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梅,苏 彬,韩慧娟,石 娜,张玉华,王宇强,石 磊,张永忠,樊毫军,侯世科
我国幅员辽阔,同时也是自然灾害较为多发的国家[1-3]。救灾抢险成为和平时期武警部队的一项重要使命[4]。2016年7月,地处长江下游的安徽省多地出现强降水,某些地区降水量达到近60年来最大量[5]。本研究收集了部分参加抗洪救灾任务武警官兵的就诊资料并进行分析,从前期分析结果来看,皮肤病在所有疾病中占比最高(40%以上),其中皮炎、湿疹、真菌性皮肤病(足癣、股癣)、细菌性皮肤病(毛囊炎)、物理性皮肤病(痱子、日晒伤)以及虫咬性皮炎最为多见[6]。如果采取及时恰当的防护措施,可以大大减少以上疾病的发生。因此,本研究对部分归建官兵进行相关卫生知识问卷调查,了解救灾期间官兵多发皮肤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有助于今后武警官兵在类似救灾任务时采取恰当、有效的防护装备和措施,提高武警官兵的战斗力。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5支抗洪归建武警部队,共计332名官兵,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受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7~38(21.39±2.75)岁。根据相关保密要求,部队番号分别以字母A~E代替。
1.2调查内容及方法 根据前期收集整理的巡诊资料,针对皮肤病中发病较多的皮炎、湿疹、真菌感染、毛囊炎、痱子及日晒伤等疾病的相关卫生知识和防护措施设计了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前,调查人员只对问卷的目的、内容、方法进行一定讲解,不涉及暗示性语言,不加入主观性的论述。问卷共发放332份,全部收回。
2.1基本资料比较 332名武警官兵在执行任务中共有62名出现皮肤疾病,占总人数的18.7%,并据此分为有皮肤病组62名和无皮肤病组270名。与无皮肤病组相比,有皮肤病组年龄较小、服役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皮肤病相关防护措施实施情况比较 两组对防晒必要性的认知、防晒措施的落实、洗澡水源的选择以及换衣频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无皮肤病组相比,有皮肤病组有更多的官兵认为没有必要防晒,防晒措施也落实较差,有更多的官兵使用冷水洗澡,且换洗衣服的频率低。而两组防虫措施的落实和是否每天洗澡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抗洪武警官兵的年龄、服役时间和学历比较
表2 两组抗洪武警官兵皮肤疾病相关防护措施情况比较[例(%)]
2.3不同武警部队官兵皮肤病及相关防护措施情况 5支武警部队官兵的皮肤病患病情况、对防晒必要性的认知、防晒措施的落实、洗澡水源的选择以及换衣频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和B部队患病率较其他部队更高,D部队患病率最低。A部队官兵防晒认知最差,防晒措施落实也是最差,D部队最好。A部队官兵使用冷水洗澡更多,且A、B部队换衣频率均较低,D部队在这两方面做得较好。见表3。
表3 不同武警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例(%)]
皮肤病与部队官兵的健康密切相关,在特殊环境下直接关系部队战斗力的维护和提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皮肤病导致的非战斗减员已引起各国军事部门的高度重视[7]。美军报道驻西南太平洋部队中皮肤病患者占就诊人数的75%,其中15%需送回美国本土治疗[8]。我国1998年的抗洪抢险中,某部参加抗洪抢险的官兵皮肤病患病率为60.23%,未参加抗洪抢险的官兵皮肤病患病率仅为9.13%,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9]。国内多篇报道也显示,各军兵种中皮肤病患病率均在各系统疾病中居前3位[7,10-11],且不同地区、不同军种以及不同任务的皮肤病种具有较大差异[8,12]。虽然皮肤病不会危及生命,但却能严重影响指战员军事作业的质量,甚至引起非战斗减员。因此,加强部队皮肤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在前期的巡诊工作中研究发现,此次抗洪抢险武警官兵中40.63%的就诊患者为皮肤病,就诊人数最多,其中皮炎、湿疹、毛囊炎、足癣、股癣、日光性皮炎、虫咬皮炎占所有皮肤单病种的60%以上[6]。为了解官兵皮肤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对抗洪抢险归建官兵做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其中18.7%的官兵任务中出现过皮肤疾病,较1998年抗洪抢险时发病率明显降低[9],与我军现行装备和防护措施日趋完善不无关系,但问卷中也发现了一些引起皮肤病的问题。
本研究发现,参加调查问卷的官兵中,有皮肤病组较无皮肤病组年龄更小,服役时间也更短,与其年轻、生活经验少、实战经验少有一定关系。研究还发现,大部分官兵能够认识到防晒的必要性(82.2%),但仍有28.6%的官兵在任务中未采取任何防晒措施,其中有皮肤病组没有采取任何防晒措施的官兵占53.2%,而无皮肤病组仅为23.0%,具有显著差异,皮肤病的发病与防晒措施实施不佳明显相关。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一方面,防晒帽和防晒袖套并不是武警部队的标准装备,由于任务急、出动快,未能及时准备相应的防晒装备;另一方面,与一部分人员防护意识不强,或认为防晒的草帽、袖套不利于任务进行而弃用有关。
