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四川 内江 641000)
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普外科疾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然而手术患者常会出现较大的心理负担,导致情绪不稳定、患者依从性降低,最终对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产生负面影响[1]。目前,常规护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2]。围手术期的高效护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患者的应激水平,确保手术安全性,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满意度意义重大[3]。全程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术前访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随访全过程、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4]。全程护理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加全面、细致、人性化,这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有重要的价值[5]。因此,在普外科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就更具有意义。本研究主要探索全程护理模式对提高普外科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希望能为普外科的实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1.1对象选择2015年5月至2016月5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748例,采用信封法分为研究组(全程护理组)与对照组,各374例。包括胃部手术263例,肝胆手术217例,结直肠手术175例,胰十二指肠手术43例,其他手术50例。纳入标准:① 均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 ② 年龄>18岁; ③ 无精神疾病史、意识清晰;④ 心、肝、肾、肺功能基本正常;⑤ 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 ① 除普外科疾病外还伴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者;② 存在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者;③ 有精神病史或者神经系统疾病者;④ 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等。考虑到两组中均有相关记录不清或缺失,最终纳入研究组368例,对照组357例。研究组中男194例,女174例,年龄(47.54±12.38)岁,年龄范围25~84岁,住院时间(6.58±2.67)d。对照组中男189例,女168例,年龄(48.74±11.63)岁,年龄范围21~85岁,住院时间(7.56±2.85)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在术前进行常规的准备工作,嘱咐晚饭后不再进食及进水,术中配合手术医生治疗,监护基本生命体征,术后进行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常规护理,包括定期消毒杀菌,观察引流管等的固定情况,引流液体的颜色、量等。
对研究组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① 术前访视,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认真检查患者病历,积极和患者及家属交流,让他们对手术过程和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还要注意患者的情绪状态,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② 术中护理,主要由手术室护士完成,关注患者心理、情绪状况,降低患者恐惧和焦虑水平,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注意调节到合适的室温,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患者交流摆放适当体位配合手术实施。③ 术后护理,将患者送回病房,患者意识恢复后通常对手术经过和结果十分在意,护士应及时告知手术的经过情况,让患者面对接下来的康复过程时没有顾虑[6]。观察引流管是否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观察伤口及周围是否存在红肿、渗出等,防止发生大出血的状况,预防并发症。根据患者的胃肠功能状况和营养需求合理调节饮食;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必要时给予心理护理等[7]。
1.2.2患者心理健康及依从性、满意度调查 术后第5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有9个维度,共90项。得分越高,提示所对应心理状况越严重。
3个月后,主管护士对两组患者进行依从性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遵医嘱用药、定期门诊复查、自我观察饮食及大小便情况、定期观察体质量变化、戒除烟酒、合理膳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等九项。能实现7项以上者为完全依从;3项以下者为不依从;介于两者之间为部分依从。
患者及近亲属在出院前1 d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使用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水平5个方面,有满意、尚可和较差3个等级。
2.1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敌对、偏执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病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2)。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比较将完全依从定义为依从性好,部分依从及不依从定义为依从性差。研究组有96.74%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好,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比较/例(%)
注:两组比较,aχ2=48.27,P<0.001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在护理满意度的各个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一般都会出现较严重的焦虑、恐惧等现象,这种心理状况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围手术期应激反应,这样不仅仅会对手术的安全和效果直接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还会产生术后感染的风险[8]。因此,对普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尤其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恢复效果。全程护理能够极大提高护理操作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改善和治疗效果的提高有重要意义[9]。同时全程护理模式也更符合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在我们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中,我们不仅传递了日常护理的相关知识,有效缓解了患者紧张和焦虑的心理状况,同时也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10]。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敌对及偏执方面的差异显著,说明全程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作用。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全程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研究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研究组的护理模式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有很大帮助。
全程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和心理状态合理的调整相关护理过程,同时还十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效果[11-12]。全程护理模式也帮助护士更多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接触交流,增加双方的理解程度,使患者与医护人员双方可以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13-14]。全程护理模式的实施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得护理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有效促进了护患和谐,提高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发现全程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普外科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15]。同时本研究中样本量较小,关注焦点在于普外科手术住院患者,并且随访时间有限等,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从多角度对全程护理模式进行评估。
[1] 陈婉萍,林丽莲,范应鲁. 全程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术中应激及满意度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684-685.
[2] 颜刚. 循证护理在普外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2):3150-3151.
[3] 马秀梅,孙正海. 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应用效果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32(16):2732.
[4] PLLLON S. Competence, respect and trust: key features of successful interprofessional nurse-doctor relationships[J]. J Interprof Care, 2008,22(2):133-147.
[5] 徐忆青,蒋慧萍.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 天津护理,2012,20(5):331-332.
[6] 李正碧, 罗玉芬, 王小丽, 等. 人本位整体护理在普外科实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146-147,149.
[7] 刘继红, 张喜维, 郝松颖, 等. 合作单元式责任制护理方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88-90.
[8] 李竞赛,夏玲蓉,陈朝.手术室实施计划巡回无缝隙护理的临床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5):140-141.
[9] 赵云, 钞俊. 手术室对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的方法与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7):1913-1914.
[10] 李维春. 全程护理干预提高中老年糖尿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8):3691-3692.
[11] 夏丽莉. 全程护理工作模式对护士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8):2458-2461.
[12] 陈佳. 开展无缝隙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34-136.
[13] 张丹, 伍琳林, 刘琳伟, 等. 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探索[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28(4):527-528.
[14] 杨剑芬, 戴银芝. 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全程护理管理[J].安徽医学,2017,38(9):1208-1210.
[15] 冯翠莲, 黄丽萍, 曾华志,等. 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12, 33(13):2033-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