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启治
【摘 要】目的:探讨X线、CT及MRI检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3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采用X线、CT及MRI于术前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后将X线及CT指导下手术患者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椎体形态指标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比较。结果:CT在骨折线及附件骨折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X线及MRI,且CT指导下下进行手术的患者其穿刺次数、手术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椎体形态指标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方面则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CT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价值均相对更高。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诊疗价值
【中图分类号】R69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4-0-01
近年来关于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病理学研究以及流行病学相对比较少,从而造成 该疾病容易出现漏诊、错误诊断情况[1]。影像学检查作为诊断及手术治疗辅助性手段对于本类患者的应用价值不言而喻,但鉴于不同影像学方法之间的效果差异,本文中笔者就X线、CT及MRI检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研究比较,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32例(45处骨折)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25例;年龄61~92岁,平均(66.8±5.3)岁;病程1.0~20.5 d,平均(4.1±0.4)d;陈旧性骨折6处,新鲜性骨折39处;骨折部位:胸6椎体1处,胸7椎体2处,胸8、9、10椎体各1处,胸11椎体1处,胸12椎体14处,腰1椎体13处,腰2椎体7处,腰3椎体3处,腰4椎体1处;致伤原因:高处坠落13例,摔倒19例。将32例患者根据手术辅助影像学方法的不同分为X线及CT指导手术组,每组各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陈旧及新鲜骨折构成、骨折部位构成及致伤原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具有可比性。另外所有患者均在知情且签署同意书的情况下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将32例患者分别采用X线、CT及MRI于术前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将X线及CT指导下手术患者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椎体形态指标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比较。另X线及CT引导下手术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两种影像学辅助手术方法中患者均取俯卧位,使腹部下垂脊柱前凸,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透视定位,确定病椎位置及体表穿刺位置并作标记,消毒铺单后行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先行普通针头穿刺透视下调整位置,使正侧位均位于椎弓根内,行穿刺部位切开,深度至皮下,长度5 mm,植入穿刺针穿至骨质表面,体会穿刺点硬度,使穿刺针稍加固定即可,透视下调整进针点,使之正侧位均位于椎弓根内,植入穿刺针至椎体后缘前5 mm,植入导针,更换工作通道,行球囊扩展,至满意程度,退出球囊,搅拌骨水泥,待合适黏稠度后,经过工作通道植入骨水泥推杆,至合适深度,经过骨水泥推杆缓慢推入骨水泥。
1.3 评价标准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由患者根据自身的疼痛感受程度从0~10分中选取最能代表患者此时疼痛程度的数字,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最为疼痛,即分值越高则疼痛程度越明显。②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共包括10个项目的评估,每项均采用0~5分6级评分法进行评估,最终评估结果分为优、良、中及差4个等级。
2 结果
CT在骨折线及附件骨折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X线及MRI(均P<0.05),而MRI在骨挫伤检测中的价值较高,同时三种方法在椎体形态学改变中的检测情况一致。
CT指导下手术患者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的椎体形态指标中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优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术后两组均优于术前(均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成为临床多见病,发病原因多为低能量损伤如跌倒或日常生活中致伤,高能量损伤较为少见,决定了该病发病的隐匿性,患者常常难以回忆明确的受伤时间,由于发病的渐进性,导致较多患者延误就诊,就诊时多到骨科门诊,拍普通X线平片常常是最初的检查,一般会发现椎体外形的改变,楔形变较为多见,爆裂骨折较为少见,较少见到分离的骨块,和中青年椎体骨折比较,由于属于屈曲受力,骨折分型大多属于A型骨折,骨折相应部位棘突一般没有明显压痛,反而变现为伤椎下方的疼痛,特别是脊柱两侧的放射痛,由于受傷部位和疼痛部位的不一致,容易导致延误诊断,有研究认为对于此类患者单靠局部压痛来确定病椎方法不准确,X线平片只能作为是否有椎体骨折的初步筛选手段,无法确诊骨折,特别是发病隐匿的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也可在X线平片中得到体现,但是其检查仍不够细致,故对其在临床的综合应用价值的尤其对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骨折疏松性椎体骨折行MRI检查可以明确地提示变形椎体是否新鲜或陈旧性骨折,2个月左右仍能够有明确的信号改变,可以作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诊断的“金标准”。
故本研究中仅对CT和X线在本类手术治疗中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T较X线的优势体现在穿刺次数、手术时间及术后VAS评分改善等方面,而两种方法指导下的术患者的椎体形态指标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无显著性差异,但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较为全面地肯定了其在术中的价值,而也进一步肯定了CT的综合应用价值。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MRI价格相对较高,因较多患者不易于接受,故主要将X线与CT的围术期应用价值进行比较,但是MRI可作为上述两种检查方法不佳时的进一步检查手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CT在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价值均相对更高。
参考文献:
侯增涛,陈伯华.椎体成形治疗伴椎体裂隙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3):2077-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