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天生重要。教师通过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把语文科目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传达给学生这个目标放到第一位。很多老师由于故步自封的缘故,本末倒置,只注重学习成绩中数字的提升,而忽略了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将通过对趣味教学的刍议过程来探寻如何达到提高小学语文的高效学习的目标,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趣味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捷径。
关键词:高效学习;趣味教学;刍议
通过研究语文科目的特点来得到趣味教学的方法,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分析趣味教学的属性和探寻趣味教学的必要性,则是教学过程中犹如中医诊断病症的必须环节。明白了病症所在,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一、 趣味教学概述
1. 趣味教学的属性
趣味教学是以学生的心理情趣为主导,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为目标;以学生个体中的差异性为前提,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有规律的去学习。
趣味教学切合实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情趣的变化来进行不同方法的引导。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育教于学。培养学生根据个体状况和需要,能够独立自主的,有创造性的学习理论知识和文化内容。
作为施教者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起到引导、培养和讲解的作用。趣味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增加见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情感提升、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和自我调节心理作用的人才。
2. 趣味教学的意义
由于目前多数老师都是以填鸭式的方法向学生“灌输”知识,加上目标是直观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导致老师们忽略了提高学生能够对于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其实,通过趣味教学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由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寻、思考知识。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的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 趣味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方法刍议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课堂上面的几十分钟,而应该把“课前,课堂中,课后”所有的时间利用起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狐假虎威》一课为例:
1. 课前引导环节
在学生预习之前,留一两个具有想象空间的问题来思考。比如:1)狐狸在人们的印象里是什么样子的?2)森林里面哪个动物最厉害?课前引导的关键和目标在于“引导”,所以不要过于注重学生对于问题回答的对错,只要把他们引导进入课堂气氛里面就达到目的了。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对课本内容进行探索,是接下来课堂教学的指向标,课堂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会事半功倍。
2. 课堂中的兴趣激发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1)黑板的充分利用
现在有电教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很多的老师为了达到直观、明了的目的喜欢提前做好课件,通过大屏幕播放给学生看,再进行讲解。
电教化教学的好处显而易见——直观明了,但是这也让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失去了期待。老师在通过黑板做板书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方式来书写:一种是提前告诉学生,要在黑板上面写什么内容;一种是不告诉学生,直接在黑板上写东西。两种方式的优劣,在比较之后是很明显的。
不告诉学生的情况下进行书写,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会跟随老师的动作,还会自己下意识地思考老师会写什么内容。如果恰好是自己预期的,那么,也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小成就。这样就会更加深学生的记忆和促使学生继续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以避免“走思”现象的发生。
(2)教师的肢体动作
毫无疑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受教群体,教师是施教者。如果在课堂中想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个表情丰富、肢体动作有吸引力的教师,无疑会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
比如在《狐假虎威》一文中,提到“老虎”的时候,老师可以模仿老虎威严、凶猛的样子,这样会加深学生对于老虎的理解和印象。
(3)趣味语言的运用
语文本身就是一个向学生传达如何使用语言的科目,单纯向学生灌输书本里面的内容,无疑是非常枯燥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针对课本里面的内容进行再创作。
比如,按照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之后,再用诙谐幽默的词语加深一下含义。一方面,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把偶尔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拉”回来,让他意识到,课堂上面的内容很有趣。
不过,在进行再创作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对于课本内容的解读,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解读。而且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有热情洋溢的情绪充斥其中。
(4)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
多媒体对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很有效的辅助工具,优点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有效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狐假虎威》一文中,讲解到狐狸在老虎前面作威作福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一下狐狸狡黠的模样,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描述一下对老虎和狐狸的不同印象。
3. 课后的遐想
经过了课前引导,课堂趣味调动,学生对于课本中的内容已经有了相对深刻的认识。在一堂课结束之时,应当给学生布置一份具有开放式的作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后仍然可以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课文中的内容。
比如,《狐假虎威》一文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动物园观察一下真实世界里面老虎和狐狸的形象,并且回去以后跟家人模仿狐狸如何在骗取老虎之后作威作福的状态。
三、 结束语
经过对课堂趣味教学方法的探索,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个循环中的要点。那就是只要教师可以把控住“课前,课中,课后”对于学生兴趣的提升,三个方面配合好,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的兴趣提升了上来,学习成绩的提高自然不在话下。
而作为施教者的教师,在想办法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过程。因为,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课本内容需要老师来做微调整,找寻方法的时候,也可以凝练出越来越熟悉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刘菁.小学音乐趣味教学[J].信息教研周刊,2013.
[2]白丽芳.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J].时代教育,2013.
作者简介:肖亚琳,山东省济宁市,济宁孔子國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