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落实“行规教育”

2018-07-04 08:40邱伟娟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义工内化道德与法治

□ 邱伟娟

2017年9月20日,浙江省教育厅新颁布了《浙江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浙江版《规范》的最大特点是针对学生行为养成的日常生活情境规范日常行为,不笼统、空洞,重“日常”“细节”“行为”,与同期开始使用的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内容不谋而合。对照《规范》,联系教材,笔者逐条整理出与《规范》对应的教材篇目,作为落实“行规教育”的课堂资源(如附件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发现,《行规》的22条均能从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二年级的教材中找到相应的主题。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无疑是能成为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精神,落实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扎扎实实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对于内化学生心灵,规范学生行为有着重要作用。

一、利用教材,指导行为实践,促进习惯养成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在行规教育中,习惯养成是重要方面。一年级学生刚刚踏进小学校园,有许多基本的行为规范需要养成,而这个阶段也是训练与养成行规的重要时期。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将一、二年级四册的核心教育主题分别定为“适应新生活”“养成好习惯”“奠基公共意识”“创造新生活”。教材囊括了低年级学生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行为习惯,围绕核心教育主题,设计着眼于解决儿童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在引导儿童过好当下生活的过程中,将国家与社会的要求加以贯彻落实。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利用这些课堂资源,稳扎稳打地进行教育,学生才能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一年级上册第8课《上课了》为例,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音乐接力赛”的形式组织教学。学生在音乐声中传递布娃娃,当音乐停止时,布娃娃在谁手里,谁就要从百宝箱中抽取任务纸条并解决问题。通过游戏活动,学生不仅明白了上课要注意看、善于听、大声发言、学会思考的意义,还掌握了相关的方法。如有个学生读完字条上的任务后,教师请其他学生重复任务却答不出来,究其原因是读题者的声音太轻,加之周围的学生发出声音,产生干扰。于是,教师借机引导学生明白“发言声音要响亮,倾听要专注,要保持安静”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鼓励读题者在安静的环境中大声地再读一遍。经过几次训练,学生发言和倾听的习惯果然有明显进步,也更有自信了。由于教师及时抓住课堂中的生成,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这样的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现实,也更有实际意义。学生有了真切的情感和实践体验,才能深刻理解道德认识,从而自觉约束行为。

二、利用教材,丰富内心情感,内化思想体悟

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教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儿童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除了采用口头教育与实践督促的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帮助学生反思生活,构建自己的生活。

例如,针对一年级学生文明就餐的习惯培养,教师将一年级下册第8课《大自然,谢谢你》作为教育资源,设计了“大自然,真神奇”“送大礼,真不易”“感恩你,懂珍惜”三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参与观察、动手、调查、交流、展示、评判等活动,了解大自然中万物生长的漫长历程,懂得大自然的无私付出。尤其在观看微电影《水稻的一生》后,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带给世界无限的趣味,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懂得感恩的情感。基于第一环节的情感铺垫,第二环节采用“说几句感谢的话”的形式,使学生“感恩大自然”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第三环节中,教师设计了“魔方转转做评判”“珍爱自然光荣榜”的活动,通过对日常就餐行为的评判和文明就餐榜样的表彰,提升道德判断力和道德学习力。课结束前,教师再次通过课件展示大自然美妙神奇、养育人类生命的唯美画面,将学生“感恩无私之奉献,珍爱自然定践行”的情感推向高潮,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内化思想体悟。

三、利用教材,延伸积分评价,强化自觉守规

行为内化后需强化巩固,使学生自觉守规。强化可以是将规范自身行为拓展到他人行为,再从他人行为中自省。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抓住契机,“趁热打铁”。

“道德与法治”课堂并不仅仅限于课内,其课程意义更在于课外的拓展延伸。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由《我爱我们班》《班级生活有规则》《我是班级值日生》《装扮我们的教室》四课组成。该单元意在引导学生通过班级文化、机构与人建构自己的班级生活。为此,教师设计了“争当班级小义工”的活动,开展该活动旨在引导小义工为改善班级和学校环境,促进班级和学校进步,不计报酬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服务。这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养成,是一种强化行为。小义工岗位诸多,涉及护绿、保洁、节能、餐厅服务、仪器保管、纪律督查等,人人参与,分工细化,责任到人,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增强责任感并规范自身行为,在规范他人行为的过程中实现自省,助人自助。

小义工积分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肯定与鼓励小义工的方式,以积分护照的形式实施。学生通过参与班级或者学校的义工服务赢取相应的积分,根据积分可以申请活动、获得奖励,甚至成为选拔班干部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考核指标。

小义工岗位并不固定,实行的是轮换机制。学生在一学期中力求做到承担各岗位工作,通过在不同岗位的历练,提升自觉守规的意识,通过反复训练养成遵守行为规范的习惯。

表1

行规教育重在习惯养成。习惯的保持需要内化于心的心灵感悟与道德实践。教师应借力“道德与法治”课堂,利用好教材,有目标、有计划地教育指导学生,通过习惯养成、内化于心,强化于行的体悟与实践教育,使得行为规范深入学生心中,从而达成规范、有序、自觉之道德践行。

猜你喜欢
义工内化道德与法治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义工公益活动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