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人物评析

2018-06-30 04:56李奇尧
卷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版本鲁智深性格特征

摘 要:作为《水浒传》中鲜少的有着好结局的人物,鲁智深虽然与大多好汉一样,缘起杀人上梁山,但是鲁智深的性格特征使得他在《水浒传》中尤为突出。另外,由于《水浒传》来源的丰富性,导致鲁智深这一形象在不同版本中也不尽相同,随之称号也有别。除了“花和尚”还有其他绰号。本文将根据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事迹、不同版本的形象以及众位前辈的研究成果对这个人物进行评析,从而得出他对现世的精神价值。

关键词:鲁智深;版本;性格特征

1 鲁智深版本源流

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鲁智深作“花和尚鲁智深”,与水浒传基本一致。在《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中:“宋江读了,口中不说,心下思量:‘这四句分明是说了我里姓名。又把开天书一卷,仔细观觑,见有三十六将的姓名。那三十六人道个甚底?......花和尚鲁智深。”其中并未提及他出家前姓甚名谁,身居何位。

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杂剧》第三折,有“谁不知你是镇关西鲁智深,离五台山终落草”的道白。虽然提到“镇关西”的绰号,所指却并非渭州的恶霸屠户,而是关西和尚鲁智深本人。

由此可见,“鲁智深”最初的形象出场并非以《水浒传》中“经略府提辖”的身份,而是直接展现了“和尚”身份,甚至本名也未考证即《水浒传》中的鲁达。绰号在不同版本中也不尽相同。由此,《水浒传》将各个版本中的鲁智深进行整合,赋予鲁智深一个完整的人生变化过程。首先是给了他俗名“鲁达”,用以达字暗示鲁智深后来的命运通达,同时表现人物“达则兼济天下”的品性。“镇关西”绰号的转移,我认为是减少了鲁智深身上的凶性,或者说将他凶残的一面转化成另一个人,而鲁智深杀死了郑屠,也就是杀了凶残的自己,从而走上正路,成为一个侠僧。

2 “鲁莽和尚”在《水浒传》中的表现

侯会在《鲁智深形象源流考》中对鲁智深形象的出现历史也进行梳理,并根据其“鲁莽和尚”这一特点,对话本文学中相似形象进行分析且从这一角度推测鲁智深“鲁莽和尚”形象的来源。另外,作者还提到说话艺术另一形式——戏曲中也有“鲁莽和尚”,并且推测对鲁智深的影响颇深。如金人董解元《西厢记诸官调》中的法聪和尚,元人王实甫《西厢记杂剧》中的惠明和尚,便都是莽和尚画谱中有声有色的形象

那么在《水浒传》中鲁智深的表现又如何呢?鲁达初次出场时显得烦躁,并且文中几处用“焦躁”来形容,一是叫李忠吃酒时,李忠因要卖药讨钱,鲁达便将看客都撵走了,二是陆史李三人吃酒说话时,金氏父女在隔壁哭声扰人,“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这里就表现出鲁智深的鲁莽的一面。在倒拔垂杨柳情节中,鲁智深将柳树拔出来的场景被林冲看到,两人就此相识,并结为弟兄。正应了前面“遇林而起”。二人在处理与高衙内的冲突上表现处鲁智深鲁莽的同时,还可以看出鲁林二人性格对比。林冲此时还是及其隐忍的,与鲁智深的豪气形成鲜明对比。

3 酒肉之徒

魯智深在初期当和尚时可谓是六根不净。不仅酒肉尝遍,还会在喝醉之后大闹寺院。在五台山中打坏山门,在大相国寺又聚拢“小弟”。可就是这样一个屡屡犯戒的伪和尚,在小说中绝不会碰触“色戒”。在救金氏父女时,小说对金翠莲有一番容貌描摹,诸如“袅娜纤腰”、“蛾眉”、“粉面”、“香肌”等。可是鲁智深没有动容,并且在帮助了那妇女之后也没让女子嫁给自己之类的情节,其后在桃花村、瓦罐寺也同样如此,未曾出现鲁智深对女子产生感情的描写。似乎鲁智深是一个无情之人,可是他对兄弟之情又极为看重。并且在小说中,即使为鲁智深安排了一个完整的俗世身份,也是无家的人。或许是为了应和他所对的星宿——天孤星。鲁智深一生无父无母无兄弟,无妻儿,孤单一人。这样的一个形象,虽然结局安详,但回顾一生,终究孤身一人,不免凄凉。

4 评析总结

其实鲁智深应该算是一个幸运的人物。我们在《水浒传》书中可以看到鲁智深虽然与大多数好汉一样,缘起命债,可是他上梁山之前一直受到“佛祖”庇佑,无非是自己的尚有罪业使得自己在嫉恶如仇的路上徘徊。而且寺中长老,尤其智真长老是“活佛”,也为他指明了人生命运方向,两句偈语已经将他这一生概括,所以他是一个本身明事理而且有着“高人指点”的幸运儿。在后来的与朝廷对抗,征战的情节中出现次数明显少了很多,可见,在战场中他除了英勇杀敌就没有过于突出的波折。直到最后的偈语实现,生擒夏侯成和方腊,也算是偿还了这一世的命债。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鲜明突出。作为一个地方官,他能够不计本身,为百姓着想,代表了正义的权威;作为一个僧人,他又不守佛规,是个忠实的反叛者;作为一个侠士,他便是嫉恶如仇,明白事理,重情重义。历史的塑造记载终究保留了他较为原始的形象本质。使得其形象在《水浒传》中也是独树一帜。作为僧人,他要比武松洒脱;性格鲁莽,要比李逵智慧;交好林冲,为朋友保障安全。最后圆寂算是在茫茫乱世中给了他一个佛俗两全的至高无上的结束。人生便是追求各异,活得明白也是正道。

参考文献

[1]于蕾. 《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林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陈庆纪. 从鲁智深形象的塑造看《水浒传》的深层思想蕴涵[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65-70.

[3]范正群. 试论鲁智深缘何成佛作祖[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3:53-57.

[4]侯会. 鲁智深形象源流考[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2:17-22.

[5]吴贝. 鲁智深形象的衍变——小说、元杂剧、电视剧中的鲁智深形象对比[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4:90-92.

作者简介

李奇尧(1995-),女,吉林省长春市人,汉,学生,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版本鲁智深性格特征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与鲁智深的“密会”
与鲁智深的“密会”
古籍版本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