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内外文言文阅读的关系

2018-06-29 08:02罗利
考试周刊 2018年56期
关键词:关系阅读

摘 要:新的中考信息席卷而来,新中考题型出炉了——课外文言文将再次登上中考舞台。大家兴奋着、惊讶着、焦虑着。文言文以其年代的久远,行文简练,古奥难懂,与口语相脱离不被大家所喜欢,加之还有佶屈聱牙的句子,生僻古奥的词语,还有许多陌生的名目典章制度……更是让学生所惧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内的文言文已经觉得很困难了,还要考查课外文言文,这无疑对老师和同学们都是挑战。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阅读;关系

其实,我们平时所接触的文言文都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厚重的,选入教材的就更是厚重中的厚重。所以,无论中考、高考文言文如何考,我认为重视课内文言文的学习仍然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只要平时抓好基础、培养兴趣、提高迁移能力,我们一定能克服文言文这个难关。

一、 把握课文;重视朗读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走进文章的最好的方式,是整体把握文意的首要前提,特别是认真的诵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字,进入情境、品味语味、领悟情感,在学习课文时,最好引导学生尽量能把课文背下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名言佳句,其实也是在积累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四篇文章都是写景记游的散文,所写景色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字词,还了解了范仲淹、欧阳修都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志士。他们学完一篇文章就等于把握了这个文人的主要风格,也了解了这类文章的特点。

只有平时养成了读文言文的习惯,才不会在遇到课外文言文时觉得生涩难以理解。那么,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首先采用默读或散读的方式快速读全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相关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局等,从而达到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的目的。然后再细细的品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情节,抓住主要人物。最后,在了解文章的相关内容后,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通过把握人物的描写,特别注意一些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用心,从而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 理解文意;积累字词

在初中文言文的学习中,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把文言文的学习放在字、词、句的理解上,字斟句酌,枯燥单调,满篇之乎者也,艰深难懂,花费了功夫却没有用。其实不然,课外文言文阅读会运用到很多课内学过的文言字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只有把課本上的知识掌握牢了,才谈得上迁移。

所以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注意以下知识的积累:

1. 是积累文言文中特殊字词的用法,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2. 是积累特殊句式,如: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

虽然只有两个方面,但积累量比较大,有的也很有难度,所以很多同学就犯难了。这些特殊字词和句子如果放在一起看起来是很多,但每篇文章里却不多,只要每学习一篇,就整理、默记下来,三年的时间,那积累的量是很可观的。而且有些词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还会反复讲解并强调,加上各种参考资料会对这些特殊词汇和特殊句子的用法都总结出来,只要我们愿意积累,上课用心听讲,下课勤翻资料勤整理,或每一课做一张知识卡片来帮助记忆,或每课小测来提高记忆积少成多,这样初中三年,肯定会积累不少的文言词汇,那还用害怕课外文言吗?

3. 是背诵积累经典名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些句子,要么是点明了文章主旨、要么是写景的美句。积累这些句子,除了能应对默写或文言文的问题,还可以给我们日常的谈吐和写文章锦上添花。

同学们要学会建立自己的“文言知识库”,特别要把握好每篇课内文言文的课下注解中的实词、虚词、常用句式等,要做到“学而时习之”,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既要有纵向对比,又要有横向的比较。如果坚持三年,同学们的文言文词语辨析能力会大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也会增加,这为阅读课外文言文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 立足课文;学会迁移

(一) 迁移就是“学以致用”,课外文言文,理解词语、疏通全文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学过的知识,万不可望文生义。这点对于字词理解方面更为明显。以我们周末学案中的练习《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这段文字中“案无留牍”的“牍”与《陋室铭》中的“无案牍之劳形”的“牍”都是“公文”的意思;“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中的“辄”与《五柳先生传》中的“饮少辄醉”中的“辄”意思是一样“就”。

还例如《人虎》中的“使侦者缘木而视”中“缘”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的“缘”意思相同“沿着”;“有负囊至者则啸以为信”中的“负”,其实也是在《醉翁亭记》中的“负这个雨天”中见过。

(二) 猜读,利用字形特点,猜测字义。因为汉字自身的特点,形声字在汉字里占了约85%,弄懂形声字的字义对我们看懂古文有很大的帮助。字的形状和字的表义之间很多都有密切的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字形来把握词义,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和意图。

要弄懂形声字,首先要弄明白形声字的形旁,它对我们结合句意推断该字的词义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如从“月”的字多与肉有关。

会意字、指事字同样可以猜它的意义,如:《口技》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间”原指阳光从门缝中照进来,这里引申为“夹杂”。同学们学会根据字形猜字义,文言文学习将更加有趣。

利用组词特点,猜测词义。比如“缜少孤贫,事母孝谨。”《范缜笃学》

少(年少),孤(孤儿),贫(贫困),孝(孝顺),谨(恭谨)

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能力出发,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学生不厌恶到乐在其中,使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充满更多的韵味和生机。

作者简介:罗利,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

猜你喜欢
关系阅读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