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共同体的初探
——以“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的教学为例

2018-06-28 09:34林云娇
新课程(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锌片铜片负极

林云娇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永定第一中学化学组)

佐藤学教授曾说:尊重和信赖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课堂中的学习共同体知识学习是共同体中的一种,是在限定时间的课堂内,由动手操作、小组协同、表达和共享的教学活动组成的。在尊重欣赏和信赖的快乐学习氛围中,共同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

一、教学设计背景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师对以往“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但是大部分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内容设计和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教学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性却极少改变。高中化学的知识理论较为抽象,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有些难度,如果只是对教材重点知识层面上的讲授,没有考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很容易让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失去兴趣,降低高中化学的教学效果。致使一部分同学课堂表现和化学成绩越来越好,但一部分同学不参与课堂,化学成绩逐渐下降。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在实现教材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增强课堂上的师生和生生的互动性,引导学生多思考,多研究,多交流,多分享,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师生和生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多关注学生学习高中化学能力的差异性,多设计高质量的探究性问题,做到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投入课堂活动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笔者以鲁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源的教学设计为例来展现高中化学学习共同体的探究。

二、部分教学过程展示

任务——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PPT:做干电池的实验验证,经过比较,确定锌、铜的正负极。

生:经过比较,在Zn-Cu-H2SO4电池中Zn片为负极,Cu片为正极。

【思考】1.铜片上产生何气体?2.初始氢元素的存在形式为?3.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H+如何转变成氢气?

生:溶液中的H+得电子变成氢气,所以铜片上的气体为氢气。

【讨论】1.电子在何处产生?2.大量的H+为什么不直接在Zn片上得电子却在Cu片上得电子?

生:负极(锌片):Zn-2e-=Zn2+,电子从原电池负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的H+在正极(铜片)得电子:2H++2e-=H2↑

师:总结得很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见下图):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导线(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Zn-Cu-H2SO4电池工作原理图

师:在Zn-Cu-H2SO4电池中,铜的作用是什么?可否用石墨替代?

生:在电池中铜作为正极,只起到导电作用,故要选用比负极更不活泼的金属或者可以导电的非金属材料石墨。

师:那在Zn-Cu-H2SO4电池中,锌片除了溶解还有少许的气泡这是为什么?

生:说明部分氢离子直接在锌片附近得电子形成氢气

师:Zn-Cu-H2SO4电池中少数氢离子在锌片(负极)得电子产生气泡,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大量的氢离子在铜电极(正极)得电子,体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常伴着多种能量的转化。

【课堂留白】想想有什么措施能减少化学能与热能转化的损失?如何改造Zn-Cu-H2SO4电池的装置?

设计意图:设计对比试验,判断锌片和铜片为负正极,让学生直接获取知识,借助有梯度的探究性问题,通过学生的互助和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欣赏和尊重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实现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共同成长。最后以一个冲突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对其装置进行改进的创新课后作业,不仅体现课堂内的学习共同体,也体现课堂外的互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反思

在整个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中学生表现非常好,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进行研究、讨论和积极分享,真正做到关注所有的学生,考虑到个体,在师生和生生形成的学习共同体中相互信赖、尊重欣赏、和谐学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学习和团体协作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日)佐藤学.教师花传书:专家型教师的成长[M].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6.

2017重点选题:学习共同体研究。

猜你喜欢
锌片铜片负极
水工建筑物止水紫铜片施工渗漏防治
蠕虫状MoS2/C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应对硅负极材料体积变化的策略
MXene@Sn4P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果蔬电池”求真趣
土豆做电池
负极材料LTO/G和LTO/Ag-G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对铜锌原电池实验中锌片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