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娟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作为一种可以激发思维灵感、提高乐感的艺术,在不同教学阶段都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魅力。而电子琴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项目,有着其独特的能力,它是一种眼、耳、肢体、肌肉和相关的神经系统协调的活动。不仅能使孩子得到技能的锻炼,促进小指肌肉群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电子琴,既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电子琴;小学教学;音乐教育
虽然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并且益处良多,但是目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质量却普遍较低。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乐理知识较为贫乏,对一些本应掌握或熟悉的乐理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全然不晓,另一方面是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较弱,教师不注重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只是停留在我教你唱的水平上。学生对一首歌曲的内涵并不理解,更谈不上通过音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二是农村小学校音乐教师较为缺乏,不能很好地适应音乐教学的需要。三是教学设施设备较为简陋,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这些都必须下大力予以纠正和克服。因此,面对现状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电子琴辅助音乐教学势在必行。以下是自己在实际音乐教学中的几点教学经验,具体如下:
一、运用电子琴激发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同水平和性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是紧密相结连,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都能转化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根据这种理论,老师可以在电子琴上调好不同的音色、节奏,弹奏出所要学习的歌曲旋律,学生定会非常喜欢,显得跃跃欲试。
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学音乐的兴趣,突出一个“玩”字。在学习中,有的老师过于偏重基本技能,强调技巧训练,这样会变得枯燥乏味,把兴趣抹杀掉。在课中,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可以这样进行:将节奏训练游戏化。单纯的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可以将乐曲内容故事化。学生是最喜欢听故事的,通过边听故事边想象,这首乐曲的意境、情景,使学生在自己练琴的时候,更好地表现乐曲的主题。兴趣是对某一事物或事情的喜好,也带有好奇的成份,所以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他们才会喜欢音乐。电子琴辅助教学把学生们带进了一个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音响天地,大大激起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运用电子琴沟通情感
电子琴可以锻炼实际的运用能力外,再学习中,还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更便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合作。“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在一项报告中指出:‘学会共处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此处的共处即指人的合作能力,它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因素。而在电子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技能合作。当学生初步具备了演奏技能时,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識,以形成初步的合奏能力,达到更好的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目的。经过长期的合作实践,每一个演奏者的技能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学会了与人合作。同时,合作上成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得到了成功的喜悦。2、情感合作。电子琴教学不仅仅是技术教学,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情感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在合奏中如果学生对乐曲的情感体验大相径庭,那么演奏的效果边框,可想而知。情感合作成功,有助于学生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更使学生对合奏教学本身产生了无尽的乐趣。3、表演合作。良好的表演合作意识能够促使技能技巧向艺术美的方向升华,进而诱发整体音乐审美情感的生动表现。
三、运用电子琴感悟音乐
音乐教育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作为一种陶冶情操,激发想象力的高雅艺术,它的价值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创作要求自然要提高一点。我们的高年级学生已有较好的识谱能力及其辨析能力,可以尝试通过动笔创作简短的小曲。编曲,对一些音乐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是不怎么难的,而对那些音准有困难的同学来说是极不容易的。音不准就不能正确感受到所作曲子的音乐形象。而利用了电子琴就不存在这种问题。就如五年级一位学生在创作一首《金鱼》的曲子中这样谱写到:1=f2/4
4 5|4 5|3 5|3 5 |24 32|1-‖形象地体现了金鱼游动时的情景。由此可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利用有效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总之,通过以上几点教学经验足以证明,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运用电子琴教学时,要狠下功夫,让电子琴的学习从被动变主动,从陌生到熟练运用。同时,还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有限的客观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发挥电子琴的音乐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