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教学的整合与优化分析

2018-06-29 06:23杨树林李来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杨树林 李来胜

摘 要:本文以信息技术与高校课程教学的整合作为主要研究课题,提出了四点优化策略,旨在为高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校课程 整合

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

首先,高校需构建各种应用软件平台以及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这可以说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一项基础。要想充分的发挥出硬件的作用,就需先构建对应的应用软件平台。其中,包含有资源平台、教学平台、管理平台以及通讯平台等。对于高校来说,在进行资源平台搭建的过程中,需将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放于首位,该平台可以优化信息技術与课程的整合效果。运用该平台,教师和学生能够对各种类型的课件、图片以及视频等进行共享,推动知识和信息的创新。[1]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多媒体手段进行合理的运用,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或者是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给学生,使课堂氛围更为活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以黑板作为辅助工具,为多媒体教学提供支撑。在回顾已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黑板来将例题的讲解过程板书出来,并详细描述其中涉及到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知识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2]

二、基于信息技术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作为教学的重要媒介方式,信息技术不但优化了教学流程、教学内容以及师生互动模式,同时还衍生了新的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模式

该教学模式主要是将知识传授的过程转换到课外,将知识内化的过程转换到课内,将接受知识的方式交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翻转课堂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具备有以下两点优势:一是“翻转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为自主,学生能够在课外或家中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二是“翻转课堂”使课堂互动更为频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为深入。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得到了转变,成为了学习的教练,使得教师可以更充分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给出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适时教学”模式

“适时教学”模式是以“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的交互作用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为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网页,满足学生的预习要求,学生能够对其进行随时的查阅;在课前,教师能够基于网络对学生预习后的反馈情况做出了解,而后以学生反馈情况为基础对学生理解所讲内容的程度做出分析,从而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由此来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使教学与学生实际更为贴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情况做出满足。另外,适时教学模式还包含有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其主要是在课后进行“难题探究”,等到教师实施完以上教学程序之后,通过开展各种讨论与辩论活动,如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或者是全班之间的讨论与辩论。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形式,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更主动的学习,提高其思维能力及创造力。

三、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能力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十分重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为使教师可以更为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高校能够以分阶段、分层次的形式来对教师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如通过专家集体授课和上机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以高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开展集中培训或者是个别培训,还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设定相应的任务进行培训,以多角度、多学科、多领域的方式来对课程进行分析和探讨。另外,还能够设立专门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辅导组,通过共同交流,以点带面,达到有效的辅导效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对教师进行引导也很重要,以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方式来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共同成长。[3]

2.提升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案例分析以及任务驱动等方法能够提升有效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定期向教师讲解成功案例,让教师对案例实施整体的分析,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其寻找有利的着手点,发掘出其中隐含的规律。教和学是互相的,教师需对整合设计的效果进行及时的分析与反思,探讨其给教学带来的改变,挖掘其中的优势以及需要改正的问题。如案例分析能够划分为两个环节,首先对培训教师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其次对国内外典型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束后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让教师以专业教学课程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设计有效解决专业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四、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为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是判断教学是否和预期目标相符合的一个主要标准,在此阶段,教师需结合信息技术以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来创设对应的情境,以此来提高情境的现实性和目的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以此来对教学实施计划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另外,教师可以在此阶段以学生的合作表现为基础,对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教学目标进行考察与拟定。

其次为教学总结与评价。通过教学总结与评价,能够对教学效果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并进一步剖析其成因,从而得出教学存在的问题、缺陷以及取得的成效。评价能够以传统教学评价和信息化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传统的测验能够对学生了解学科基础知识的情况做出考核;而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下,通过让学生撰写考察小结以及完成作品的方式,来得知学生技能养成情况,并总结出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行制定评价量规的方式,来让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对学生心智及自我意义建构的能力做出考核与评价,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正伟.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新商务周刊,2017(2).

[2]李惠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7(18):109-109.

[3]胡亚敏.高校文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与提升[J].中国大学教学,2017(8).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