此次调查显示,防虫措施普遍落实较好,而前期调查结果也提示虫咬性皮炎发病率并不高,与其完善的防虫措施落实到位有很大关系[6]。
多种皮肤疾病都与环境湿热、长时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接触污染水源以及未及时清洗有关,故勤洗澡、勤换洗衣服、保持衣物干燥尤为重要[13-14]。但从本研究统计结果看,有皮肤病组中38.7%的官兵未能保障热水洗澡,且仅有38.7%的官兵能每天换洗衣服,均明显低于无皮肤病组。从与官兵的沟通中得知,能洗热水澡的官兵基本是任务期间能回到驻地休息的部队,因此住宿条件较好,能够保障热水和换洗衣物。而不能洗澡的大多是在任务地附近的学校或临时营地驻扎,条件较差,不能供应足够的热水,也没有条件洗澡、换衣服。
此外,本调查还发现5支部队的皮肤病患病率具有显著差异,A和B部队的皮肤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部队,D部队皮肤病患病率最低。进一步分析发现,D部队在防晒必要性认知、防晒措施落实、供应热水以及每日换洗衣服方面均优于A部队。提示部队领导的防范意识和重视程度、军医和基层卫生员的宣教工作、在救灾任务时军医和卫生员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减少执行救灾任务官兵皮肤疾病的发生,要从以下方面着手:①部队领导需从观念上予以重视,平时完善抗洪救灾卫勤预案,经常展开学习教育和演练,战时落实到位相关措施,这在众多因素中具有关键作用[10];②要重视基层医师和卫生员的培训[15],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任务出现的常见病种进行专项培训,并做好日常卫生宣教,让官兵掌握常见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自我防护能力;③在重大任务时,上级医疗单位要及时指导基层卫生队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指导基层军医及卫生员掌握简便实用的皮肤病诊疗技术;④要科学、合理选择驻地,既确保方便完成任务,又要符合卫生管理要求,保证驻地水、电、气的使用,洗漱区、卫生间要能满足所有官兵的使用要求,厨房满足卫生管理要求[16]。只有各层次、多方面予以完善和重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官兵皮肤疾病的发生,维护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李彦奇,欧阳玉秀.中国巨灾保险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0):100-101.
[2] 周洪建.我国灾害评估系统建设框架与发展思路——基于尼泊尔实地调查的分析[J].灾害学,2017,32(1):166-171.
[3] 史培军,袁艺.重特大自然灾害综合评估[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9):1145-1151.
[4] 何敬和,郭季平,王寻.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组织指挥的程序和重点问题[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7):389-392.
[5] 吴月峰.安徽21.5万人日夜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巡查排险[EB/OL].[2016-07-06].http://www.ahwang.cn/anhui/20160706/1537570.shtml.
[6] 刘红梅,苏彬,武周炜,等.武警官兵高温高湿环境下执行抗洪救灾任务发病规律分析[J].武警医学,2017,28(7):660-663.
[7] 杨雪琴,刘玉峰,温海,等.军队皮肤病学科的发展和展望[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8):657-659.
[8] Lee S H, Choi C P, Eun H C,etal. Skin problems after a tsunami[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6,20(7):860-863.
[9] 李志强.某部抗洪抢险期间皮肤病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9,17(2):147.
[10] 宋洪利,赵永刚,张树林,等.如何做好抗洪抢险时期部队卫勤保障工作[J].武警医学,2014,25(8):861-862.
[11] 刘淑红,胡役兰,徐海环.洪灾救援中参战官兵皮肤病发生情况的调查[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6):351-352.
[12] 王祥生,胡仲明,马建华,等.不同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23(3):197-198.
[13] 孙长松,鞠学义,李元军,等.基层部队夏季5种常见皮肤病防治初探[J].海军医学杂志,2009,30(3):255.
[14] 伊九,王科举,闫泽灏,等.东南沿海某部官兵皮肤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3):370-374.
[15] 徐松江,李展,李恒斌.基层部队皮肤病防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军医,2007,50(3):136-137.
[16] 张宇,李翰鹏.加强武警部队抢险救灾卫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7,6(2):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