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前几天的一则新闻再次引发广大人民的关注,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未满18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案件宣判结果公布以后引起了人们的讨论,有人认为未成年人不应该受到刑事处罚,有人认为应该得到惩罚。但是我认为大家更应该深入思考一下事发的根源,为什么五位未成年少女会对身边的同学做出如此恶劣的事情?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原本心灵纯净的孩子变的心理扭曲,做出这样伤害他人的事情呢?是我们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出了问题。
人们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个方面。而且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心理健康在这三个因素中占据核心地位。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就拿孩子的教育来说吧,家长们往往只会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是否良好,而总是忽略孩子的心理状况。有些家长只会一味的给孩子安排各种辅导班,却不会在意孩子是不是压力太大承受不了。有的家长天天忙于工作赚钱,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导致孩子心理上爱的缺失等等。学校在这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渡过,如果学校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心理疏导将会产生许多问题。校园霸凌事件屡见报端就是在为我们敲响警钟。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好学科心育。
一、学科心育现状及原因
学科心育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心理素質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有些薄弱学科进行心育就存在不小的阻力,例如历史,地理,体育甚至数学学科,学科心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把学科心育真正落实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大部分任课教师反映学科地位低下或者教学内容和心育不沾边。而且学生和家长也往往不会对心育有所重视和要求,自然开展学科心育的机会和效果就大打折扣。
其次,各任课教师自身素质及心育能力不足。许多教师还在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主要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没有自主思考和发言讨论的机会,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会导致学生形成被动接受、消极等待、厌学等不良的心理特征。另外,有的老师采取了不恰当的教学行为,比如不适当的批评、压制性的管理、不信任讽刺挖苦学生等等。不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而且还会打击学生脆弱的心灵,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有些教师对心理教育的知识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二、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学科心育
首先学校要重视,让学科心育教学融入学科课堂成为任课老师的习惯,同时开设关于学科心育主题的教研活动,提高任课教师的心育意识。同样也要针对学生开展心育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也重视心育问题,在教材编写方面,也要增强趣味性,或者直接加入和心育有关的问题涉及和环节。让教师和学生自然而然的渗入心育。我们还需要明确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心理健康问题几乎涉及学习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理想、态度、方法等等。第二,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导他们如何与他人相处,使他们学会交往、合作。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他人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第三,与自我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第四,与生活,社会适应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压受挫能力,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我觉得这四个方面,每一门课,每一节课都需要渗入,更要深入。
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可以针对内容制定策了。在学科教学内容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就可把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深挖,正面角色学习模仿,反面角色反思改变,角色替换,反复体会。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话阅读的形式了解国外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学其优秀,弃其糟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历史人物素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能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使其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等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难走向成功的。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许多的仁人志士、领袖人物、科学家等都是顽强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获得了成功。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了国家独立和富强,“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历经了许多的挫折和磨难才有了中华民国的成立。我们可以利用青少年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发挥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来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针对教师自身心育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法
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取新型教学方式方法,比如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比较具有讨论价值的知识点,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或者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得到他人的肯定,获得自信。当然也有受到别人反对的同学,也能提高自己承受质疑和压力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2.教师要善于学习并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
现在的教师都具备一定的学科心育的基础,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也会考查心理学知识。教师关键在于能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综上所述,教师首先要有进行学科心育的意识,认识到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身体力行的落实到自己将来的教学实践当中去。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学校霸凌这样的事件不会再有。
参考文献:
[1]邵秋菊.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税碧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硕士学位论文.
[3]林红琼.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初探.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