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
一、研究背景
传统的课堂,老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地接受着一样的信息,一样的进度,但每个学生的反应却是不同的,张三听懂了,李四还没懂……但老师难以顾及,很多老师意识到孩子们有着不同的需求并且也愿意为每个孩子逐个做辅导,但这很难实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校园、移动学习、云平台等正在成为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催化剂。“翻转课堂”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观看自己的任课教师的视频来学习,也可以观看其他老师的视频来学习。这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这种环境下,“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学习。由传统的“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翻转为“课前学习+课堂研究”,呈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形势,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充分体现了学习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最初我们制作的微课视频有的老师是通过QQ发给家长,有的老师是通过“优酷”发布,让学生上网观看,但据我们了解,还是有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及时观看,有的家长不放心孩子上网,有的家庭没有电脑等等,由于手机上微信的使用率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二、研究过程
1.申请“区实验翻转数学”微信公众号,并给学生家长发邀请函,请家长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利用家长会给家长介绍“翻转课堂”的理念和学习模式,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
2.对“微课”和“翻转课堂”进行理论研究与学习
组织课题组的老师上华师联盟学习什么是“翻转课堂”,什么是“微课”,怎样制作微课。课题组的罗森、胡明婉老师自己通过网络完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并成绩优秀。然后他们再带着老师们学习制作微课,大家一边摸索一边尝试着往前走。
3.选择一个教学专题,制作微课小视频,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我们首先从四年级“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入手,制作了一个系列的视频,并进行连续一段时间的尝试、探索。
4.调查了解利用“微信平台”尝试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评估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孩子们上微信观看视频的人数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少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查看,我们也都及时跟进,和家长联系,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从后台了解的数据看,各班观看的人数基本能达到百分之九十,并且数据显示,我们的学生观看视频的次数基本是人数的2~3倍,说明有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观看。
5.走进课堂
数学科组的胡明婉、韩丽平、刘慧媚与罗森、陈俊、王小红六位老师代表低、高年级展示了“分享式教学”“翻转课堂”理念的研讨课。六位老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知,用平等的对话带出了一节节活泼生动的数学课;在教学中更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独特的思维视角;刘慧媚老师将“翻转”与“分享式”课堂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分享交流中解决困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罗森、陈俊与王小红老师则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充满趣味和挑战的探究活动来学习数学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其中陈俊老师整合信息技术学科资源,利用平板电脑等让学生小组在可拖拽的课件中验证自己的猜想,实现了思维可视化。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的火花频频碰撞。总体来说,这六节研讨课得到了现场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微信墙我们能看到满满的赞誉。
三、“翻转课堂”的反思
在实践过程中,课题研究也遭到一些质疑,如:“翻转课堂”是否增加了学习时间?“翻转课堂”是否将“人为灌输”变成“机器灌输”?学生在家学习不自觉怎么办?“翻转课堂”是否值得在小学课堂中大面积展开?就这些问题,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起反思,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1.“翻转课堂”是否增加了学习时间
因为“翻转课堂”需要提前观看视频,并尝试完成一些基础练习,所以有老师质疑:这样是否增加了孩子的课后作业量?于是我们调整了课堂结构,学生已经通过看视频会了的知识就不再讲解,课堂上主要聚焦学生感觉疑难的问题,这样学生常常可以利用课堂时间来完成作业,作业中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及时解答,回家就只有预习明天的学习内容了,所以不用担心学生的学习负担。
2.“翻转课堂”是否将“人为灌输”变成“机器灌输”
数学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比如计算类的课、解决问题、数学广角等很多内容都提倡让学生在问题情景里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有的如空间与图形这部分提倡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等等,但数学中也不排除有“传授性”知识,如:很多单元的起始课有很多“认识……”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倍的认识”“比的认识”,还有“读法、写法”“量角”“画角”等等很多内容,对于类似这样传授性知识,我们认为非常适合“翻转课堂”的形式,并且翻转课堂不是没有探究,而是探究的点不同而已。传统的课堂可能是在例题处探究,翻转课堂更多的是在有高度、有难度的问题上探究,这样的探究更值得回味。
3.学生在家学习不自觉怎么办
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这样的孩子,针对部分孩子学习不自觉的情况,我们也跟着改变了学习要求。实验的初始阶段,我们都是布置学习内容,没有学习要求,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有没有学会,很模糊,于是,我们现在布置作业时,都附上“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可以对照着检验自己的学习是否达标,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当然,有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并且我们提倡孩子们记录自己的问题,在后面的同学间互评环节,小伙伴之间还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督促部分不自觉的孩子。(附:自评互评表)
4.“翻转课堂”是否值得在小学教学中大面积展开
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我们认为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四、课题研究成果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从后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观看次数大多是人数的2~3倍。
2.“翻转”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孩子们分享作业中,我们能感受孩子们个性化的思维是多么精彩,如图:
除法一直是孩子们比较难理解的,看看孩子们的解读,多么生动!
为什么奇数+奇数=偶数?孩子们的解释充满创意!
作业里有辩论会!
作业里有小技巧!
作业甚至是孩子们的百科全书!
3.“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当教师更多地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的协作学习小组内,学生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学习可能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从师生之间扩展到生生之间。
4.“翻转”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传统的课堂大多是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学習多是处于被牵引的状态,而翻转课堂给了学生更多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的“倒数”这一课时,传统的方法是老师出示一组两个数相乘等于1的算式,如:5×■、■×■等等这样的算式,让学生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然后揭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然后出示一组数让学生找一找哪两个数互为倒数。最后引出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等。整个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可谓按部就班,可能这样的课错不到哪里也精彩不到哪里。但是,本课在采用了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班级里,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更深入了,“分数有倒数,带分数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怎样求小数的倒数?”“分数和小数能互为倒数吗?”“0为什么没有倒数?”“循环小数有倒数吗?”“三个数相乘等于1的时候呢?三个数能互为倒数吗?”“1■的倒数是不是1■?”等等,简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个问题都是如此的精彩,这样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同学们围绕着这些问题发表着自己的想法,时而叹息,时而掌声……
我想说,“翻转”让我们遇见精彩!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