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英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江苏苏州 215011)
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是融经验性和体验性为一体的课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转变原本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模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品德教学中,要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运用,让学生在独立研究、生生合作、师生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各种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新课程标准,既强调了对学生生活的指导价值,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人本主义思想。在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认知,在认知中获得情感体验及道德提升[1]。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领域。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母亲河》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入地认识长江、黄河这两条母亲河,教师除了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我们苏州地区的学生并不直接生活在长江、黄河边上,但是我们有运河。因此,教学前,教师组织学生收集与运河相关的资料,了解生活的小区内河道的情况,了解运河的环境问题,之后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有了课前的深入调查,课堂上交流的内容自然是非常丰富的,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研究和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长江、黄河的作用,感受到两条母亲河与炎黄子孙繁衍生存的密切关系。
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放眼所处的教室,找一找塑料制品,说一说这些塑料制品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塑料制成的玩具、家庭用品、学习用品等的优点。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轻而易举地就知道了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了解到塑料制品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这些麻烦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学生以一分为二的辩证眼光对待生活中的塑料制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合理使用塑料制品。
品德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所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综合性很强,这需要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资料。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指导,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类和处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然后进行学习、理解、消化、吸收,使这些资料为自己所研究的内容服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怎样达到目的地》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课前观察各种交通工具,了解这些交通工具的主要特点。课堂上,教师则引导学生针对地理位置的特点、距离的远近、货物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在我们苏州,轻轨和有轨电车已经成为市民们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乘坐轻轨或有轨电车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观看轨道交通宣传片,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前的调查,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春节和圣诞》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对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进行综合性研究,研究中西方两大节日的异同点(节日的由来、饮食、活动等)。这样的作业需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材料。课堂上,教师引导生生合作,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这样的探究过程,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课堂上,学生侃侃而谈,对春节和圣诞节的异同点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最终认识到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的精髓是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可以让我们的品德教学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化道德认知为道德行为,真正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效果[3]。在学生认真调查、访问、研究、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调查、访问、分析和研究的成果及时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提升品德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给品德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教学楼发生火灾的情境,现场指导学生进行逃生演练。这远比课堂上教师空讲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带着学生井然有序地撤离,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的实践,却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活动结束,回到课堂,教师让学生就刚才的逃生现场展开讨论。学生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生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再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我是教室美容师》第一课时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把目光放在教室里,引导学生发现教室布置不到位的地方,放胆去说,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课后作业是第二节课的准备工作,即做好美容教室的充分准备。第二课时的教学就是实践课,学生就上节课交流的内容和准备的素材,对教室进行美化。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乐此不疲。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班级文化有特色,学习的氛围也变得浓厚了。
总之,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念与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认识社会、获得认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品德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令学生在实际的研究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树立道德观念,改变他们“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现状,使品德教学落到实处。
[1] 邹忠琴.综合实践活动在思品课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4,(23):122.
[2] 戴路伟.影视资源运用于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7,(17):40-43.
[3] 黎同.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2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