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莹 郜娜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洛阳,471000)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具有高致残率与高致死率,很容易引起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失语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1],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失眠或睡眠障碍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2]。本次研究了80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分析了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57.65±4.93)岁;观察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55.42±3.68)岁;2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1)环境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理想的睡眠环境,保持病房的整洁、安静,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4 ℃左右;同时还需要保持床铺的整洁,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让患者使用自身习惯的寝具;在患者入睡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为其播放音乐来促进患者的睡眠;护理人员在夜间巡视病房的过程中应当开地灯,操作时需要在患者自然觉醒时进行操作,避免患者打扰患者睡眠;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详细告知患者有关脑卒中的医学知识,并解释各种药物的具体作用,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与实际情况;使患者能够感觉自己的状况能够得到改善,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信心,并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对于患者疾病的恢复有着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让患者家属多对患者进行鼓励,使患者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支持;3)睡眠指导: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睡眠指导,让患者能够采取正确的睡姿,提高睡眠的舒适度,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让患者在夜间禁止使用兴奋类饮料;在日间控制好每日脂肪与热量的摄入,让患者多食玉米、牛奶等能够帮助睡眠的食物;4)合理应用药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给予患者一定量的安眠药物,并建议医生将中枢神经兴奋药物与利尿剂的使用时间调制为上午,避免影响患者的睡眠。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对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进行评分;同时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觉醒次数[3]。
2.1 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评分比较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差异不大;而采用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HAMD以及NF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HAMD以及NFDS评分情况
注:*P<0.05
2.2 护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各项睡眠指标评分与总分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觉醒次数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觉醒次数比较
注:*P<0.05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多发于老年人,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速,脑卒中的病发率也开始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4]。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通常需要进行住院治疗,而由于受到住院环境与疾病的影响,患者的心理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还会改变患者的睡眠结构,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5]。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患者的睡眠质量与患者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疾病因素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在从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在环境方面,应当保持好病房的卫生、温度与湿度,使患者能够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促使患者的心态平稳[6];同时在夜间需要管理好病房区,不能出现影响患者睡眠的杂音,让患者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入睡;在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多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以此来减少患者恐惧、不安以及焦虑的心理症状,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7];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睡眠指导工作,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控制患者热量与脂肪的摄入,并让患者多食能够促进睡眠的食物;让患者采取正确的睡眠姿势,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舒适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使患者能够尽快入睡。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在SAS、HAMD以及NF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HAMD以及NF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质量评分中,采用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觉醒次数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比较于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与睡眠质量,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叶巧云.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对改善其不良情绪与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J].保健文汇,2016,2(12):268.
[2]张慧萍,荆瑶,费才莲.脑卒中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7,3(10):66-68.
[3]章希娅,林燕勤,江华.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2):167-169.
[4]曾新华,肖宁,王姣,等.移情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9):126-129.
[5]余玲萍,谢灵敏,王卫珍,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患者失眠伴焦虑的影响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6):1075-1078.
[6]王小妹.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3):18318-18319.
[7]叶巧云.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对改善其便秘的效果分析[J].保健文汇,2016,2(1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