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建构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说明

2018-07-04 03:32鲍静勇
名师在线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性质自学

鲍静勇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小学,江苏南京 211200)

引 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的进度,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听课情况,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同时,也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课堂教学氛围才会变得活跃有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效课堂的构建才能得以实现。本文以《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说明为例,指出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性质与应用价值,从而加强其对“变与不变”和“一一对应”思想的了解与认识。

一、建立知识框架

1.联系教学,引导学生回顾知识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之前,可先联系教学,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实现温故知新,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你怎么知道图1中的数据(6/4与3/2)是成比例的?有哪些依据吗?

教师(总结):从比例的价值与意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比例的关键在于看两个比的比值是不是相等,若比值相等则表明成比例;若比值不相等则表明不成比例。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完“比例”这个单元的内容,那么比例有什么比较特殊的规律或者特点吗?我们怎么可以一眼就看出两个比是不是可以组成比例?(让学生主动复习与比例性质的相关内容)

[设计思路:教师通过将旧的知识点与新的知识点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尽快厘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以此构建一个逻辑清晰、内容完整的复习框架,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实现学习的全面性与完整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图1

二、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

1.具体的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尽快掌握比例的性质、特征等内容,学会灵活运用比例的性质与特征来快速判断两个数值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自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布置一些问题或者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或要求进行自学,以促进其思考、探究,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具体问题如下:

①怎么区分比例的项?怎么知道哪个是内项,哪个是外项?可以举一个例子说说吗?②怎么计算比例的内项积和外项积,在计算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或者启示?③比例的基础性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可以分条列出来吗?④该怎么把比例转化为分式?在转化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3.自学要求

先要求学生自学5分钟,随后与前后桌进行交流沟通,分享自学的成果。若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了想不明白的问题,可举手提问。

[设计思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等来指导学生进行自学,明确自学的方向、要求与方法等,从而让学生能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自学[1]。同时,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学习成果,从而不断提高自学的整体效果。]

三、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1.学生向教师汇报自学的具体情况

教师:你们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或者对哪个方面有疑问?

(学生)预设问题:一个比例中到底有几个内项、外项?比例中的内、外项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前、后项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吗?

教师:如12:6=8:4这个比例中,12不仅是这个比例的外项,还算是这个比例的前项。当然,在不同的条件下,我们所陈述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

课堂小测验:

①这道题中哪个数值是内项,哪个数值是外项?请回答。

24:12=16:8 1/3:1/4=4:3

②将比例转换为分数,它的内项与外项分别是什么?请回答。

12/6=8/4 a/b=c/d

教师(总结):一个比内项与外项的具体位置恰好是可以交叉的,我们可据此判断比例的内、外项。

2.探究比例的基础性质

学生回答第三个问题,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通过一个例子就能看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论证的论点是不是太单薄了?如若想验证自己的猜想,是不是要多举几个例子?

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其他学生认真听一下这位同学的回答,他的回答基本上是正确的,但还不够全面,我就此提出两点质疑:

①在4:6=3:5这个比例当中,内项积与外项积并不相等,能确定这个比例是正确的吗?②我们在说明内项相乘与外项相乘的过程中,为什么不能用简单的字母去表示,比如A×B这样,非要用中文去表述呢?

教师:当将比例转化为分数的写法时,数值之间是如何进行相乘的?

学生:内项与外项恰好是交叉相乘。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为什么在0.5/0.25=3.6/1.8这个比当中,我们可以写成0.5×1.8与0.25×3.6的形式。

学生:因为在这个比例中,1.8、0.5都算是内项,其他两个数值0.25、3.6则算是外项。

[设计思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与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师应当通过强化学生地位的方式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可通过反问、设问等方式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以此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堂测验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适当提升教学的深度,从而帮助其构建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能及时厘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学习效果的提高。]

四、开展课堂训练,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1.判断题。①在一个比例当中,内项积与外项积之差=0。()②若A×B=C×D,则表明A:C=B:D。( )③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厘米,它的面积和高成正比例。( )

2.仔细查看下题的两个比是不是可以组成比例,如果可以,请将这个比例完整写出来。①1/20:10与1/10:20 ②1.2:2与0.6:10 ③24:12与16:8

[设计思路:课堂训练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从而做到查漏补缺,以保证后续教学的有序进行。为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须因材施教、分层训练,以保证训练的针对性与具体性,从而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均能实现共同进步、各有所得。除此之外,教师在训练结束之后应重点讲解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结 语

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不仅包括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还应当包括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案的设计,并通过实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1] 李蓓蓓.浅论如何构建以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J].学周刊,2018,(07):68-69.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性质自学
弱CM环的性质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彰显平移性质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圆锥曲线“准点”的又几个性质
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