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晗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就三线城市的普通高中来说,片面的以升学为目标导向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被教师和学生忽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提升信息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信息技术课堂上亟需解决的问题。建构主义理论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教学与协作学习的重要性。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理论 教学模式
新课改实施后,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地位得到了相对性的提升。但在仍以“考上大学,万事大吉”为学习目标的社会环境下,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依旧不高。然而在以多元化发展为社会目标和以信息技术为生产力的当下,忽视信息技术学科地位的教学成为学生终身性学习和多元化发展道路上的阻力,那么如何在大环境无法改变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从教学模式上开始转变。建构主义理论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特定的现实情境中在先行知识的基础上,借以其他人的协助,辅以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工具,通过大脑的意义建构而获得的。[1]在信息技术学科地位不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重叠的教学环境下,建构主义理论使得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在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探究的过程中高效地实现对当下所学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展现的知识内容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的对象;媒体也不再仅仅是辅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问题情境、协作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这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新作用,彼此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同时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这种要素之间的新型联系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1]
建构主义理论使得信息技术课堂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转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为适应新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做好准备。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哪些呢?
一、传统教学模式向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转变
支架式教学认为教学应当为学习者提供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此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延伸学习者对问题的深度理解所需要的。为此,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层层分解,由此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更深的层次。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评测儿童智力发展的时候,应该确定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以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为起点,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构建,在支架的作用下不间断的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初高中信息技术的知识重叠使得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有的放矢。初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上的知识虽然重叠,但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却有不同的要求,此时就可以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下的支架式教学引导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开始构建对重叠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不仅可以端正学生的知识观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格物致知”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知识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二、传统教学模式向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转变
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学需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一旦被确定,整个教学活动大纲就被确定了,就好比锚将轮船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此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方式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中去感受、去体验真实情境。也就是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进行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他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或讲授。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有时抛锚时教学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2]
例如广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中的信息技术影响这一教学内容就可以利用抛锚式教学模式,通过新闻中的“徐玉玉案”、电商的“双十一购物节”、“键盘侠”等新兴网络名词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情境中,以协作式学习身临其境的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同样在开展“信息安全”教学活动时,可以以“比特币勒索病毒”这一近期发生的事件为锚点,让学生意识到维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网络道德规范并加入到共同维护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行列中来。
建构主义理论下新兴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在接受新型教学理论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时事发展,为现实情境的创设做好知识储备。然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有它顺应时代的优点,但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鐘毅平,叶茂林主编.认知心理学高级教程: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2]高文,徐斌艳,吴刚主编.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