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周
摘 要: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小学生因被溺爱,动手操作能力差,学习理解能力随之弱化。教师受教学环境和考试制度的影响,忽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语文教学极为不利。教师必须将语文实践活动课作为锻炼学生行动操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巧妙安排课堂实践教学内容,把语言实践融入日常语文教学、课堂模拟锻炼、家庭教育和假期生活之中,引导家长放手锻炼子女的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学习方式的跨越式变革。
关键词:综合实践 动手操作 跨越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0-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0.065
一、当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现状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一个家庭的中心,父母长辈围着他(她)转,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由于家长大包大揽,越俎代庖,一切事情都替他们做好了,导致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差,遇到事情眼高手低,或者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总是不肯也不会脚踏实地去干。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学校教育的正常推进。许多学生好逸恶劳,连教室卫生都不会做,让教师哭笑不得。学生自己不曾尝试实践,就没有亲身感悟,致使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能力差,写作时更是缺乏素材。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投机取巧有了新途径,对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材料,往往直接通过网络抄袭完成,无形中培养了一群好吃懒做的“空想家”,这对语文的学习极为不利。而在学校应试教育的逼迫下,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不自觉地忽视综合实践活动,有意无意地放弃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机会。面对上述困境,语文教师只能通过学校教育补救。
二、语文实践活动课成为锻炼学生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实践课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即让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温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整合,密切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日常语文教学。教师要研读教材,把每一单元的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到每一节语文教学当中,让语文学习真正融入学生自身生活实践,而不是单等到“语文天地”学习时才去被动操作。比如学习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时,在学完第一课《一夜的工作》后,就布置一项采访任务,让学生采访身边像周总理一样生活俭朴的人或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人,要求学生把采访过程拍成视频或者进行录音。有效杜绝了学生欺瞒应付、光说不练的坏习惯,“倒逼”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接触社会提高实践能力。
2. 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语文课堂模拟锻炼。由于北师大版教材每单元安排的课文篇幅较多,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留给师生系统有效的实践活动时间相当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见缝插针,在每节课上巧妙安排实践内容。比如在学习《母亲河》这一单元的第一课《长江之歌》时,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学生搜集赞美自己家乡的母亲河——黑河的歌曲,学生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资源找到《高台情歌》《祁连山,黑河水》,欣赏并跟唱,布置给学生创作类似诗歌的作业。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母亲河,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整理信息,将感悟变成作品,可谓一举多得。
3.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学生家庭教育。一位教育名家曾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对孩子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深刻影响。和家长的沟通,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还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工作。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真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就要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就得和家长达成默契,互相配合。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通讯设备,把家长需要放手让学生做的事解释清楚,让家长放手锻炼子女的实践能力。只要有耐心,家校共育一定会取得成功。
4.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学生假期生活。教师要督促学生过好寒暑假,在放假之前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按照“生活能自理、学习能自主、行为能自律、活动能自信”的要求,确定具体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家庭到社会的大环境中自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都能学会整理床铺和房间,清洗袜子、内裤、裙子等简单的衣物,主动替父母洗碗、扫地、倒垃圾,进而学会做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主动阅读健康的书籍,写了作文、读书心得。在家不玩水、火、电,出门能注意交通安全,学会识别骗局。通过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辅导班,学会跳舞、绘画、钢琴、写作等。与父母去旅游,回乡下老家体验生活,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
总之,教师要坚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在从课堂到社会的广阔实践中,锤炼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特别是要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进而构建形成教学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开放空间,从根本上实现學习方式的跨越式变革。
参考文献:
[1] 王义秀,臧传军.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魏有红.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J].新课程(上),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