分析,厘清系统之间的联系,进而根据目的控制发展来达到最优结果。系统理论提出了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结构性原理、层次性原理、目的性原理及环境适应性原理等多种原理。
(二)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層次理论的创始人亚伯拉罕·马斯洛通过对人类的心理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只有当人们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由彼得·圣吉提出,他在《第五项修炼》中表达观点:学习型组织成员可以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出想得到的成果,且会不断出现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共同进步实现思想抱负。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向上、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需要具备五个基本素质,即自我超越、共同愿景、心智逐步完善、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二、应用型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困境
(一)队伍结构面临的困境
1.青年教师与中年教师比例相差悬殊,年龄梯队不尽合理。教师的年龄决定了其创造能力、思维方式及对教学问题的处理能力,青年教师与中年教师只有保持合理的比例,才能保证教学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保证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等。目前我国应用型院校普遍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问题,具体表现为: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远远大于中年教师,这种队伍结构不能合理促进教师队伍梯队的建设。
2.学缘结构不尽合理,多数教师具有相同的学术背景。教师的学缘结构是指教师的专业背景、学术背景等的构成状况。应用型院校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的多元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缘结构。合理的学缘结构有利于培养多元化人才,打造全方位的教学团队,为教师的学术交流提供良好平台。目前,我国应用型院校教师团队学缘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在于应用型院校的教师引进主要局限于本校或本地院校。
3.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应用型院校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教师所占比重相对较低,研究生学历教师所占比重整体而言仅为五成左右,其中博士学历教师所占比重更低,整体而言不到两成。
4.兼职教师所占比重较大。在我国众多应用型院校中,本校教师在该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较低,兼职教师所占比例极高,本校教师与兼职教师比重悬殊,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间的学术交流及学校的长远发展。
(二)管理机制面临的困境
1.教师考评机制不合理。部分民办应用型院校过度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将教学时长、教学成果作为评价教师优劣的主要考核内容,而对于教师的科研能力未予以高度重视;部分公办应用型院校则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课题数量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过度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对于教师的育人能力关注较少。实际上,不论民办应用型院校还是公办应用型院校,都应该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可偏颇。因此,对教师能力的考核既要注重教学成果也要注重科研成果,不可顾此失彼。
2.激励机制不健全。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降低组织管理难度,帮助组织更好地完成预定目标。目前,我国应用型院校仍存在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应用型院校教师的薪酬机制不合理,我国应用型院校教师薪酬较低,无法吸引优质教师。其次,我国应用型院校教师的福利待遇机制不完善。在发达国家,教师的福利除了通常的五险外,还有个人进修补贴、工人购物券等,在休假方面有家庭假、军役假、法庭义务假等多种带薪假,另外部分院校允许连续工作七年以上的教师享受一年的带薪教育休假。我国应用型院校在教师福利待遇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3.教师弹性时间不足。我国大部分应用型院校对教师的坐班时间有严格的限制,但教师不仅有教学任务还有科研任务。只有给予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教师弹性时间不足,导致教师不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科研时间,从而影响院校的科研水平及长远发展。
(三)培养机制面临的困境
1.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我国应用型院校过度注重对教师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缺少对教师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培训。
2.培训过程面临诸多困难。目前,我国缺少专业的教师培训部门,且应用型院校自行组织的教师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应用型院校教师培训经费来源单一,且数额较小,政府扶持力度不够,致使教师培训只停留在形式上。
3.青年教师培训机会少。目前,应用型院校新引进的青年教师都有较高的学历,且职业进取愿望较为强烈,他们比中年教师有更强烈的学习需求。但是,部分应用型院校为了追求教学成果等,过度给青年教师分配教学任务,致使其没有足够的时间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行科学研究。
三、多理论视角下的应用型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出路
(一)基于系统理论优化队伍结构
1.强化结构意识,加强对教师队伍结构的系统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系统包括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兼职教师结构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等众多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教师队伍结构。应用型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建设要系统进行考虑,不仅要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优化,如引进教师时要注重教师的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问题,还要顺应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如控制合理的专兼职教师比例,从而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等,进而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
2.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一,拓展教师来源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首先,在引进教师时要向全国公开招聘,优化教师的学缘结构,不可过度注重应聘教师所在地域;要开放性地看待教师引进问题,将目光转向国外,引进国际人才,提高我国应用型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化程度。其次,要注重学科带头人对院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师队伍的配置上,除了要保障各级职称比例的合理性,还要充分引进学科带头人,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第二,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实现教师引进与辞退的自由。完善的教师退出机制可以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及时辞退不合格教师,引进更适合本校教学与发展的教师,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提升自我能力的积极性,保证应用型院校的教学质量。
