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录锋,丁强杰
(甘肃省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学,甘肃天水 74100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提出:学生应“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013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硬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中也指出:“掌握执笔要领,书写姿势正确,不急不躁,专心致志。”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这些论断指出了执笔姿势的重要性。错误的执笔姿势不仅影响学生的手腕、手指肌肉的生长发育,而且制约着学生写字能力的发展;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导致不正确的坐姿,也影响着孩子身体的发育[1]。
经对我校1700多名学生进行观察调查发现:半数以上学生执笔写字的姿势和坐姿是不正确的。这么高的“双姿”病姿率反映了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是当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遗忘的角落,也从另一层面反映了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学生开始写字时选用的写字工具是铅笔,其特点易写易修改。一开始学生不会握笔,笔杆光滑且较细,就用力抓紧笔杆,易形成握拳型、横搭型等执笔姿势。用力不均、铅笔易断,学生就尽量使铅笔与纸面垂直书写,且执笔越低感觉越稳,大拇指挡住了眼睛看笔头位置的视线,自然就把头向左边侧着勾下去看笔尖的位置。久而久之,学生摆出各种自己感觉舒服且能写上字的握笔方法。而家长和教师都疏于指导,从而造成了学生书写“双姿”不规范。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玩具笔、卡通造型笔的笔杆大小不一,设计者只考虑趣味性,忽视其书写性,也对学生握笔姿势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家长怕孩子上学后因不会写字影响学习效率,在幼儿园阶段就教孩子写字。此时的学生手骨发育不成熟,因缺乏正确的指导,各种错误的书写姿势随之出现。
近年来几轮课程改革,忽视写字教育,加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生活中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和教育的社会功利化,使书法教育成为一片不毛之地。写字课只是语文课的附属,语文课上还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加之班额大,教师也无暇顾及学生“双姿”指导。另外,部分教师本身书写“双姿”就不规范,且缺乏书法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姿势加以指导。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完成作业,把写字要求放低到了极限,只要能考好成绩就行,有时对孩子用不正确的“双姿”写出的字也给予表扬。家长的“我要的是葫芦”式教育在一定意义上纵容了这种不良行为的发展。
针对学生千姿百态的“双姿”加以指导,一开始学生乐于接受,积极配合,但不久就打回原形。一方面学生要完成繁重的作业任务,规范书写速度慢;另一方面一种错误的姿势一旦形成,改正既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又需要身体和心理毅力的努力,且这一过程需要有效的、反复的指导,教师和家长都很难做到。基于此,学生对自己已形成的习惯的纠正是消极的。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横搭型、扭曲型、埋头型、错位型、睡觉型、拳头型手位笔杆和纸面的夹角接近90度,手指离笔尖最近;手腕翻转型手位使学生整个身体伏在桌子上,造成学生身体前倾、左倾或耸肩等不良坐姿,导致视力下降、脊柱弯曲等身体危害。不规范的书写“双姿”主要是由执笔不规范造成的。因此,规范执笔是我们教学的重难点。食指与拇指的指位成为纠正执笔姿势的关键。我们在教学中讲解示范“一寸距,二指圆,三指齐”的握笔方法。一寸距指手指离笔尖一寸如(图1);二指圆就是食指和拇指头对头掐住笔杆,关节向外突出弯曲形成一个圆,避免拇指侧与食指侧并肩用力(图2);三指齐指三指自然靠拢垫靠在笔下,用中指的第一指节“抵”笔,要求指实掌虚(图2)。
规范的坐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其中的关键是“臂开”。规范的执笔应具备:指实掌虚,运笔时手腕放松,动作灵活,充分发挥手指的功能。“掌虚”可借助小球或纸团来解决,如图将一块纸团或小球置于手掌,用小指和无名指轻轻按住(图3),然后拇指、食指中指执笔(图4)。这样利用图片展示讲解,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双姿”形象,然后在学生间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找到那种形象感觉,使学生在正确的书写方法引导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人体的肌肉是具有记忆效应的,同一种动作重复多次之后,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人体肌肉获得记忆的速度十分缓慢,但一旦获得,其遗忘的速度也十分缓慢。我遵循这样的原则,设计了如下做法,加强学生手感训练,形成规范的“双姿”。
第一,动笔之前做肌肉松弛训练。先让学生端坐,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然后引导学生想象正确的握笔姿势。结合书法审美属性,激情染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心性。
第二,正腕。具体做法:纸上画一个钟面,把手掌与腕连接处突出的骨节放在数字5上,用正确的姿势握笔后在10和11间小扇面上写横。要求:每一笔分开,不能往返画,发力点在拇指,手腕随手指左右摆动。如此反复,锻炼手腕的协调性,调整因不会运腕造成耸肩、歪脖等错误姿势。注意掌握每一横画的起笔与收笔的动作要领。
图1
图2
图3
图4
第三,正笔,借助皮筋调整笔杆角度。具体做法:将一根皮筋挽两个圈,一个圈固定在笔杆上,另一个圈顺笔尖方向伸进除大拇指外的四指,抓住笔杆,皮筋就把笔控制在虎口位置。
第四,做画“圆圈与螺旋线”“之字线”练习,正向、反向交替训练,强化手指与腕作为一个整体协调配合运动,领会写不同线条的发力点,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习正确的运笔方法,逐步体会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感觉,逐步感受硬笔书写中的力度、速度变化”。练习时为增强节奏感,避免学生枯燥乏味,教师可喊节拍。学生想象自己的手就是小鱼的尾巴,轻松地摆来摆去,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第五,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组织汉字故事会、书法比赛等激发学生对汉字的敬畏之情。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把以上所介绍的做法渗透在每一节写字课前做强化练习,学生通过感觉规范“双姿”形象,就会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良好书写习惯。
[1] 魏惠斌.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