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萌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创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全新格局。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独立分析意识,并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同时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个性特征及兴趣爱好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本质原则,为学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其阶段性成长任务的优质完成,学生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逐步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全能型人才需求,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自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引言:
数学知识具有典型的抽象特征,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初中生的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甚丰富,遇到复杂问题常常选择性退缩,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诸多的不良习惯,学习积极性随之下降。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深入挖掘自身的无限潜能,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自然显著提升。
一、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与智力成熟发育的黄金阶段,教师的教学质量与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与未来的发展方向。青少年心理过于叛逆,自我行为意识较强,他们固执的坚持通过自身的独特思维方式解决生活问题,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指导,就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学生抵触学习的问题一旦形成,就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进行纠正与管理[1]。此外,初中生的中考压力较大,各个学科的课程设计十分紧凑,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丧失。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都严重影响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结构的优化。学生不会利用知识举一反三,自学能力较弱,数学成绩不佳。
二、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轻松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暂时忘掉学习的枯燥和压力,将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不会害怕因为答错问题而受到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之间的嘲讽。这种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互动;挖掘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学习中。例如,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时,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小白、小黑和大白一起做跷跷板。大白坐在跷跷板的左边,小白和小黑坐在另一边。大白的体重是90千克。小白的体重是小黑体重的一半。这个时候,大白一边的跷跷板仍然落在地上。后来小白又把小红喊过来,三个人一起坐下来的时候,跷跷板高高地举了起来。同学们猜猜看,小红的体重是多少呢?“这个时候,学生都陷入了思考中,笔者又试着引导学生:“大家想一想,这四个人一共坐了几次跷跷板?每一次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呢?谁能帮老师用公式描述一下?”有的同学举起了手说:“老师,大白的体重>小白+小黑,大白的体重<小白+小黑+小红。”同学已经会列出两个不等式,笔者就顺势引导他们:“那小白的体重怎么算出来的呢?”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可以列不等式组。把小白的体重设为X。”就这样,一堂不等式组课程在全班同学的参与下轻松完成了。
(二)注意严谨性培养
严谨性在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导致分析、运算的正确与否。例如:解关于x的方程:mx(m-1)=m(1-x)+3(3x-1),把方程变形为(m+3)(m-3)=m-3,求x值时易考虑到(m+3)(m-3)的值是否为0,但就不易考虑到m=O时的情况,从而错解。这种现象在数学运算及分析过程中时常遇到,一不小心就会导致错误结果,如果出在自学中,叉很不容易被发觉,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严谨性的培养。
(三)教会学生问题研究方法
学会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比学会演算一道题要强似千万倍,我们的教学中,要以掌握知识为前提,努力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2]。例如:关于圆,b角、顶点在圆内的角、圆周角、弦切角(特殊的圆周角)及顶点在圆外的角的度数定理,学生都知道它们的结论,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就不甚清楚。这些角的共同点是都与它们所夹的弧的大小有关,不同的是它们的顶点所在位置不同。在这五种角中,圆心角是顶点唯一确定的角,是关于圆的最特殊的角,也是研究其他角的基础。通过这些让学生体会到无论什么问题,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要抓住它的实质,而不是它的表面现象。重要的是,要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有的地方很明确地提到了这种方法,如从正比例函数到一次函数的编排顺序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中注意这种研究方法的传授。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合理选择数学习题
数学习题是实现数学知识实践应用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数学习题的选择上,如果所选习题难度过大,则极易造成學生自信心和积极性的打击,进而影响其对数学知识的自学;如果所选习题难度过小,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其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有效培养和锻炼。同时,还应注重习题的多义性,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习题锻炼,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也有效激发其探索和学习兴趣。以习题“△ABC中,∠B=2∠A,求证AC2=BC2+AB·BC”为例,此题是在数学知识基础上延伸而来,难度适中,且有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进行此类习题的练习,能够让其在过程中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和切割线定理等知识,激发其自主思考,并有效提高其自学能力。
结语
学生自学能力能否得到提升,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很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祥.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1):74-74.
[2]刘云锋.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5(14)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