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
摘要:大学教学环境的相对开放性,使得文化和思想的多元化程度更高,不仅拓展了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也给价值观念的形成带来了冲击和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也更加重要。鉴于此,本文研究了多元文化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对如何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深入地剖析。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策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就是高校教育的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是构成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让学生从爱国理论层面理解向实践转变,促使学生在爱国思想的引导下,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为此,研究爱国主义教育对策至关重要。
一、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和价值
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教育工作中,始终是教育工作的重点,但随着文化多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工作的开展,但从整体的情况来看,也面对着不少的问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依托于思政教育工作实行的,根据近些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理论课程的实践性较低,大学生对教育课程的认识程度不高,满意度也低于百分之十五,影响了爱国主义课程的教育效果。再加上,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分离,教学方式、教育对象和主题性的课程资源欠缺,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请。此外,大学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家庭的协作,但在这一方面明显存在较大的问题。尽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但仍然具备教育价值,有利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树立国家利益观念,为维护国家利益做出贡献,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而且,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发展的核心和精神纽带,效果良好的爱国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互联网等媒体文化信息的刺激下,坚定国家统一观念并促进全面发展[1]。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对策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越加明显,给大学生带来了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尤其是新时期的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高,容易受到新文化的影响,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了推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可以借鉴以下地几点对策。
(一)丰富教育资源,开发爱国课程
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的开展之所以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与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和没有课程安排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教育资源,并加大开发爱国课程的力度,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率。首先,教育资源的多样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的教学资源是以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为主,内容组成上理解难度较大且理论过多,大部分的学生对这些枯燥的内容都难以形成兴趣,要求教师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结合红色资源等内容增加教学资源。例如,引入红色资源时,教師要充分利用这一工具,结合思政教育的特征,在教材中寻找与红色资源相契合的内容,在讲解知识时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在课前对本课的教学内容细致分析,找出可以融合的节点,并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地扩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自行感受到教学内容与红色资源之间蕴含的思想共通性。最后,教师要对课堂进行总结,用浅显的语句向学生讲解红色资源中蕴含的深刻革命精神、思想导向和教育意义[2]。
同时,进行课程开发。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校中,都没有作为独立的课程开展,导致学生对爱国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对课程进行开发。先要编制专业性的教材,对原有的教学资料进行二次开发,加强教学资源和多元文化的联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到爱国行为,内容的设计上也要以趣味化风格为主,减少说教性内容。接着,改变单一课程开发形式,开发各个学科的爱国资源,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并结合各专业的内容进行关联性开发,如每个专业学科的理论教材中,都会包含相关的历史背景,爱国主义教育就可以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像物理学专业的历史中的钱学森等物理学家的故事就可以成为教学的素材。另外,爱国课程的开发还要注重时代性元素,将爱国文化中的传统资源赋予新的含义和时代理念,做到古为今用。
(二)采用多养化的教学方法,注重教育生活化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环,从本质上看需要教师指导和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尤为重要。
一是,营造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就因为理论内容多,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即使添加了红色资源等新的教育资源也无法完全地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免学生放弃。比如,讲解“国家观念”,就可以增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建国历程等内容,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能够在视觉和听觉的情境营造上,直观地对国家的形成和中国共产党有清楚了解,从而对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等内容有更深入地感悟,以爱国思想为指导形成正确思想和价值观。
二是,爱国教育生活化。简单的爱国理论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并不高,只有把爱国教育同实际的生活来联系到一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地引导学生形成对多元文化的认识,自行地体会生活和骄傲内容中包含的爱国主义观念。并且,要注重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度,从生活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现阶段网络信息工具的使用比较广泛,深受学生的欢迎,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爱国主义教育就可以从网络环境中收集信息资源,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关联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爱国教育效率。
结语:
总之,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提高综合能力和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开发爱国课程和注重教育生活化等对策,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林龙,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6,13(11):49-54.
[2]郭合芹,浅论多元文化背景以及家庭教育失误下的大学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思考及对策[J].世纪桥,2015,23(0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