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2018-07-04 02:09胡花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锥形瓶气瓶课本

胡花

化学是宏观世界了解微观世界的重要窗口,是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对于刚开始系统性学习化学的初中生而言,化学既新奇有趣又让人迷茫.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呢?化学实验是一种使用面广、接受度高、启发性强的好方式.它通过展示具体的实验现象来传达其中的抽象原理,并能运用在大多数化学课堂中.优质的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下面谈谈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创新课本实验装置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实验装置或实验器具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是展示实验现象的重要工具.学生不仅要记忆这些实验装置、器具,还要了解其作用及使用方法.这不仅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还能为学生今后在生物、医药、化工等专业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实际上,化学实验器材能被许多常见的生活用品所代替,如用眼药水瓶替代胶头滴管、用吸管替代导管、用筷子替代玻璃棒等.使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够拉近学生与化学实验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深刻理解化学知识.

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课本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取是通过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达到的.首先放置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于锥形瓶中,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再利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特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这套实验装置的器具通常是由玻璃制成的,由于玻璃仪器的易碎性,可能在课堂上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并没有考虑到反应过程中如何控制反应气量,反应后药品如何实现分离.针对上述问题,我尝试对这套实验装置进行一些创新:用矿泉水瓶代替锥形瓶、塑料袋代替集气瓶,并利用在矿泉水瓶内铺放少量黄沙的方法降低反应速率,控制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另外,在矿泉水瓶中设置了液体药品和固体药品的分离筛网,能够减少对药品的浪费.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不仅适合于课堂演示,也适合学生在课外动手实验,优势十分突出.

二、创新拓展性实验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教师要对课本知識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新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强烈和好奇心旺盛的时期,通过展示新奇的实验现象,必然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实验原理.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并开展拓展性实验,能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还要布置课外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领会和理解.

例如,在讲“走进化学世界”时,我没有马上展开课本内容的讲解,而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段生动的化学现象视频,吸引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注意.然后利用铵盐溶于水吸热而导致水凝固结冰的原理,以魔术师的身份向学生表演了一场魔术.这种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一场热烈的讨论后,引导学生正式开始课堂学习.以这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启初中化学学习的序幕,充分考虑了学生接触新事物的心理需要,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创新绿色化学实验

我国正在提倡绿色环保,保护环境是当今主流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思想.有些化学实验虽然设计巧妙而新颖,但是使用的药品有一定毒性或腐蚀性,操作过程有一定风险,而且可能产生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物质.对于这类实验,不但要格外注意药品和实验器材的保存和使用,防止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师、学生和环境产生危害,还要积极创新,降低实验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危害.对于一些具有危险性和危害性的实验,教师要从控制药品剂量、改良实验步骤、改进实验器材等方面入手,创新绿色化学实验,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传递给学生.

例如,在演示“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由于硫与氧气的燃烧反应会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不仅对人体的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教师可以对实验进行创新:在集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倒入少量的水和一片新鲜的树叶,在集气瓶橡皮塞上开一个小孔并将钢制燃烧匙的匙柄固定在小孔中,然后在燃烧匙内点燃少量的硫磺并初步观察火焰的颜色,迅速将其伸入集气瓶并塞紧橡皮塞,再次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待硫磺燃烧殆尽轻轻摇晃集气瓶至烟雾基本消散,此时就能看到树叶明显发黄.这个创新实验本身结合了多个实验,既验证了氧气的助燃特性,还暗示了酸雨的成因和危害,并启发了学生可以利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性特点消除或减轻实验中二氧化硫的危害.这样,将多个化学知识点串联起来,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还拓展了学生的认知与见识.

猜你喜欢
锥形瓶气瓶课本
利用“手持技术”和“注射器-锥形瓶”装置探究酶的作用特点
隔空灭火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检验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新方法*—锥形瓶法
Worthington公司宣布推出全回收复合材料气瓶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的理解容易出现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