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钿
【内容摘要】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成为课堂改革的新热点。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从知识到育人走近了一步。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提出,为政治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引领着新的课堂生态。作为一线的教师,如何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其受益终身的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一线教学中的生鲜案例,浅谈如何通过对话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
【关键词】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对话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一般认为,政治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完美人格为目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更高的事业和境界关注社会和人生,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培养公民责任感。政治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方面。笔者将在下文中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对话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培养“政治认同”的实践。
一、政治核心素养及政治认同的定义
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给出了定义,它包含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精神、公共参与。
其中“政治认同”是培养有立场的中国公民。认同是一种个人置身于特定历史社会框架中的感觉,其目的在于确立自己的身份,找到归属。而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确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认同犹如树的根,只有这根,才能在世界、社会风雨飘摇中,找到方向感和归属感。而在我国,中学开设政治课,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国家的意志,长久以来,传统的政治课与教条、枯燥等词联系起来。因此,对于政治认同的培育,更要注重采用“平易近人”的教学方法。
二、培育政治认同的途径
1.对话式教学培育政治认同
巴赫金认为:“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所谓对话,是指一种民主平等的、坦率真诚的、主客体之间互为主体的言语交流活动,对话的各方相对独立,各自保持彼此的自尊。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要达到认可和赞同,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触碰到心灵的,而只有师生在平等民主坦诚的氛围中交流,因此,培育政治认同,采用对话式的教学,不谋而合。
对话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要使对话富有成效,提问是关键。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应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思维的启发者。提问,实际上是对现实问题进行的批判性分析。在对话式教学中,对话双方都是主体,在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基础上的交流。这种模式下,强调教师的引领作用,知识讲解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认识,对学生的思维、智慧形成冲击和挑战,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进行问题对话和情感体验升华思想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政治认同,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笔者在《政府:国家行政机关》一课中,运用对话式教学方式,通过对话式教学,让学生的情感从质疑到认同,理解和接受的升华,增强了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笔者认为是比较成功的。教学片段如下:
书本内容有:“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引导人民地址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虽然这不是教学的重点,但课堂上,学生课堂上质疑并且反感“广电总局”一刀切的做法,认为国家为了灌输意识形态而不择手段侵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一时群情汹涌。笔者并不急着反对,而是从反面提出了几个问题:(1)其他国家,比如民主的英国、美国,政府有无文化的职能?(2)大家知道美国文化渗透的阴谋吗?笔者给学生讲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十条诫令》。中的其中一条戒令: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3)你知道台湾去“中国化”的措施吗?笔者给学生介绍了台湾国中课程纲要《认识台湾》一文。(4)你认为一个国家文化职能,进行所谓的“思想控制”有没必要?(5)你是广电总局,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应对他国的文化渗透?
在对话中,笔者特别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通过对话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国家文化宣传的必要性,增强了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接受。
对话式教学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对现实做出真正的反思和行动;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真诚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才能让政治认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体验式教学培育政治认同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躬行。”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主体不参与和亲历亲为,就无法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产生情感,生成意义。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情景创设或者引入,让学生真是的感受到教学内容的现实存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它使教学过程变得情感化和生命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硬生生地植入不仅不会让学生产生政治认同,甚至是反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感受,去体验。”体验式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去感受、关注、参与、领悟有关问题,通过体验和内省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而学生政治认同不是自发完成,也不是通过单纯“灌输”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自我体验、反思、积淀中生成的。所以,课堂教学中融入体验式教学,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多姿多彩、逼真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帮助学生在质疑、冲突中明晰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政治认同。
体验式教学的类型有直观感受型(音像、诗歌、小品等);动手操作型(课件制作、搜集资料等);社会调查型;亦有角色模拟型(模拟采访、招聘等)。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融入体验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例如,在上到《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时,摘取播放韩国的《超级中国》节目中“超级中国”总设计师——共产党;学生课前搜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体验中感悟,提升政治认同。
体验式教学中,要注重社会实践及活动型课。政治认同的培育,要注重社会实践和活动型课程的建构,而不能局限于课堂。在教学中,要善于提出各类实践性较强的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比如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选择其他党派?比如,让学生模拟社会听证会听证阶梯气价,熟悉听证会的要求和流程等。
在活动型课程构建中,应该加大社会现实与课程的融合,不仅要引入正面的话题,教师本身也要公正客观地合理地处理负面的信息,引导学生独立分析、理性思考,明确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这样的教育,才能直达人心,起到良好的正面教育的效果。
在课堂中通过融入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素养,可以让学生从学习者向组织者、活动者、探究者、实践者转变,从而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认同感。教师要转变观念,从知识灌输向有意义学习转化,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加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努力使政治课堂让学生学有所获,获得影响終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康敏.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课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04).
[2] 张志红.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J]. 中学教育教学,2015(12).
[3] 王芳. 体验式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1).
[4] 顾单. 高中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D]. 苏州大学,2012.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彭加木纪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