3.创建优良的外部环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优良的法律环境。首先,要完善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由于教育法律是国家法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其制定需要经济法、劳动法、教科文卫法等多种法律的支持,只有系统制定各项法律才能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其次,要提高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真正落实教师权益。尽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教师的工资标准、职称评定标准和社会福利等权益,但有些院校未将此权益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如设立财政专款用于教师培训、福利等,促使应用型院校教师福利待遇得到升级、落实。第二,设立财政专款划拨,为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应用型院校数量不断增加,且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但随之而来的资金问题成为应用型院校进一步发展的阻碍。有些应用型院校为了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营,采用增加学费的方式扩大资金规模,这势必影响招生。因此,政府应设立财政专款,以保持学校的公益属性。政府的拨款力度直接关系着应用型院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并影响着应用型院校的长足发展。
(二)基于需要层次理论优化管理机制
1.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满足其心理与安全的需要。第一,在薪酬机制方面,需要满足教师的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需求中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需要,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可以有效满足教师的生理需要。在美国,其教师的薪酬不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而是由地方政府及应用型院校自主确定;日本、法国等国家教师的薪酬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但教师的收入在全社会中等收入水平以上,教师社会地位很高。我国应用型院校可以参照国外薪酬激励机制,由应用型院校自主决定薪酬水平,或按国家规定给予教师较高的薪资水平,这样可极大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励教师专心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第二,在教师福利机制方面,我国应用型院校的教师福利机制只涉及教师本人,并未涉及教师的家庭成员。美国应用型院校在福利机制方面除了为教师本人提供各种保险福利外,还为教师的家庭成员购买各种保险,为教师子女提供优惠教育政策等,这样便免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满足了教师的安全需要。各项福利机制的实施都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保障,因此我国应用型院校要积极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除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资金外,还要积极向社会吸取捐赠,这样才能保障教师及其家庭成员的福利待遇,进而使院校获得长足发展。
2.发扬学术民主,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应用型院校教师的职责并非简单地教书育人,最重要的是应用型院校教师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对所学专业有较高的研究欲望,并想通过学术成果来体现个人价值。但在我国众多应用型院校中,教师往往被分配较多的教学任务,大大占用了教师自我提升与科研工作的时间。因此。应用型院校应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给予教师较多的自由时间进行科研工作;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发挥教师的管理能力,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在院校长足发展过程中满足教师自我实现需要。
(三)基于学习型组織理论优化培养机制
1.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公平对待全体教师,促进教师全员发展与全面发展。一方面,要保证全体教师都有参与培训的机会。应用型院校中,每个教师都有相应的职责,且每个岗位对院校健康发展都举足轻重,仅仅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会阻碍全员的共同发展,为了使院校实现长足发展,应注重全员培训。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培训内容的设置要注重三个方面,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首先,应用型院校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要根据教师的学术领域确定,如院校可针对每一专业领域开设一些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思维与专业能力。其次,要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应用型院校可开展“教学咨询”活动,让教师提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及困惑,由专门人员提出解决办法。最后,注重对教师专业态度的培训,专业态度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及师德师范等方面。教师要发挥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用实际行动提升自身师德修养、教学能力等,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2.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为教师提供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教师优势互补,积极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一,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建立共同愿景。校长要发挥其在构建学习共同体中的主导作用,积极鼓励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宣传成果,使众多教师加入到团体中来。其二,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离不开专家的引领。专家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较高的学术水平,可以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提升其专业水平,带动教师群体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林晓璐.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绩效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2).
[2]蒋成.网络及教育技术现代化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8(2).
[3]范万年.基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地方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7(5).
[4]夏素荣.职业生涯规划——地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