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庆玲
摘 要:《窃读记》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是伟大作家林海音的优秀作品。《窃读记》中不仅有生动形象的描写,而且蕴含了积极的思想情感。在此,针对《窃读记》教学的实录进行了积极的阐述与反思。
关键词:《窃读记》;学习兴趣;识字
《窃读记》是小学高段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文本利用细腻的线索,不仅展现了世间的人情冷暖,而且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执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地利用《窃读记》这一契机,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一、“窃读”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想要带领学生去体味整个文章中的“真味”,首要的便是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所以笔者在正式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便会先着重于营造课堂氛围[1]。很多学生对于林海音所处的时代背景并不能做到感同身受。那么,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学生感受20世纪封建时代的图书馆以及街景。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就像是坐上了时空机器,置身于20世纪的图书馆。此时,笔者便以“读书”为主题,进行引申提问。
笔者:“请问同学们读过哪些书?”
学生:“《伊索寓言》《海底两万里》《小王子》……”
笔者:“那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在书中你能获得什么?”
学生:“读书能让我了解更多的知识,开阔我的眼界,通过作者对景色、声音的描写,就好像将我带到另一个世界……”
笔者:“那同学们愿不愿意读着林海音奶奶的文章,去重温她小时候走过的街道、迷恋的书店、读过的文章呢?”
学生:“愿意!”
通过课前的教学引导,我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对文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笔者的引导,学生纷纷拿起书本津津有味地开始阅读文本内容。
二、初读文本,进行识字点拨
通过笔者的带动,学生便怀着高涨的热情开始了阅读。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识字的能力,笔者便可以充分地彰显学生在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放手去让学生自主学习。
笔者:“请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本,找出本节课的生字,并且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查字典的方式,相互帮助并学会生字的读音、字意。”
通过笔者的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同时,便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对文本中的生字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为了避免因为方言的原因错读、认错的现象发生,笔者便在此针对“窃、腋、婪”等重点生字,再次向学生进行确认与指导。
三、细读文本,感受“窃读”之情
秉承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小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思维能力、语言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2]。笔者认为,带领学生细读文本的最终目的便是带领学生感知文本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一)自主寻求“窃”因
针对《窃读记》的名字,很多学生会提出“为什么是窃读呢?”的疑问,那么笔者便可以“以疑促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笔者:“请问同学们,作者在本文中是怎樣窃读的?”
通过笔者的引导,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清晰找出作者“藏身窃读、辗转窃读、借雨窃读”的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爱书之情,不解自答地揭示了作者窃读的原因。
(二)深入品位“窃”味
通过笔者的引导,学生能够大体地感知作者窃读的方法、感知文本的整体框架。那么,为了带领学生真切地去感受“窃”味,让学生体会融入字里行间的爱书之情,笔者引导学生去体会《窃读记》的细节。笔者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有目标地针对文章细节进行品味。
笔者:“作者窃读时候的行为有哪些呢?”“作者窃读时候内心所想的是什么?”“作者窃读的时候外貌是怎样的呢?”
利用“观窃行”“感窃心”“品窃相”三个层面,笔者带领学生从细节上品位作者对读书的热衷,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窃读的情感。
(三)纵观“窃读”之情
在分角度细读之后,必须要纵观全文针对文章的总体情感进行解读。通过细腻的线索,阐述作者融入文章之中主旨情感,笔者带领学生感知林海音在书海中窃读时心中的五味杂陈[3]。笔者通过带领学生感受林海音窃读时的心理情感变化,引申到让学生珍惜当下美好生活、树立爱读书的正确思想观念。
四、教学反思小结
笔者在开展《窃读记》教学工作中,积极地秉承着素质教育的要求,旨在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更加注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深知应该以《窃读记》教学为契机,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带领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让文化与知识伴随着祖国的幼苗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佳.品窃读滋味明读书要义:《窃读记》教学谈[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1(6):30-31.
[2]李明哲.“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记》教学实录与反思[J].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17(1):34-45.
[3]辛娜.我们都教会孩子什么了:《窃读记》教学反思[J].新课程·小学,2015(8):14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