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霞,余新海
( 1. 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北 武汉 430400; 2.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81)
抗菌药物是我国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由于多种原因,临床上仍然存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现象,造成细菌耐药日益严重,已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挑战[1]。为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笔者通过收集整理2014年与2015年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认真加以对比分析,以期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提供依据,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1资料来源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提供的数据,收集统计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2014年和2015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使用率、使用强度(AUD)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并进行整理分析。
1.2统计学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收集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根据WHO及《中国药典》2010年版确定各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及使用强度(AUD)。DDDs=年消耗量/DDD,AUD以平均每日每100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表示,即DDD/100人/天,AUD=(DDDs/住院患者累计住院天数)×100。
2.12014年和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统计该院2014年共有住院患者31 003人次,2015年共有33 741人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2015年较2014年下降4.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15年较2014年下降6.7%,见表1。表明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经综合整治及干预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应注意的是,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依然较低,根据2011年4月卫生部《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规定,住院患者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送检率不低于50.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送检率不低于80.0%。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用药时机及使用疗程,虽然在指标上有所改进,但仍然不符合卫生部相关规定。提醒有关部门加强用药指导和严格监管,提高微生物样本送检率,避免盲目的经验用药,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22014年和2015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排名前十的抗菌药物情况由表2可见,2014年和2015年AUD排名前十的抗菌药物品种上基本没有变动,但在排序上有所变化。头孢他啶由2014年的排名第二下降至2015年排名第五,且在AUD值上下降明显,下降了1.00;头孢呋辛由2014年排名第十上升至至2015年第四位;阿莫西林胶囊排名有所上升;左氧氟沙星由2014年排名第五下降至2015年排名第十。由此表明,该院在抗菌药物使用上的综合干预起到了一定效果。医师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多选用头孢唑啉、头孢呋辛这类安全有效,副作用较少的一、二代头孢类基本药物。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不应作为手术预防用药,因其副作用较大,且易产生耐药。头孢类抗菌药物排名依然靠前,随着头孢类(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该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迅速增长,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干预,控制其不合理应用。
2.3各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统计由表3可见,抗菌药物使用率,除康复科有小幅上升外,其它科室2015年较2014年均有所下降,显示该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经综合整治后,在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产科、儿科、耳鼻喉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仍然偏高,应重点管理,严密监控。
2.4统计2015年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该院住院患者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不太理想。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偏高,术前0.5~2 h开始使用率较低,用药时机欠合理,使用疗程≤24 h合理率也不高,分析原因可能由于医师用药观念及习惯未彻底更新所致,应及时改正。见表4。
3.1掌握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对于促进其合理使用,减少耐药率的发生,有着积极重要的指导意义。该院自2011年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以来,陆续制定并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等指导性文件。经过几年的综合整治和干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住院、门诊及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均已符合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1〕56号)规定,特别是住院患者AUD值近两年一直控制在<40的指标范围。但数据显示,该院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表1 2014—2015年某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统计/%
表2 2014—2015年某医院AUD排名前十的抗菌药物情况
注:括号内数字为制剂规格
表3 2014—2015年某医院各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情况
表4 2014—2015年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2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偏高表现在用药时机、疗程及品种选择上都存在不合理性。疗程偏长,表现为从术前1~2 d开始用药,连续用药2~3 d;用药随意性较大,表现为无临床用药指征及药敏结果,盲目选用抗菌药物,这些都可能导致用药比例偏高。Ⅰ类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术前0.5~2 h或麻醉开始时给药,给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 h。
3.3第三代头孢菌素用量居高不下从表2可以看出,头孢唑肟、头孢他啶AUD值一直排名靠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临床疗效高、毒性低,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因兼具耐β-内酰胺酶,抗G—杆菌活力强等优点,在临床的使用最广泛。但研究证实,伴随第三代头孢菌类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细菌对该药的耐药率也迅速增加[2]。因此,应严格加以监控和引导,建议增补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基本药物品种,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在临床及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
3.4需严密监控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的使用情况该院自专项整治以来,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喹诺酮类只有左氧氟沙星一种。由表2可见,左氧氟沙星的用量虽然有所下降,但AUD值依然排名前十。该药品可诱导细菌主动外排增加和外膜渗透性降低[3],易对其他抗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广泛应用会导致耐药性迅速发展[4]。近年来,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日益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也经常出现[5]。因此其临床应用应严密加以监控,特别应严格限制本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3.5少数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在产科、儿科及耳鼻喉科表现较为突出。新生儿及小儿应用抗菌药物应有明确指标,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杜绝无指征的滥用。耳鼻喉科及产科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也应依据病原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不良反应,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通过对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统计汇总、比较分析,发现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依然存在不合理及滥用情况。建议医院相关部门及临床科室鼓励、支持、配合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倡导“五师查房”,协助医师正确选择抗菌药物,且在药物选择方面,医师在考虑有效性、合理性及安全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经济性评价[6],以减轻患者疾病负担。继续完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技术支撑系统,利用HIS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分“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及“特殊使用”三级,不同级别医师有不同的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对越级开药的医师系统及时提示,如有违规操作,系统则自动记录[7],每月统计并作出相应处罚,采取全院通报、诫勉谈话、限制处方权,甚至取消处方权等措施,来提高科室及医师重视度[8]。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及细菌耐药监测,实现电子化手段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及疗程,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年度评先及医师职称评审、年度评优指标。制订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长期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9],避免专项整治活动的短期行为[10 ]。总之,该院应进一步加强整治力度,通过管理法规、行政干预、药学服务、教育培训、督导检查等各方面共同努力[11],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指标的逐步改进,以不断提高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12]。
[1] 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1,8(4):4-9.
[2] 杜德才,周书明,沈爱宗,等.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848-851.
[3] 林惊世,顾晟琰,蒋震媚.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2,24(9):8.
[4] 叶峥嵘,吴琳,朱琳.我院2011—2013 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5,26(14):1935-1938.
[5] 巫琳,宋淑璠,曹彬.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执业药师,2011,8(6):22-25.
[6] 张茜,刘丽萍,王媛媛,等.某院2012—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1):181-184.
[7] 董杰,相秀英,尹玉磊,等.我院住院患者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30):2813-2815.
[8] 范秀英,刘洪峰.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11):2198-2200.
[9] CAIRNS KA, JENNEY AW, ABBOTT IJ, et al. Prescribing trend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an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program [J].Med J Aust,2013,198(5):262-266.
[10] SUMPRADIT N, CHONGTRAKUL P, ANUWONG K, et al. Antibiotics smart use: a workable model for promoting the rational use of medicines in Thailand[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12,90(12):905-913.
[11] 魏萌,陈晓燚,王 楠,等.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临床应用对比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12):1301-1303.
[12] 曹荣娟,李祥胜,陈进,等.某院2013年上半年出院病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医嘱点评[J].安徽医药,2014,18(12):2389-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