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纳
摘 要:对幼儿来说创造并不神秘,每个孩子都有潜在的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个画家和艺术家,而是在于启迪幼儿的思维打开想象力,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表现,使儿童的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
关键词:美术活动;想象力;创造力
《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而美术活动正是儿童“另一种语言”的表达过程,儿童用绘画表达情感。“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像不像、画面干不干净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例如:教师拿出两幅画:图一、图二。对图一的评价:瞧,这画的什么,乱七八糟;对图二的评价:这幅画画得不错吧?的确,一幅看似精美,一幅难以看懂,但再细一体会,又有了新的看法,一幅在构画技巧及色彩运用上略胜一筹,但无大胆创作的迹象,缺乏想象力;另一幅呢,想象丰富,构图大胆,是幼儿自由表现的结果,这幅画展现了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景象:乌云、东倒西歪的树、大块的黑色。
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体现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使幼儿积极的投入,主动的学习呢?
1 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学的成败
课程改革重要的核心问题,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那么我们就要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的有关精神,加强对课程改革内化,提高自身文化的素质,提高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美育美学的常识,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为幼儿提供广阔的天空。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强调幼儿先要会想再要会画,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要引导幼儿打开固有的思维模式,解放幼儿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幼儿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解放幼儿的双手,让他们去创作;解放幼儿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幼儿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想象去创造,使他们感受艺术的美,获得美的知识 。
1.1 理解幼儿作品的特点
由于幼儿的认知、情感、视觉、动作技能等与成人不同, 幼儿的作品表现也与成人有着质的区别:如幼儿画的衣服是没有领口,画的物体之间大小比例失调,把彼此无关的东西统统画在一起等,这些都是幼儿稚拙的表现,都带有许多主观、不合理的想法,但幼儿画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和色彩都表达了幼儿的思想和情感,每幅画都充满了稚趣,充满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1.2 尊重保护幼儿的作品
在一次小班美术活动中,有一位幼儿把画得好好的《小鸭子》画面上加满了绿色线条,一看乱七八糟,真的很想批评他不爱惜自己的作品,当我走近他身边,他却兴奋地告诉我:“老师,你看天气好好,小鴨子们到草地上散步、吃虫子……”。听了他的讲解我完全沉浸在他的津津乐道之中,这就是幼儿有声的思维,其中充满了想象和丰富的情感。这样既尊重他的劳动成果又保护了他的创造性,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1.3 评价幼儿的作品
教学活动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活动结束,将幼儿全部的作品作为展览,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教师在欣赏每一幅作品时不要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下结论,更不能简单地以“像”与“不像”或以成人的评价标准去衡量幼儿的作品。这样画好、画坏,幼儿没有心理负担,创作欲会更强, 孩子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里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的构思有主次,谁画的新鲜有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评价,孩子们的自信心会逐步提高,他们的创作性会更强,但教师应记下每个幼儿的不足, 更要反思教学活动的过程,善于发现不同个性的幼儿不同特点。
2 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
幼儿的绘画兴趣不是与身惧来的,而是依靠教师长年累月的培养,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不能对幼儿进行单一的技能训练,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来增强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2.1 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
对刚入园幼儿来讲,涂涂抹抹是每个幼儿都喜欢和经历过的事,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纸上进行涂鸦。由于幼儿肌肉发育不全,握笔比较困难、画出来的物体形态达不到他预想的效果,因此有些幼儿就会对绘画产生了胆怯、自卑的心理,教师要针对幼儿不同特点给予表扬与鼓励来激励幼儿。例如,有些幼儿动作特别慢,在绘画中为自己画不快而急得直哭,教师就要给予帮助。
2.2 保持幼儿对绘画兴趣的持久性
在美术活动中,要想保持幼儿对绘画兴趣持久性,教师就要创设浅显易懂的提问、设问使幼儿思考,打开他们的思维,提高绘画的技能技巧,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例如:有一次在画《我的爸爸》时,我在巡视指导时,发现有个幼儿把爸爸画成了一条鱼,我问:“你为什么把爸爸画成了一条鱼呢!”幼儿说:“因为爸爸游泳特别厉害,像鱼一样快。”这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的契机,及时表扬该幼儿独特的想象力,通过表扬与鼓励既肯定该幼儿的创意又打开其他幼儿固有的思维模式,然后继续提问:“比比看,谁能画出不一样的爸爸。”大家可想而知,当孩子们呈现自己的作品时,他们的爸爸都是富有个性、富有色彩的!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3 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幼儿的个性自由发挥
在绘画活动中,如果幼儿对绘画内容不感兴趣体验不到绘画的快乐,那么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要考虑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发展规律,又要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身心特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例如:小班教学模式就要以故事情境导入、游戏、模仿等为主。在小班的《桃花朵朵开》手指点画时,我们就可以和“点豆豆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边玩游戏边点画,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完成作品, 还可以通过听故事,儿歌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开展多种丰富多彩趣味游戏活动,来增强幼儿对所画内容感兴趣,加深幼儿对绘画内容的理解,促使幼儿的学习热情。
另外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希望幼儿作品能够独特创新、想象力丰富、色彩搭配合理、画面布局饱满;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中经常要求幼儿画的“跟老师不一样”,跟小朋友的不一样“。这些空洞的要求常常让一些幼儿束手无策。所谓”不一样“,一是提倡幼儿创新,不能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使幼儿现有的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作品。二是,要把“不一样”具体化、明确化。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说理性学科,它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敞开心灵的大门,放飞创新的翅膀。美术教育是扎根的工作,多给与智慧的启迪,心灵的美化,使我们的孩子拥有更丰富、活泼、富有情趣的生活,使他们在感受美的同时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艳芳,刘清海.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04)
[2]吴丽芳.自由?个性?审美———关注“审美型”人格发展的美术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