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春
【内容摘要】生物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科目,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课堂涉及很多实验,大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时间,一般只进行演示实验,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长此以往,不仅打击了学生积极性,弱化其学习兴趣,还阻碍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对此,就要积极改善,加强实验教学,借助实验提高学生参与度,让其在兴趣驱动下积极探究,大胆实践。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 策略
实验是验证理论知识的主要手段,强化这一教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促进作用,一方面引导其观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提升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创设具体情境,鼓励学生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自然,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下面,我就根据教学实践结合实例具体探究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相互交流,共同提升。
一、精选内容,充分准备
在传统教学中,生物实验不仅以演示为主,而且大多参照教材,一成不变,实施起来十分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更不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对此,就要积极改善,在教学前结合教材调整设计,适当增加趣味内容,以此作为驱动,鼓励学生参与。在备课“人体的营养”一课时,我就提前实验,找来两只小白鼠,给学生布置喂食任务,要求一只喂食不同食物,注重营养搭配,另一只喂食单一食物,每周观察并记录其身体状况。两周后,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喂食不同食物的小白鼠体形变大,十分活跃、健康,另一只喂食单一食物的小白鼠身体没有明显变化,不仅行动不活跃,而且食欲明显下降。由此,学生已经逐步意识到营养对于身体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引入新课,给学生讲解各种营养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这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让其意识到营养均衡的重要性,还在观察实验中学会了独立思考,逐步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
除了精心准备实验内容外,在开展实验教学前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情,根据学生心理、需要以及教学内容、课时做好安排,以此保障实验效率、质量,完成预期目标。首先,要结合实验内容,检查实验设备及材料,其中包括实验设备与材料的数量以及好坏破损,遇到破损情况要及时更换,以免产生危险。其次,要十分注重实验的安全性,定期做好检查,像实验操作台上的电源、电线、水龙头,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一定要用醒目的標识物进行标识。最后,在正式实验前,要充分讲解实验现象和原理,让学生清楚注意事项及正确的操作方式。在操作过程中,要及时监控,做好指导工作,以此安全、高效的实验,在避免危险发生的同时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二、丰富手段,培养能力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影响学生兴趣、课堂参与度,还关系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要加强重视,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创设具体情境,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内驱力,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完成预期培养目标。
1.观察力
有效的探究是建立在充分的基础上,想要提高实验效率,学会观察是关键。因此,在生物实验课堂上,我们要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注重内容设计,适当增加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注重指导,及时调控,确保学生正确、顺利观察,以此提高效率。在讲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实验”一课时,我就布置搜集作业,让学生准备自己想要观察的材料,带到课堂上观察。这样一来,学生兴趣被激发,对显微镜充满了探究欲望,迫不及待地开始。然而,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就遇到了很多问题,对此我一一解答。有的学生想要观察树叶,就随手将未经处理的树叶放在显微镜下,发现什么也看不到。对此,我就耐心解释:显微镜只能观察薄而透明的材料。有的学生在观察完材料之后,将写好的字放在显微镜下,发现字是倒立的,对此觉得十分好奇。于是,我就积极引导,让其了解显微镜成像原理。还有的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物象总不在中间,很难调整。对此,我就鼓励摸索,让其在不断尝试中找到了方法,顺利观察。由此,在不断地观察、体验中,学生不仅动脑,而且动手,切实提高观察能力,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为后续探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2.创造力
根据新课改,初中生物教学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其在实践中创造、发明。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科学设置实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其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由发挥。在教学“花的结构”一课时,我就先让学生观看视频,一睹世博会花卉展的盛况,萌生近距离欣赏的愿望。之后,引导其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观察不同花卉的结构。最后,将自己采集的花带到教室,向大家讲解,并进行不同结构的比较,以此促进观察总结,深化结构认识。再如,讲到“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一课时,我就提前准备,挑选一些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实验准备,鼓励其合作实施,包括光照环境、水环境的设置以及植物的选择等,提供其自由发挥的平台。教学“探究人体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时,我采取了相同的做法,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开放,让学生合作准备,在课前按照教材进行三人预演,充分体验实验成功与失败,以此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其成为生物课堂真正的主人。此外,我还会布置制作作业,让学生亲手制作实验模型,将其对实验的兴趣、好奇心转化为动手探究的乐趣,以此发挥实验效能,落实课堂目标。
3.探究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和最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由此,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问题的过程,贯穿于各类学习中,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生可充分运用自身生活经验,以此促进知识获取、运用以及问题解决。在生物学习中,涉及很多现象、规律、原理等,需要学生探究发现。在“种子的萌芽”一课中,学生了解到了很多有植物种植的知识,对于这一活动十分感兴趣。对此,我就设计了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尝试种植玉米、小麦、花生等作物,一边观察一边探究,做好记录。鉴于难度较大,却需要时间较长,我就邀请家长一起完成,以此开展亲子互动,加强家长与学生间的合作,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同时,提高其探究能力。除了这一内容,还有很多课题适合探究学习,像在“学习测量血压”实验中,我就引导学生探究体育运动对身体发育的益处;在“用酵母制作馒头”的实验中,我就让学生探究馒头大小与价格的关系。这样一来,不仅能充分发挥教材,开展有趣的探究学习,还能增加实践机会,有效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三、科学评价,提升素养
评价是实验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突破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师生都忽略了这一点,缺乏重视,教学结束后直接布置作业,鲜少关注学生实验感受,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对此,就要积极改善,有效调整,在原有的课时安排中匀出足够的评价时间,提升教学效率。
在完成“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实验后,我就组织学生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实施时,为了提高效率,我实施合作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着重于以下方面评价:(1)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2)生物实验材料用料是否规范;(3)学生实验参与的积极性;(4)实验操作的准确度。对此,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作为课堂主导,我们也要进行评价,一方面严肃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危险行为,对其进行严肃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探究态度;另一方面,充分鼓励事先做好准备的学生,让其再接再厉,并且引导其他学生向其学习。这样一来,整个实验教学才完整,学生不仅能充分体验,还能深化认知,有效完成预期目标,大大提升课堂效率。
总之,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的优化不仅能推进学科进步,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在传统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其树立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以此实现知识迁移,提高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为长远的学科探究奠定扎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南麻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